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之乡题材绘画 美术绘画分类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关于福寿之乡题材绘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美术绘画分类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老寿星师夫是谁
  2. 老寿星 由来
  3. 高密扑灰年画

一、老寿星师夫是谁

1、星名,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本为恒星名(详见下文),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明朝小说《 *** 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2、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寿星老人,有着怎样的演变经历,如何从一位威严的星官,演化为最和蔼可亲的世俗神仙?

3、寿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却与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说见到寿星, *** ;见不到就预示会有战乱发生。早期 *** 著作中,也讲到如果老人星颜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见,就预示将有战乱发生。

4、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确短暂而稀少。几十年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颗时隐时现的老人星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好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还远远不够,古人观天象,占星气,都是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人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伦理价值观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5、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6、这件盛事记录在《汉书·礼仪志》中,同时敬奉天上的寿星和人间的长寿老人,是汉明帝的一大创举。

7、《史记·封禅书》“寿星祠”《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宋楼钥《玫瑰集》四《叶处士写照》诗:“更添松竹作寿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后借喻长寿之人。元方回《桐江续集》二十《戊戌生日》诗:“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8、尊老敬老,是善良天 *** 的体现。而汉明帝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尊老美德,无疑是希图笼络人心的 *** 秀。不仅仅是提倡,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

9、王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鸟,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那么这柄手杖 *** 怎样的特权呢?

10、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几桩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权老人。之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 *** 持杖老人,后来被判 *** 弃 *** 于闹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 *** 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 *** 示众。从这两桩案件的判决结果来看,都显示出对持杖老人的有意偏袒。而另一些竹简上记载的汉代商业法令中我们还发现,在生意场上,持杖老 ***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有自愿照料孤寡老人的生意 *** 可获得免税待遇,特许免税开店卖酒。

11、统观两汉典章 *** 文献,类似的诏令时有记述。为什么仅仅因为年老就可以拥有特权,又为什么两汉 *** 从严 *** ,来强制推行尊老孝道呢?

12、这是因为尊老不仅是一种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伦理还是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从父权。在儒家提倡的天地君亲师五伦中,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那么提倡孝道实际上就是褒扬忠臣品格。

13、既然南极老人星承担如此重要的教化任务,古代星象家说他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寿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浓重的 *** 色彩却使他偏离祈愿长寿的本义。普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长生不老。于是道教提供解决之道, *** 是塑造一位长寿有道的成功实践者。

14、四川眉山市彭山镇,《华阳国志》记载是彭祖的故乡。对彭山人来说天上的寿星就是人间的彭祖,因为他保持着更高长寿纪录——767岁。这种说法来自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传》。

15、767岁的高龄自然是不可信的,但历史上彭祖似乎确有其人。《史记·楚世家》记载了他的显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算起来从夏朝至商朝统共活了近800岁。而有关他的长寿故事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流传。屈原的长诗《天问》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庄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将他视为长寿的典范。

16、彭祖虽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们确信他掌握了一套养生的 *** ,是真实生活中靠 *** 获得长生不老的成功者。这也是人们将他与寿星合二为一的原因。

17、可以活到767岁,这是怎样一种长生不老的养生术?《庄子·刻意》中有记载: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彭祖寿考者好之。吐故纳新是说用意念调节呼吸,熊经鸟伸和导引又是怎么回事呢?

18、所谓熊经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动作,所谓鸟伸是指模仿鸟类尤其是鹤展翅引颈的姿态。由此可知,彭祖的导引术实际上是一种模仿动物形体动作的健身体 *** 。

19、先秦道家认为天地是不朽和永恒的。天地化生万物、孕育生命,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们认为天是仁慈的,本来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教给人们长寿之术。可是后来人们沉浸在各种物欲功利带来的肤浅快乐中不能自拔,于是渐渐失去了长寿本能。但还是有补救办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

20、模仿熊,是因为他能在冬眠期长达数月不进食,养生家认为这是因为他通晓食气辟谷之术。模仿鹤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优雅,和扶摇升空时自在逍遥;或许人们想象自己得道成仙那一刻,也应当像仙鹤那样优哉游哉。

21、魏晋以来,道教的养生理论渐成体系。托名彭祖的著述多达数十部,有《彭祖养 *** 经》、《彭祖摄生养 *** 论》及《彭祖养 *** 备急方》等。除了导引 *** ,炼丹术,中医中 *** 等养生疗病理论以外,还涉及烹饪饮食,和房中术。

22、道教经典中早就谈到人的这两种生理需求“食、色, *** 也”,认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 *** 。与儒家视之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截然相反,彭祖养生术不避讳谈食谈色,并将其作为重要的 *** 内容。

23、所谓食,是指饮食烹饪术。过去厨师行业将彭祖作为祖师爷,在每年农历——传说彭祖生日那天,全国的烹饪 *** 齐聚徐州城东门外的彭祖庙,拜谒祖师爷彭祖。因为彭祖是有记载以来的之一位美食家和技艺高超的厨师。早在屈原的《天问》中,就提到彭祖调制 *** 羹献给尧帝的著名典故。

24、彭祖烹饪手艺之高超,居然可以治愈厌食顽症,那么吃出健康长寿的观念也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25、饮食烹饪术随即被纳入养生理论,并与导引健身相辅相成。模仿长寿动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长生不老,而另一种更直接的 *** 就是把它吃下肚去。于是所谓长寿动物如乌龟,鹿,鳖都成了长寿滋补品,借助导引体 *** 和烹饪美食达到健身长寿目的,可谓是 *** 齐下。

26、那么房中术,为什么也被看做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呢?这是因为古人将男女比附于天地,天地交接化生万物,男女接合传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天地的阴阳调和之道。以道教养生理论看来,房中术也是长生不老的 *** *** 。

27、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要数他硕大无朋的脑门。这是山西永乐宫壁画,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中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28、关于大脑门的来历,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大脑门来自返老还童现象,老人和小孩有诸多体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婴儿头发稀少,老年 *** 是一样。而头发少自然额头就显得很大。

29、寿星的大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 *** 蟠桃会上 *** 的长寿仙果,传说是三 *** 一开花三 *** 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

30、寿星的手杖的变化则显示他 *** 教化功能的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31、民间传说在大地的东北方是恶 *** 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门,称为万 *** 之门,将恶 *** 拒之门外。据说这道大门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为了保险起见,在门前还栽种两棵桃树,来镇 *** 驱邪。有趣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桃树的汁液的确含有某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成分。在过去中 *** 里桃树枝也是一味 *** ,并且人们相信朝向东北,也就是朝向 *** 门方向的桃枝—— *** 力更佳。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

32、湖南长沙,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时,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 *** 。据说当年香火旺盛,很多人专程到这里烧香祈求寿星保佑。

33、再向南一百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十座,现存这座寿星亭,是宋朝的遗物。

34、但是古代南岳衡山供奉的 *** 却不是寿星,而是南极长生大帝。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南岳大庙就是专为他建造的。东南西北中五岳之神,都是由自然的山神崇拜演进而来的。所谓南极长生的长寿意味,可能也来自古人对南方气候的想象。而寿星在天空的位置也恰好位于正南方向,人们认为这里离寿星最近,烧香发愿、表达虔诚也自然容易被寿星听到。

35、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还常将南极长生大帝和南极老人星混同为一,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名字中都有南极,和长生长寿概念接近的缘故。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这两位神的地位都远比彭祖为高。彭祖虽然长寿有道,但毕竟是历史人物,比不得南极大帝和南极老人星天神一般尊贵。

36、所以说起寿星,还是以南极老人星或南极仙翁身份最为出名。

37、元明以来,道教神仙队伍不断壮大,而保佑长寿已是神仙的必做功课。如南极大帝,南斗北斗,十二生肖保命真君,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长寿的职能。不加节制的造神,其结果就是导致权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寿星的神 *** 。

38、明朝 *** 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 *** 。寿星完全去除了 *** 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更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39、旧时彭山县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面是表达孝心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画像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号。

40、过生日祝寿的风俗起初并不盛行,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使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 共计六千余人,来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

41、这张名为《万寿盛典》的图画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老人们在家人的搀扶下应邀赴宴,布满京城大街小巷。

42、上行下效,从清朝以来,给老人做寿过生日蔚然成风。并逐渐形成繁杂的礼仪排场,有些老规矩还一直沿袭到今天。

43、比如过生日的年岁原则,一般是过整数寿,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后,又增加很多说法。77又称喜寿,因为喜字的简写连笔拆开看就是77,88又称作米寿,这也是拆字的说法。

44、这是因为年过七十古来稀,多一种说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团圆让老人高兴的机会。百岁以后,更是年年都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这样做是儿女表达孝心,希望借此带给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视家庭、亲情,敬老爱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寿典礼则是这种美德的外化形式。

45、虽然寿星不再具有威严的神 *** ,却因为民间伦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传。

46、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 *** 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47、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 *** 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48、寿星,又称南极仙翁。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49、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50、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51、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之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 *** 持杖老人,后来被判 *** 弃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 *** 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 *** 示众。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52、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 *** 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 *** 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 *** 。寿星被完全去除了 *** 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更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53、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 *** 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封建 *** 曾借助用于实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以招徕信众,扩大自己的声势。虽然他们后来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也因此获得 *** ,走入寻常巷陌,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54、福禄寿三星高照,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长辈幸福长寿。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形象,迎合了人们的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语。

55、三星也是许多民间绘画的题材,常见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着寿桃、拄着拐杖。另外还有一种象征画法,画上蝙蝠、梅花鹿、寿桃,用它们的谐音来表达福、禄、寿的含义。

56、一、星名。又叫老人星,南极老人,即船底座α星,是天空中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最亮的星。寿星在夜空中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应了人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李隐曰:“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57、当14000年织女星成为北极星的时候,寿星也将成为 *** 。

58、天文上的寿星实际就是传说中仙人寿星的来源。

59、二、十二星次之一。配十二辰为辰时,配二十八宿为角、亢二宿。据《尔雅》古亦以上述二宿为标志星。按《汉书·律历志》,日至其初为白露,至其中为秋分。明末后译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中的天秤宫为寿星宫。(据《辞海》)

60、迷信者认为它与人的 *** 格、命运有关,以下为相关内容:

61、 *** 格特点:如字面所示,“寿星”座的人拥有福寿。表面上看来你是个懒惰之人,但一旦有了目标,你便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你的热情难以持久。此外,你也不喜欢团体活动。

62、恋爱倾向:真正的恋爱之前,你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异 *** ,感情经历颇丰富。但最终你还是会得到十分幸福的恋情。适合你的异 *** 是能坦白指出你缺点和错误的人。

63、恋爱 *** :如果你是个女孩,你的魅力则是温柔如水及披肩的长发;如果你是个男孩,英俊及男子气概则是你的魅力。

*** 、用于祝寿场合,被祝寿人称为寿星。

65、附会的人物。一说为历史上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后被神化为道教始祖。《神仙传》中说他在周朝已三百多岁,生来满头白发,头顶隆突,广额大耳,长眉宽鼻,方口厚唇,额刻三五纹理,耳有三个漏门。 *** 恬淡无欲,主张无为而治。后人们以他的长寿为偶像。顶礼膜拜。祝人长寿,常用“寿星”相称。一说为仙人彭祖。《神仙传》或《列仙传》中都有描述。传说上古颛项玄孙彭祖,殷末时已活了七百六十七岁,依然不见衰老。相传他活到八百多岁,儿子己死过五十四个,他还说自己命短。故后 *** 以彭祖为长寿者的代称,称为老寿星。传统吉祥纹样,一般常以老子形象来作为寿星,亦名“老寿星”。

二、老寿星 由来

1、星名,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本为恒星名(详见下文),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明朝小说《 *** 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2、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寿星老人,有着怎样的演变经历,如何从一位威严的星官,演化为最和蔼可亲的世俗神仙?

3、寿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却与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说见到寿星, *** ;见不到就预示会有战乱发生。早期 *** 著作中,也讲到如果老人星颜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见,就预示将有战乱发生。

4、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确短暂而稀少。几十年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颗时隐时现的老人星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好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还远远不够,古人观天象,占星气,都是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人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伦理价值观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5、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6、这件盛事记录在《汉书·礼仪志》中,同时敬奉天上的寿星和人间的长寿老人,是汉明帝的一大创举。

7、《史记·封禅书》“寿星祠”《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宋楼钥《玫瑰集》四《叶处士写照》诗:“更添松竹作寿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后借喻长寿之人。元方回《桐江续集》二十《戊戌生日》诗:“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8、尊老敬老,是善良天 *** 的体现。而汉明帝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尊老美德,无疑是希图笼络人心的 *** 秀。不仅仅是提倡,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

9、王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鸟,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那么这柄手杖 *** 怎样的特权呢?

10、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几桩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权老人。之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 *** 持杖老人,后来被判 *** 弃 *** 于闹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 *** 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 *** 示众。从这两桩案件的判决结果来看,都显示出对持杖老人的有意偏袒。而另一些竹简上记载的汉代商业法令中我们还发现,在生意场上,持杖老 ***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有自愿照料孤寡老人的生意 *** 可获得免税待遇,特许免税开店卖酒。

11、统观两汉典章 *** 文献,类似的诏令时有记述。为什么仅仅因为年老就可以拥有特权,又为什么两汉 *** 从严 *** ,来强制推行尊老孝道呢?

12、这是因为尊老不仅是一种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伦理还是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从父权。在儒家提倡的天地君亲师五伦中,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那么提倡孝道实际上就是褒扬忠臣品格。

13、既然南极老人星承担如此重要的教化任务,古代星象家说他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寿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浓重的 *** 色彩却使他偏离祈愿长寿的本义。普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长生不老。于是道教提供解决之道, *** 是塑造一位长寿有道的成功实践者。

14、四川眉山市彭山镇,《华阳国志》记载是彭祖的故乡。对彭山人来说天上的寿星就是人间的彭祖,因为他保持着更高长寿纪录——767岁。这种说法来自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传》。

15、767岁的高龄自然是不可信的,但历史上彭祖似乎确有其人。《史记·楚世家》记载了他的显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算起来从夏朝至商朝统共活了近800岁。而有关他的长寿故事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流传。屈原的长诗《天问》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庄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将他视为长寿的典范。

16、彭祖虽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们确信他掌握了一套养生的 *** ,是真实生活中靠 *** 获得长生不老的成功者。这也是人们将他与寿星合二为一的原因。

17、可以活到767岁,这是怎样一种长生不老的养生术?《庄子·刻意》中有记载: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彭祖寿考者好之。吐故纳新是说用意念调节呼吸,熊经鸟伸和导引又是怎么回事呢?

18、所谓熊经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动作,所谓鸟伸是指模仿鸟类尤其是鹤展翅引颈的姿态。由此可知,彭祖的导引术实际上是一种模仿动物形体动作的健身体 *** 。

19、先秦道家认为天地是不朽和永恒的。天地化生万物、孕育生命,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们认为天是仁慈的,本来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教给人们长寿之术。可是后来人们沉浸在各种物欲功利带来的肤浅快乐中不能自拔,于是渐渐失去了长寿本能。但还是有补救办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

20、模仿熊,是因为他能在冬眠期长达数月不进食,养生家认为这是因为他通晓食气辟谷之术。模仿鹤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优雅,和扶摇升空时自在逍遥;或许人们想象自己得道成仙那一刻,也应当像仙鹤那样优哉游哉。

21、魏晋以来,道教的养生理论渐成体系。托名彭祖的著述多达数十部,有《彭祖养 *** 经》、《彭祖摄生养 *** 论》及《彭祖养 *** 备急方》等。除了导引 *** ,炼丹术,中医中 *** 等养生疗病理论以外,还涉及烹饪饮食,和房中术。

22、道教经典中早就谈到人的这两种生理需求“食、色, *** 也”,认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 *** 。与儒家视之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截然相反,彭祖养生术不避讳谈食谈色,并将其作为重要的 *** 内容。

23、所谓食,是指饮食烹饪术。过去厨师行业将彭祖作为祖师爷,在每年农历——传说彭祖生日那天,全国的烹饪 *** 齐聚徐州城东门外的彭祖庙,拜谒祖师爷彭祖。因为彭祖是有记载以来的之一位美食家和技艺高超的厨师。早在屈原的《天问》中,就提到彭祖调制 *** 羹献给尧帝的著名典故。

24、彭祖烹饪手艺之高超,居然可以治愈厌食顽症,那么吃出健康长寿的观念也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25、饮食烹饪术随即被纳入养生理论,并与导引健身相辅相成。模仿长寿动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长生不老,而另一种更直接的 *** 就是把它吃下肚去。于是所谓长寿动物如乌龟,鹿,鳖都成了长寿滋补品,借助导引体 *** 和烹饪美食达到健身长寿目的,可谓是 *** 齐下。

26、那么房中术,为什么也被看做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呢?这是因为古人将男女比附于天地,天地交接化生万物,男女接合传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天地的阴阳调和之道。以道教养生理论看来,房中术也是长生不老的 *** *** 。

27、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要数他硕大无朋的脑门。这是山西永乐宫壁画,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中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28、关于大脑门的来历,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大脑门来自返老还童现象,老人和小孩有诸多体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婴儿头发稀少,老年 *** 是一样。而头发少自然额头就显得很大。

29、寿星的大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 *** 蟠桃会上 *** 的长寿仙果,传说是三 *** 一开花三 *** 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

30、寿星的手杖的变化则显示他 *** 教化功能的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31、民间传说在大地的东北方是恶 *** 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门,称为万 *** 之门,将恶 *** 拒之门外。据说这道大门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为了保险起见,在门前还栽种两棵桃树,来镇 *** 驱邪。有趣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桃树的汁液的确含有某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成分。在过去中 *** 里桃树枝也是一味 *** ,并且人们相信朝向东北,也就是朝向 *** 门方向的桃枝—— *** 力更佳。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

32、湖南长沙,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时,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 *** 。据说当年香火旺盛,很多人专程到这里烧香祈求寿星保佑。

33、再向南一百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十座,现存这座寿星亭,是宋朝的遗物。

34、但是古代南岳衡山供奉的 *** 却不是寿星,而是南极长生大帝。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南岳大庙就是专为他建造的。东南西北中五岳之神,都是由自然的山神崇拜演进而来的。所谓南极长生的长寿意味,可能也来自古人对南方气候的想象。而寿星在天空的位置也恰好位于正南方向,人们认为这里离寿星最近,烧香发愿、表达虔诚也自然容易被寿星听到。

35、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还常将南极长生大帝和南极老人星混同为一,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名字中都有南极,和长生长寿概念接近的缘故。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这两位神的地位都远比彭祖为高。彭祖虽然长寿有道,但毕竟是历史人物,比不得南极大帝和南极老人星天神一般尊贵。

36、所以说起寿星,还是以南极老人星或南极仙翁身份最为出名。

37、元明以来,道教神仙队伍不断壮大,而保佑长寿已是神仙的必做功课。如南极大帝,南斗北斗,十二生肖保命真君,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长寿的职能。不加节制的造神,其结果就是导致权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寿星的神 *** 。

38、明朝 *** 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 *** 。寿星完全去除了 *** 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更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39、旧时彭山县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面是表达孝心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画像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号。

40、过生日祝寿的风俗起初并不盛行,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使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 共计六千余人,来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

41、这张名为《万寿盛典》的图画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老人们在家人的搀扶下应邀赴宴,布满京城大街小巷。

42、上行下效,从清朝以来,给老人做寿过生日蔚然成风。并逐渐形成繁杂的礼仪排场,有些老规矩还一直沿袭到今天。

43、比如过生日的年岁原则,一般是过整数寿,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后,又增加很多说法。77又称喜寿,因为喜字的简写连笔拆开看就是77,88又称作米寿,这也是拆字的说法。

44、这是因为年过七十古来稀,多一种说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团圆让老人高兴的机会。百岁以后,更是年年都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这样做是儿女表达孝心,希望借此带给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视家庭、亲情,敬老爱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寿典礼则是这种美德的外化形式。

45、虽然寿星不再具有威严的神 *** ,却因为民间伦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传。

46、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 *** 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47、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 *** 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48、寿星,又称南极仙翁。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49、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50、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51、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之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 *** 持杖老人,后来被判 *** 弃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 *** 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 *** 示众。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52、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 *** 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 *** 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 *** 。寿星被完全去除了 *** 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更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53、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 *** 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封建 *** 曾借助用于实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以招徕信众,扩大自己的声势。虽然他们后来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也因此获得 *** ,走入寻常巷陌,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54、福禄寿三星高照,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长辈幸福长寿。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形象,迎合了人们的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语。

55、三星也是许多民间绘画的题材,常见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着寿桃、拄着拐杖。另外还有一种象征画法,画上蝙蝠、梅花鹿、寿桃,用它们的谐音来表达福、禄、寿的含义。

56、一、星名。又叫老人星,南极老人,即船底座α星,是天空中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最亮的星。寿星在夜空中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应了人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李隐曰:“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57、当14000年织女星成为北极星的时候,寿星也将成为 *** 。

58、天文上的寿星实际就是传说中仙人寿星的来源。

59、二、十二星次之一。配十二辰为辰时,配二十八宿为角、亢二宿。据《尔雅》古亦以上述二宿为标志星。按《汉书·律历志》,日至其初为白露,至其中为秋分。明末后译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中的天秤宫为寿星宫。(据《辞海》)

60、迷信者认为它与人的 *** 格、命运有关,以下为相关内容:

61、 *** 格特点:如字面所示,“寿星”座的人拥有福寿。表面上看来你是个懒惰之人,但一旦有了目标,你便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你的热情难以持久。此外,你也不喜欢团体活动。

62、恋爱倾向:真正的恋爱之前,你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异 *** ,感情经历颇丰富。但最终你还是会得到十分幸福的恋情。适合你的异 *** 是能坦白指出你缺点和错误的人。

63、恋爱 *** :如果你是个女孩,你的魅力则是温柔如水及披肩的长发;如果你是个男孩,英俊及男子气概则是你的魅力。

*** 、用于祝寿场合,被祝寿人称为寿星。

65、附会的人物。一说为历史上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后被神化为道教始祖。《神仙传》中说他在周朝已三百多岁,生来满头白发,头顶隆突,广额大耳,长眉宽鼻,方口厚唇,额刻三五纹理,耳有三个漏门。 *** 恬淡无欲,主张无为而治。后人们以他的长寿为偶像。顶礼膜拜。祝人长寿,常用“寿星”相称。一说为仙人彭祖。《神仙传》或《列仙传》中都有描述。传说上古颛项玄孙彭祖,殷末时已活了七百六十七岁,依然不见衰老。相传他活到八百多岁,儿子己死过五十四个,他还说自己命短。故后 *** 以彭祖为长寿者的代称,称为老寿星。传统吉祥纹样,一般常以老子形象来作为寿星,亦名“老寿星”。

三、高密扑灰年画

摘要:扑灰年画是中 *** 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

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

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

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

扑灰年画是全国唯高密独有的年画品种。

它以挥洒豪放,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及工艺 *** 过程,自立于我 *** 间年画之林,被誉为“中国一绝”。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世界一绝”,在画坛上被称为“民间写意画”。

*** 高密扑灰年画的艺人打好腹稿以后,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

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扑灰年画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及青岛平度年华的影响。

它的创始者,据传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王姓人家,他的名字已无资料可查,只能凭借民间的一些传闻,来推知他的情况。

最初,他们为了生计,便临摹一些文人画及庙宇壁画拿到市场上去卖,慢慢地,他们便以文人画及庙宇壁画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借鉴、创新,从而产生了最里的扑灰年画。

初期的扑灰年画大都是以神象、墨屏花卉为主。

到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销行于市从清代乾隆到咸丰年间(1736--1860)是高密扑灰年画发展的成熟期。

乾隆十五年,公婆庙王氏开收徒之先河,收本村张氏的四个儿子为徒学画(据公婆张氏家谱记载)。

后因生活所迫,张氏四弟便仿学师傅,作墨屏花卉画于街市变卖,以补农田歉收的不足。

这样作的结果,大大体现了扑灰年画的商品 *** 质,扩大了它的行销范围及其在人们中间的影响,从而促进了高密民间年画的兴起与传播。

到乾隆末期,三人艺满归里,公开办作坊,收徒弟,以比师傅更大的派开起了画店。

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

起初扑灰年画的题材是灶王、财神。

后来,逐渐转到用于布置美化房间的各种年画。

内容也大多围绕中国的传统习俗。

对中老年,大多是福寿有余、孝道为先之类。

表现福寿有余的年画,画面上有手拄龙头拐杖、手捧大寿桃、脚踏祥云或骑仙鹿的老寿星,并有古松、仙鹤相衬,两边配以对联: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表现孝道的年画比较有 *** *** 的是“二十四孝图”,曾在高密民间风靡一时。

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顺口溜,既说明了高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也道出了它的 *** 手段。

"刷刷刷"自然是指扑灰年画创作的速度。

民间画师为了追求效率,也为了销售的需要,在作画时恣意挥洒、不加雕琢的风格就表现出来了。

“大笔狂涂,描子勾拉”是指扑灰年画的.笔法。

“大笔狂涂”是“意”的体现,“描子勾拉”是“工”的写照。

1、烧炭条2、起稿3、画灰4、打壳子5、扑灰6、落墨(也叫勾线)7、扫灰8、粉脸、粉手9、开脸10、熏脸11、涮脸、涮手12立眼13、乌眼14、开眉眼15、点嘴16、丝头发、耙头发17、上色18、涮道(染道)19、涮花、点叶撇草20、描粉21、画金22、磕花23、罩明油24、耙胡须、丝胡须25、刷边、裁边26、提款成画。

(一)扑灰年画的传承保护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福寿之乡题材绘画 美术绘画分类-第1张图片-

即社会 *** 传承保护与家族式传承保护。

社会 *** 传承保护主要通过以高密市委、市 *** 为主体的各级 *** 职能部门联合进行,与各高等院校的扑灰年画课题研究 *** 传承同步进行。

家族式传承保护主要采用原生态生产 *** 传承,并通过传承人趋于自身利益的自觉保护意识在传承过程中的延伸来完成。

自清王朝末年,即光绪年间开始,就已经无可奈何地进入"更年期",出现衰老的征兆了。

二十世纪初虽有一度知名度兴盛,但那只是印刷销售上的繁荣,而在题材内容,艺术特点上却是陈陈相因失去了创新和活力。

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是后继无人。

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保存了中 *** 间绘画的传统技能,有必要对之进行抢救和挖掘。

[1]伊红梅著.吕蓁立与高密扑灰年画.群众出版社,2010.1.

[2]关红著.中 *** 间美术杰出传承人——吕蓁立.中国书画报,2007.12.

文章分享结束,福寿之乡题材绘画和美术绘画分类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绘画 福寿 题材 美术 分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