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石榴园海南话歌曲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石榴园海南话歌曲以及海南歌曲石榴园的故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海南话更好听的十首歌
1、在海南,音乐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与风情。《石榴园》是一首充满乡愁的歌曲,吴晓芸的嗓音温柔而深情,仿佛将人带回了那片绿意盎然的热带果园。歌词中对石榴园的描绘,让人仿佛闻到了海南的花香与果香。
2、《海南歌谣唱我家》则是陈晶晶的一首作品,她用海南歌谣的形式,唱出了家的温暖与温馨。歌曲中,刘海的词作与阳子的曲作完美结合,让海南的歌谣更加生动鲜活。
3、朱燕萍的《阿婆来》是一首讲述祖孙情的作品。歌曲中,引子的词与森一的曲,通过朱燕萍的演绎,让听众感受到了那份祖孙间的温情与陪伴。
4、《单身老人》是一首直击人心的作品,无情的密码的词曲与演唱,让人感受到对老年人的关爱与理解。歌曲中,无情的密码用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单身老人的故事。
5、红树林de落叶的《心疼自己》则是一首关于自省与自爱的歌曲。合法 *** 的词作与红树林de落叶的演唱,让人感受到一种自我疗愈的力量。
6、吴晓芸与MrHiang合作的《 *** *** 》是一首充满欢笑与温馨的爱情歌曲。MrHiang的词曲与演唱,让这首歌曲充满了生活气息。
7、《牵过的手》由金安仔作曲,阿文作词与编曲。这首歌曲通过阿文的演唱,讲述了一段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手牵手的温暖。
8、《梦海南》是国巍的一首作品,杨玉鹏的词作与朱发雄的曲作,通过国巍的演唱,让海南的美景与文化在歌声中得以展现。
9、冯磊的《老家海南》是一首充满乡愁的作品。冯磊的词曲与演唱,通过《老家海南》这首歌,让人感受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10、最后,《 *** 娘子》则是由流星阿文与海南金安仔合作的作品。两位创作者的词曲与演唱,通过《 *** 娘子》这首歌,展现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二、海南人为什么说的是"福建话"
海南岛隔琼州 *** 与祖国 *** 遥遥相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 *** 的祖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上通行最广的一种汉语方言叫做「”琼文话”,也叫「”海南话”。在语言学上,海南话属于「”闽方言”,这一事实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呢?海南人的来历地处天涯海角的「”海南话”,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太难了。难到什么地步呢,可以听听近年知名度比较大的歌曲《石榴园》。显然,即便是有着歌词,对于许多人而言,将其对号入座仍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谁能想到,「”心酸酸”在海南话居然会读「”丁对对”?有趣的是,海南岛距离广东省只隔着一个琼州 *** ,但海南话倒是一点也不像「”广东话(粤语)”。 *** 《海南岛志》里就说,「”琼山、文昌、 *** 、琼东、陵水、万宁、感恩各县语,谓之‘琼州语’,略似闽之漳、泉音。”这里所说的「”闽之漳、泉音”,也就是「”闽南话”。因此,这么「”南”的「”海南话”,在学术上称为「”海南闽语”,又以与闽南话的关系最为密切。只不过,相比福建本土的闽方言,海南话里的有些语音现象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比如「”虫”字,在闽南话里读「”tang”已经很不寻常——保留了「”古无舌上音(如「”澄”读如声旁「”登”)”的中古音特征,海南话(海口、文昌)里干脆变成了「”hang”,这下外人就更认不出来了。海南闽语的分布为什么海南话会属于「”闽方言”呢?这其实与海南人的来历有关。当然,这里所说的「”海南人”仅指***而言。毫无疑问,海南岛同样也是多个兄弟民族的故乡。从人数上看,主要的少数民族为黎族。黎族称「”田地”为「”三”。如今的旅游胜地「”三亚”,在黎语中的本义就是「”乌鸦田”或是「”鹭鸶的田地”。有意思的是,虽然今天海南岛上的壮族为数很少,清初的《广东新语》却记载海南黎族地区有一种奇怪的四字地名,如曹奴「”那纽”、曹奴「”那劝”、曹奴「”那累”。「”那”是壮侗民族语言「”水田”的意思。由于壮侗语族将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后,故而在壮、傣、布依族聚居的广西、云南一带,有着许多冠以「”那”字开头的地名:「”那波”即「”有泉的田”;「”那隆”则是「”大块的田”的意思……如果将海南岛那些「”四字地名”中的「”那字”地名看作是典型壮语地名的话,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看法:原来这些在海南岛的地方先有壮族居住,故而先用壮语地名,后来壮族撤离,黎族迁入,即在旧地名上复加以黎语成分,于是才有了这些层次重叠的地名,而地名的层次重叠反映出居民族群的先来后到。不过,至迟到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时,黎族应当已经成为岛上的主要居民了。海南黎族民居武帝将海南置为汉家郡县,标志着***从此登上了海南岛的历史舞台。只不过,由于瘴气盛行的恶劣环境以及「”土民屡反”的处境,不过几十年后的初元三年(前46年),珠崖与儋耳两郡俱废。一直要到隋代复置珠崖郡,海南岛才被重新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经过这样的波折,直到唐代,海南岛上诸郡县的***总人口,仍旧不到2万户。决定 *** 的变化,出现在宋代。流传至今的许多海南***的族谱,都将自己家族的源头追溯到了宋代。比如下面这个:「”陈氏迁琼始祖,乃闽之莆田县人,举进士第招宗朝出知建州,缘尚书章淳于符年间(北宋1098-1101)摈斥元佑旧臣为奸 *** ,始祖遂相机避地于琼莞而治于苍毫之所。”根据王俞春先生对历代各姓迁琼先祖(共176人)祖居地和迁入地的统计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除了祖籍不明的12人之外,闽籍迁琼共97人,占总数的59%;而两宋时72人迁入,除5人的祖籍不明外,福建籍有50人,约占75%。结论因此就突然显得很清晰了:「”海南话”像福建话,是因为许多海南人的祖先来自宋代的福建。 *** 前的抉择汉朝末年,从今浙江坐船由海路到达今 *** 北方的大学者许靖曾经感慨,一路途经的福建等地居然「”不见汉地”。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宋代的福建早就不是昔日的蛮荒之地了。「”昔欧粤险远之地,为今东南全盛之邦!”宋人张全真的这一句话,道出了当时人对宋代福建变化之快的震惊。苏辙在《林积知福州》更是说,「”长乐大藩,七闽之冠,衣冠之盛,甲于东南。 *** 之饶,利尽山海”。在农业社会,经济发展往往体现在人口数量上。隋代福建仅有12400多户,平均每平方公里仅一户人家。人口如此稀少,根本谈不上经济开发。唐五代之际,北方人口 *** 大量进入福建,迄至宋朝统一中国,福建约有46万多户。其后,福建人口大幅度增长,北宋末年,已经有了100多万户。南宋中叶,福建人口已经达到160万户。作为福建路的治所,福州「”生齿繁伙”。另一座大城市,泉州同样也是「”城内画坊八十,生齿无虑五十万”。甚至位于福建西南,交通闭塞的汀州这样本是人口非常稀少的山区,到庆元年间(1195-1200年)也出现了「”地狭人稠”的局面。宋代福建人口的增长这样一来,宋代福建人口过剩的现象就变得非常突出了。虽然从表面上看,当时福建人口的密度还不到邻近的两浙路(今浙江、苏南、上海)的一半。但对于养活人口所需的农业而言,单纯的土地多寡其实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能够开垦成耕地的平原。福建地形图偏偏在这方面,福建极为吃亏。有句话叫做「”八山一水一分田”,用来形容福建的地形的确恰如其分。由于全境土地都以丘陵山地为主,宋代福建的户均耕地倒是只有人口最稠密的两浙路的一半多一点了。这就使得宋代的福建感受到强烈的人口压力:「”土地迫狭,生籍繁伙;虽跷确之地,耕耨殆尽”。绍兴二 *** (1158年)时,福建的折纳米价「”每斗至于八百有奇”,而邻近的饶州(今属江西)不过「”每斗四百五十”,仅及福建一半稍多。这还仅是平常年景的情况,《三山志》说福州「”岁小俭,谷价海涌”。也就是说,凡遇歉收,必定粮价飞涨。无怪乎时人要感叹「”其养不足”了。宋代福建的人口与耕地为了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福建民众不得不以杀婴溺婴的手段控制家庭人口规模。「”闽之八州,惟建、剑、汀、邵武之民多计产育子,习之成风,虽士人间亦为之,恬不知怪”。平常之年,一家五口靠地之所出和草根野菜方可勉强糊口,若多一丁口,这种临界线上的平衡状态就会被 *** 。所以要 *** 生育,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俗语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当时教育事业兴盛(宋代状元五分之一出于福建)的福建百姓呢?由此也足以想见福建人地矛盾异常尖锐。所谓「”闽地褊,不足以衣食之也,于是散而之四方”。为了活下去,福建民众自发向外 *** 。福建 *** 闽越人据说是习水善舟的,《汉书·严助传》说他们「”习于水斗,便于用舟”。看起来,后世闽人这一手学得很成功,当时他们所造海舶是国中上品。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就说,「”闽商海贾,风帆浪舶”。他们架起木船一路南行,在今天的广东沿海择地而居。赵汝适在《诸蕃志》里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商值风飘荡,资货陷没,多入黎地”,说明闽人已在黎族聚居的海南岛定居了。从史籍记载来看,广东东、西两端的潮、雷二州唐初才有8千多户,一片蛮荒。连海南岛计算在内,到了宋初也才有10万户(其中还包含不少少数民族)。可是到了元代则增至73万户,增长7倍多(同期闽南本土才增一倍多)。看谁跑得快当然,也有人要问了,福建距离海南岛毕竟遥远,为什么不是广东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呢?这就要提到宋代的「”珠江三角洲”是怎么样的景象了。诚然,从汉代以后,广州一直是中国海上贸易中心。盛唐时期更以世界东方大港著称于世。然而,广州贸易所经营的是以富人集团为消费对象的奢侈品,只能与京都和岭北各大都会相联系,在岭南当地却形如「”孤岛”一般。广州的海上繁华贸易与未经开发的周边农村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居住于斯的俚人,「”率皆半羸,生齿不蕃”。粗放的农业和自然水产,已足供「”饭稻羹鱼”之需。有人搜罗唐代诗文,勾勒唐代全国的水稻连片的分布地,竟然没有岭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稳定的从事稻作的 *** 农业聚落在岭南还没有出现。更有甚者,直至唐代,广州还是一个兼营奴隶买卖的「”生口”市场。唐代广州的海上贸易到了宋代早期,广东的地广人稀现象仍旧非常突出。珠江流域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8%,开垦土地占全国0.68%,与黄河、长江流域比起来实在是少的可怜。北宋末年,珠江三角洲终于迎来了机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侵,北宋首都汴京陷落,宋高宗仓惶南逃。大批南迁的中原士民越过大庾岭,先是居住南雄珠玑巷一带,继而进入广州一带。南宋末年,朝廷曾下诏迁移南雄的居民(实际上是暂住于此的南来中原士民)充实珠江三角洲。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陷南雄、韶州时,原居住南雄地区的北方士民随即继续南迁。当代在珠江三角洲 *** 粤语的广府人中家喻户晓的「”珠玑巷 *** ”传说,正是表彰这一 *** 集团历史功绩的口头纪念碑。生活在明末清初,有着「”广东徐霞客”美称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就写道,「”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矶巷而来”。根据黄慈博所辑《珠玑巷民族南迁记》及《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所记,分布在今珠江三角洲广府人的211个氏族中有191个氏族是从南雄迁入的,而其中有187个氏族是宋代从南雄迁入珠江三角洲的,占了总数的98%。由于众多南迁 *** 的集中到达,唐时珠江三角洲每平方公里仅有1.2户。到宋末己有4.8户。广州在唐朝开元年间只有4万户人家,到南宋后期也已经上升到将近20万户。珠玑巷这一次的 *** 潮,极大地改变了珠江三角洲的原始面貌。北宋时的新会,到南宋已是「”海有膏田沃壤,仓廪舟楫多取给”。东莞县茶山「”周围百里皆浅泽……宋以来诸姓始从此居”,后来逐步变成一个农商兴旺的「”巨镇”。乃至珠江三角洲南部原属南海、番禺、新会、东莞四县的五桂山一带岛洲,也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建置了香山县,这便是后世中山、珠海、 *** 等地的前身。南宋香山形势图只不过,当作为汉族一个支系的广府人在集中精力开发珠江三角洲而无暇他顾时,宋代的福建人却迫于人口压力四外迁徙而直到海南岛。就连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开发,也有宋代的闽人前来分一杯羹——在广州城南,「”濒江多海物,比屋尽闽人”。直到今天,中山市内还存在一个闽南话「”方言岛”。根据《香山县志》的记载,这正是因为在宋元期间,有福建沿海一带的 *** 前来定居于此。结果,待到珠江三角洲开发宣告大成的明清时代,举目四望,海南岛与广东沿海的雷州、潮州,已然成为「”福建话”的天下了。作者:郭晔旻(责任编辑:王霜_BNJ10766)
三、海南话的戏歌
1、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中国海南省的民间戏曲艺术。琼剧是南方戏剧的其中一个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琼剧是当地的本土文化象征之一,相信已有一段颇长的历史,但实际起源时期却难以考知。
2、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琼剧历史悠久,是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的地方剧种,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来。
3、琼剧是在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琼剧曾经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加坡、 *** 、印尼等。还被称作“南海的红珊瑚”。近年来,海南话派系原创翻唱流行歌曲在海南本土流行的热潮。海南本土音乐开始在本岛大行其道、大放异彩。这本土风的兴起,是海南年轻人音乐梦想的起点。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代,梁丹青、冯磊演唱的海南话歌曲已被不少海南人所熟知,并在街头巷尾传唱。梁丹青的《父母的叮嘱》、《海南,我可爱的家乡》,冯磊的《三姐》、《老家海南》等,都是那时海南话歌曲的经典。海南新闻网都市情感频道特地推出了“海南话原创翻唱金曲大全”特别专辑。从 *** 上、在大街小巷中,人们总会听到各种各样翻唱或原创的海南话歌曲。
四、用海南话唱的歌
1、《博鳌圆舞曲》-----演唱:英平、田子
2、07年之一首原创海南话歌曲:牵过的手
3、(没有你我还是我自己)张玲海南话版
4、文昌小莉翻唱-→活着VIFA--( *** 版)
5、《生在海南》→〈海南话原创歌曲〉
6、《家乡》→〈海南话之新人菜头作品〉
7、《有谁共鸣》→〈海南话之人生过路版〉
8、海南话新人MM演唱:没有你我还是我自己
9、《听身体唱歌》→〈海南琼山话之轻快版〉
10、《没钱没铁偷椰子》→〈海南话之文昌dj版〉
11、《好汉歌》→〈海南话骂三公版〉
12、《狼爱上羊》→〈海南琼山话想念版〉
13、《旧欢如梦》→〈雷州话之 *** 歌曲〉
14、《我问过我自己》----红树林de落叶
15、海南经典回顾→《在北纬十八度等你》MTV[ *** ]
16、《大哥》→〈海南话之我不做烂仔好多年〉
17、《我是只蜻蜓轻轻的飞》→〈琼海话原创歌曲〉
18、《海南岛》→〈海南话之悠悠乡情轻轻颂唱〉
19、《天涯海角也陪你》→〈深情动听的海南话版〉
20、《父母的叮嘱》MTV版-梁丹青(海南话歌曲 *** 作)
21、《海南我可爱的家乡》MTV版-梁丹青
22、流浪艺人海南话翻唱歌曲:求佛- *** 版
23、啼笑皆非:你到底爱谁海南话-灌酒版
24、<<十年>>之海南文昌话-农民发迹版
25、海南琼山话歌曲:让我陪你一起变老
26、海南青年志愿者宣传歌曲《分享》
27、陈楚生清唱《请到天涯海角来》(有音乐)
28、流浪艺人海南话歌曲《 *** 》MV[ *** ]
29、海南话搞笑歌曲:电脑中毒之熊猫烧香
30、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之海南话版:我不是爱情替身
31、《月亮之上》海南话搞笑说唱-工资版
32、感人的海南话歌曲:单身老人首张MTV[ *** ]
33、海南话暗恋情歌:这首歌 *** 着我的心
34、海南话浪漫情歌翻唱:暗恋你的我
35、海南话歌曲歪唱:今天我又去府城
36、金安仔海南话翻唱:爱 *** 不是容易的事
37、海南话情话歌曲:等着你回来的那一天
38、海南话歌曲最新推荐:你在哪里我的爱
关于石榴园海南话歌曲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