郑和之乡有哪些(郑和都去了今天的哪些国家)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关于郑和之乡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郑和都去了今天的哪些国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郑和远航曾到过哪些国家
  2. 描写"郑和"的诗句有哪些
  3. 郑和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一、郑和远航曾到过哪些国家

1、郑和七次下西洋航经的主要国家、地区和来往日期

2、之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这支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到来,冬天,郑和率船队从福建闽江口五 *** 开洋远航,经南中国海域,首先到达占城(今 *** 归仁),然后到达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满刺加(今 *** 马六甲)、旧港、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从南巫里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然后到达小葛兰(今印度奎隆)、柯枝(今印度科钦)、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郑和从这里返航。在回航途中于旧港了打击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首次用兵大获全胜,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维护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称赞。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3、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 *** )、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国。到锡兰时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郑和、王景弘立了《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4、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十二月,从福建五 *** 出洋,顺风疾驶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作短暂停留后派出一支分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罗。郑和大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今新加波)、满刺加。郑和在满刺加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这些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去各国的船只,返航时都在这里 *** ,装点货物,等候南风开航回国。这里是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一个中转站。郑和船队从满刺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到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另派出一支分船队到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郑和亲率大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1411年7月6日)回国。

5、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412年12月18日)朝廷命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为了完成这次出使任务,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于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冬开始远航。首先到达占城。作短暂停留后,郑和派出一支分船队到彭亨和急兰丹(均在今马来半岛上),自己率大船队驶往爪哇。在爪哇停留一段时间,就开航到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而大船队从苏门答刺驶向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再次派分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今 *** 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郑和船队从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该国为女王执政,被称为女人国。该国海域海水盐分较低,浮力较小,故称弱水,船到这里吃水变深,且风大礁多,航海者多不敢从此经过。郑和船队前往时,国王派有经验的老船长前来宝船导航,使船队平安到达。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中途停靠点。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1415年8月12日)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6、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经过一段准备后于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柯枝、古里。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分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大船队到古里后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 *** 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刺撒(今也门 *** *** 国境内),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每次郑和船队回来时都有些国家的使节同来中国访问。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郑和船队回国。

7、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远航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8、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了《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 *** 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锡兰山的别罗里港。经由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木骨都束、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 *** ,然后开始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 *** ,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由正使 *** 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9、郑和七次出使下西洋,遍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的欢迎,与所到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进行了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各国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影响深远。

10、为了纪念郑和船队在南海诸岛的活动,中国 *** 曾在1947年公布西沙群岛西面的一群岛屿为“永乐群岛”,东面的一群岛屿为“宣德群岛”。将南沙群岛中的一个群礁,为“郑和群礁”。清朝末年梁启超先生著有《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在近代史上拉开了研究郑和的序幕。伟大的 *** 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论述到郑和说: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19 *** 年 *** *** 访问东非索马里、肯尼亚等国,在演说中指出我国明代郑和是一位大航海家,曾访问过东非索马尼、肯尼亚等国,为中非友谊作出过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 *** 海军之一艘现代化训练舰命名为“郑和”号。

二、描写"郑和"的诗句有哪些

一、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郑和之乡有哪些(郑和都去了今天的哪些国家)-第1张图片-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

四海文明开眼界,一腔友爱化干戈。

东西更著风云景,喜启新航慰郑和。

二、半生忙碌未安身,远涉重洋倍苦辛。

缔结和平联谊广,播传友爱见情真。

外交界里无双士,航海家中之一人。

六百年来催后起,观潮但看画图新。

郑和(1371-1433),明朝 ***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 *** 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 成 *** 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 *** ,法名 *** 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 *** ,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2.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更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 *** 、达伽玛等人,堪称是" *** ”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三、郑和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1、郑和(1371-1433),明朝 *** [1],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2]

2、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3]。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 *** 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4] *** 成 *** 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 *** [5],法名 *** 祥[6]。

3、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 *** ,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7]。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好了,关于郑和之乡有哪些和郑和都去了今天的哪些国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郑和 哪些 今天 国家 和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