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 *** 族歌曲,以及 *** 族歌曲大全30首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 *** 族情歌有哪些
1、 *** 族情歌中,充满着对爱情的热烈表达和对生活朴实的赞美。首歌中,阿哥以花色筒巴和烧杀滚为比喻,描述了对阿妹的深情厚谊,不因家境贫寒而嫌弃,更愿意为阿妹提供一个温馨的挂包处。阿妹则以话儿甜不能当糖吃和爱情需要心对路的比喻,表达了对阿哥的认同和对爱情的理解。两人相约连情,如同星嘎轮、星嘎耿般永不离步。
2、崩龙族情歌中,哥妹在夜晚相会,通过对话加深情感。哥唱着赞美阿妹的歌曲,而阿妹则以水和火塘来回应哥的深情,表达对哥的深厚感情。两人通过对话和互动,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和认同。
3、保安族情歌以墙头上栽花为比喻,表达了哥妹之间深情厚谊的象征。哥将心扯在阿妹身上,阿妹则是哥心中盛开的 *** ,象征着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歌曲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彼此的深情。
4、白族情歌中,哥妹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慕之情。哥将自己比作南风,而阿妹则是北雨,表示两人之间情感的相互依赖和交融。歌曲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彼此的深情。
5、阿昌族情歌中,哥妹通过对话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之情。哥通过歌曲表达对阿妹的思念,而阿妹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哥的深情厚谊。歌曲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彼此的思念。
6、这些 *** 族及周边民族的情歌,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赞美,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丰富 *** 。
二、 *** 族音乐民歌
1、 *** 族的音乐民歌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叙事歌、爱情歌、劳动歌(如盖房歌、摘棉花歌等)、风俗歌(如结婚歌、迎客歌、回家歌等)、 *** 歌以及儿童歌等。按照民族传统,这些歌曲可以按照音乐特点分为“宰”、“拽”和“索”三类。
2、“宰”,又称“比矮”,是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歌调,通常由一人独唱,句尾拖音较长,融合了山歌的特点,演唱场合灵活 *** 。它适用于各种场合,如风俗歌、 *** 歌、劳动歌、儿童歌甚至是 *** 歌。部分曲调如“宰腊”、“宰陆”、“宰卡囡”等具有吟诵 *** ,无固定节拍,而“宰龙奔宋”、“宰货牙苏”等则带有抒 *** 彩,采用徵、羽调式。
3、“拽”是一种古老的说唱歌调,与宰相似但节奏更紧凑,句尾拖音较短,多采用徵调。在 *** 族的婚礼中,全寨男女老少会用拽的歌调唱结婚歌。拽不仅限于室内叙事歌曲,野外也常见其用于歌唱爱情及其他内容。
4、最后是“索”,是 *** 族旋律 *** 较强的歌调,特别受年轻人喜爱。索的曲调各地有差异,如金迈调、曼牙调、曼夕调等,采用宫、羽、商三种调式。其结构多样,既有固定的引句和上下句,也有较 *** 的形式。演唱时,每个段落间有音乐过门和八度下行的音型,表现出独特的间奏音乐特点。歌词多即兴编创,常用于表达爱情或歌颂新生活,男女青年常以对唱形式,伴随玎的伴奏,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5、 *** 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 *** 山、打洛、西定和八达等山区,其余散居于临沧、思茅市,人口58476人(1982年统计)。 *** 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 族人多兼 *** 傣语,通用傣文。 *** 小乘 *** 。其文学艺术深受傣族的影响,民歌大部分用傣语演唱,或并用两种语言,有些曲调也与傣族相通。 *** 族音乐分民歌、歌舞音乐与器乐3类。
三、 *** 族文化
1、 *** 族的文化艺术 *** 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 *** 山一带的 *** 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 *** 族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 族的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其民歌分为“拽”、“宰”、“素”三种:“拽”为近似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 *** 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西双版纳一带的 *** 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曲调几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
2、如何弘扬云南省独有民族 *** 族文化之一是先保护;第二是增及资金投入,加大宣扬;第三和开展旅游参观,增加收入,进一步提高开发建设的经济能力;第四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挖掘开发和建设。
3、侗族和 *** 族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欢”(筵宴氛围)三个字来概括。在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神奇的内容。侗族多数住居在山谷坝子上,以种植水稻,特别是糯稻为主。嗜食糯食是侗家人的显明特征,侗族历来自称“糯米人”。侗族建房,糯米饭和糯米粑是少不了的。
4、侗族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5、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 *** 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6、厚南节是 *** 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 *** 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7、 *** 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荞麦、豆类、薯类、小红米等副食品,喜吃糯食。纳 *** 族食物的烹制 *** 有煮、炒、烧、烤、腌、生食、舂食等几种。除了嚼茶, *** 人还有嚼烟的嗜好, *** 人爱吃生食和酸食
8、油炸类食品有油炸鸡蛋糕和油炸花蜘蛛等
9、生食类有各种生肉食品和生牛血。
10、以前 *** 族使用的食具是圆形桌和圆形矮凳,用竹篾编制而成。
11、 *** 族的名人百度知道松溜曼峨( *** 4―1969),俗名岩叫温,云南勐海人。爱国 *** 人士。1910年,年方16岁的松溜曼峨就成了一个出家人。由于他的聪明好学,很快,他的佛学造诣就达到了其他僧人望尘莫及的深度。这使得他在佛寺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1岁时,他升为二佛爷;22岁时,又升为大佛爷(都比龙);32岁时,他已经是帕听(第 *** );38岁时,他升为沙弥(第四级)。1952年,松溜曼峨最终升为“松溜”(第六级教阶)。1956年11月,他成为西双版纳佛协分会筹委会副主任。同年12月,他又被中国佛协会佛寺护寺团立为“阿呷木里”(更高教阶)。松溜曼峨是个爱国高僧。他爱教、爱国,在僧众和当地傣族、 *** 族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69年6月,松溜曼峨圆寂,终年75岁。岩香兰(1952―),云南勐海人。建国后 *** 族出现的之一位当代文学作家。岩香兰生于勐海县 *** 山乡老曼峨寨,是 *** 族农民的儿子。1974年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相继在勐海县文化馆、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岩香兰从孩提时代起就受到 *** 族民间文学的熏陶,熟悉 *** 族民歌和故事。他7岁开始学习汉文,直至大学毕业,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1974年开始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岩香兰的散文散发着 *** 山的气息,流淌着 *** 人的血脉。他的散文《土壤和花朵》以清新的笔调抒发出作者对新生命的礼赞;《别致的婚礼》采用诗化的对话展示出 *** 族文化的丰厚积淀。《养蜂老人》和他的之一篇小说《南州赶街》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换、传统心理与现代意识的无声碰撞。岩香兰在1979年发表了他搜集、整理的《小 *** 智斗三大王》。通过他十余年的辛勤努力,许多 *** 族民间文学作品浮出河面,向世人展现出 *** 族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其中《金鹿姑娘》荣获云南省首次民族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事实上,对 *** 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过程,也就是岩香兰对传统文化汲取文学创作养分的过程。俸春华(1952―), *** 族文学作者,乳名艾迪,笔名山仔。云南双江人。1952年生于云南省双江县邦协寨,1971年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1976年 *** ,1978年考入 *** 民族学院汉语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后,先后在临沧地委农村工作部、双江县委工作。同其他大多数 *** 族作家相比,俸春华有着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首先,他采用了多样化的文学形式。诗歌、散文、小说和电视剧都成为他施展文学才华的广阔天地。其次,他的作品更注重揭示社会--文化转型过程对 *** 族人的影响。如《感谢菩萨》一文通过 *** 山寨“食”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与作者淋漓酣畅的笔墨溶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他的作品常常直指民族文化的深层,带有一定的厚度。小说《猎头恨》描述了一个艾拉兄弟因猎取到救命恩人的头而精神崩溃并最终双双 *** 的悲剧。作者的文化反思精神从始至终贯穿全文,取得了一种震撼 *** 的艺术效果。有人说,俸春华的每一篇散文都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其实,他的每一篇文字中都融注着他鲜明的个 *** 。
12、 *** 族有哪些特点 *** 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 *** ,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 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助兴。 *** 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 *** 族的乐曲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其特点是甩调激扬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适合唱习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 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舞蹈称呼各地不同,西双版纳称“跳摆”,施甸、镇康称“打歌”,云县、景东、墨江称“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由于 *** 族男子多喜好武术,因此,武术又常常和歌、舞融为一体。如 *** 舞、 *** 舞、拳术舞等等,动作利索,刚劲健美。西双版纳 *** 族的《象脚鼓舞》、《拍手舞》、《猴舞》、《采茶舞》等多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舞姿优美、欢快,生动逼真。 *** 族的舞蹈是全民 *** 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锣、象脚鼓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而又聚拢,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13、 *** 族民居有什么地域特征每个民族的成立基本的条件就是有居住环境,在 *** 族文化中,没一个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 族是一个跨境民族,所以它的许多传统文化也都由多种文化相结合而来,对于 *** 族的民居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 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对其有不同的称呼。中国 *** 族全部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境内,其余散居于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保山市境内。 *** 族民居形式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一种是茅草屋,一种是木瓦房。
14、俗称竹楼,有上下二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牛马猪鸡,安置舂碓,还可以堆放干柴及其他杂物,不砌围墙,四周有栅栏,设进出口。竹楼屋顶为歇山式,分为四面,脊短坡陡,下有披屋面,呈项用草排或瓦片覆盖。楼室门口一方安置木梯一架,一侧设有阳台。
15、中国的 *** 族源自哪里?主要源于云南省的保山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 族邮票人口91, *** 1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的 *** 族兼通傣语,多信奉南传上座部 *** 。保山市的 *** 族有8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昌宁县。
16、我国的 *** 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 族人口数为91882。使用 *** 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 *** 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的 *** 族。
17、 *** 族服饰的介绍 *** 族妇女织的“青婆罗缎”为澜沧江两岸群众所喜爱。而怒江两岸的 *** 先民用木棉纺织的“桐华布”则以洁白柔软闻名。
18、 *** 族人爱吃酸有什么历史吗? *** 族的饮食别具民族特色,是 *** 族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要,特别喜欢吃酸 *** 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 *** *** 同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体相同,但 *** 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西双版纳的 *** 人还喜食生肉。
19、 *** 人有嚼烟的嗜好。嚼烟的 *** 是将槟榔叶包上少许的草烟丝,再加入沙基、芦子、槟榔果、红石灰等一块放进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钟,吐出的烟渣呈紫红色, *** 人嚼烟日久,连牙齿都被染成黑色。
20、 *** 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 *** 族人 *** 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21、居住在西双版纳 *** 山的 *** 族妇女,尤其是 *** 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22、 *** 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 *** 族人喜欢食鼠,无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将捕获的鼠烧光毛,去皮和内脏,洗干净后煮食。 *** 山有一种黑蚁,每窝有一只蚁王,能产卵数千, *** 人常挖食蚁卵。
23、 *** 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姑娘们采下春茶后,制成散茶,又叫“大叶子茶”。她们还能 *** 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竹筒子茶”。就是先把粗竹子砍成一个个竹节筒,将新采摘下来的茶叶炒熟,趁热装进竹筒塞紧,用芦叶密封好,并用藤条扎紧,放在火塘边烘烤,去掉它的水气,等到竹节表皮烤焦的时候,就制成了竹筒茶,储存数年也不会变味。这种茶喝起来香味极浓, *** 族人常用做送礼佳品。
24、 *** 人喜吃酸茶,将茶叶按酸菜制法制成酸茶,放在口中嚼后咽下,能帮助消化。
25、 *** 族人品茶有烤茶和泡茶两种。泡茶就是用开水冲泡,而烤茶则是在一个特制的小茶罐里放些茶叶,放在火塘边烘烤,等冒出香味时再倒入开水,水开之后倒进小茶盅,称为“浓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