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小杂粮之乡 杂粮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被称为小杂粮之乡的问题,以及和杂粮之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山西忻州被称为小杂粮之都,都有哪些小杂粮
  2. 杂粮在 *** 经济中归哪科
  3. 小米的产地

一、山西忻州被称为小杂粮之都,都有哪些小杂粮

1、 2014年忻州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杂粮之都”,有超过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2、忻州地处山西中北部,与省会太原只有80多公里的路程,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在忻府区的忻口战斗的。忻州所属14个县区,也是山西占地面积更大的地级市,并且横贯山西东西两侧,西与陕西省接壤,东与河北省接壤,并有 *** 圣地五台山在其中,这样就好理解了,这里一定是海拔非常高的地区,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忻州有非常好的条件来种植各种小杂粮。

3、忻州被称为小杂粮之都,主要在于它的三大优势,即谷类、豆类、鲜食玉米、薯类。

4、谷类指糜黍、莜麦和藜麦。糜黍指黍子、谷子,据知忻州因为海拔较高,且旱田较多,丘陵山地较多,降雨较少,在这里生产的谷子金黄饱满,也是种植黍子更佳的地域之一,主要有晋谷21号、张杂谷3号、6号、10号、13号等。神池县、偏关县的黍子非常有名,故而当地的油糕也是非常有名的。2012年静乐县引进藜麦种植,这种绝对的高原作物在这里生根开花,试种成功,2013年就被命名为“中国藜麦之乡”,种植至今,质量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

5、豆类是指红芸豆、蚕豆、豌豆等,也一样是因为地势较高、干旱天较多,丘陵较多,在这里种植的豆类就比较多。特别是岢岚县的红芸豆已经形成种植体系,并且质量上乘,以出口为主,而且其下游产业链也已经成套,是农民致富的主要作物。

6、鲜食玉米是以忻府区、定襄县为主,这里土地平坦,浇水方便,而且在山西省玉米研究所长驻此地,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非常大,而且加工设施也非常完备,加工后真空储藏,销售方便,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农业产业。

7、薯类则是指马铃薯和红薯,马铃薯主要产于西八县中的神池、五寨、偏关、静乐、岢岚,这里地广人稀,山地居多,沙地土壤也多,非常适合土豆种植,而且产量较高,质量较好。这里的土豆往往销往全省各地及周边的陕西和河北等地。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土豆产业形成专业化了,对于高标准的土豆种植形成了规模。

8、除了这四类小杂粮,忻州的其它杂粮也是比较全面的,比如胡麻种植,黄芥种植,在本省是最多的,而且质量在全国也是较高的,神池的胡麻出油率在35%以上,而且榨油技术也非同一般,出来的油质中不饱和脂肪酸能占到60%以上,故而有买油到神池一说。同时还有些蓖麻、麻子的种植也是挺多的。

9、看了经上介绍,您感觉忻州还算得上小杂粮之乡吗?也欢迎各地朋友来忻州旅游,看看深山里的小粮食,尝尝小杂粮做成的饭,那才叫喜人呢。

二、杂粮在 *** 经济中归哪科

杂粮是小宗粮豆的通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 *** 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因其特点是小、少、特、杂,也称小杂粮。一般说来包括的作物有:高梁、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即 *** 燕麦)、大麦、糜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后豆)、黑豆等。现阶段是指除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品种以外的粮食和豆类。

小杂粮在我国经济实力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小杂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作物

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耐旱耐瘠,可在高海拔冷凉山地和山旱薄地种植;能与大宗作物实行间作套种;是灾年不可替代的 *** 作物;种植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是不可缺少的作物;小杂豆又是耕作 *** 不可缺少的好茬口。

二、小杂粮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

人口增长、土地减少、环境恶化是人类生存面临的三大难题。据 *** 粮农组织报告,“发展中国家仍然有7.8亿人由于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而不能维持日常的营养需要”,“有20%的人口处于经常 *** 的营养 *** ”,“到2050年,即便发达国家也要重新研究吃饭问题”、因此,确保粮食持续增产一直为 *** 及各国 *** 所关注,我国尤甚。以山西省为例,1990-1996年,小杂粮种植面积占14.72%~17.95%,而产量仅为6.35%~8.84%,小杂粮的单位面积产量相当于其他作物平均产量的41.77%~49.25%。小杂粮的平均生产水平与大面积试验示范水平比较,荞麦相差1.5吨/公倾,莜麦相差2.4吨/公倾,绿豆相差1.65吨/公倾,小豆相差1吨/公倾(t/hm2),豌豆、蚕豆相差1~1.2吨/公倾,因此,改善生产条件,改良并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增产技术,是提高小杂粮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的潜力产业。

小杂粮营养丰富,是食物构成中的重要粮食品种,既是传统食物源,又是现代食物源。国际农业营养和卫生组织认为,小杂粮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21世纪荞麦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作物。国家食物和营养咨询 *** 会提出,在2000年,城乡居民人均每日的主要营养素供给水平要达到:热量10533.6kJ和10993.4kJ,蛋白质74g和71g,脂肪81g和68g。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200kg粮食中,豆类应占2%,而荞麦、莜麦、糜子、糌粑等小杂粮应占20%,粗粮占35%。现在欧洲富人的餐桌上已摆上过去 *** 的食品——小杂粮健身食品。

小杂粮营养价值很高,还含有特殊营养素。大麦是啤酒工业的原料,荞麦、莜麦蛋白质含量高,富有多种氨基酸且配比合理,其亚油酸、黄酮苷、酚类及特有的Mg、Fe、Zn、Se、Ca等营养素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治地方病等调治效果,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黑豆等食用豆类,蛋白质含量不仅比禾谷类粮种高1~2倍,而且氨基酸齐全,“化学得分值高”,又由于含有核酸、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维生素B、C、E等,是食品工业的原料源。

人是自然的产物,食物是 *** 健康和疾病的物质根源。人要靠自然食物调节自身,保持健康,要尽量摄取自然态的食物,即吃“杂食”。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指出,从高加索到新疆的长寿地带,人群的食物均取自于自然界普通易得的粮食、蔬菜,而很少进食肉食和精加工食品。,他们很少疾病,寿命也长。小杂粮有独特的优势:种类多;生长期短;多种植于无污染源、工业极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山区,无工业污染;生产中不施用 *** 、化肥,其产品是自然态,无有害物质,是人类“回归大自然”中颇受表睐的天然食品源。

养殖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支柱,发展饲料工业是发展养殖业,增加动物 *** 食物的前提。饲料工业的重点是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小杂粮中的大麦营养价值较全全面,饲用价值高于其他谷类作物。食用豆类的籽粒、秕碎粒、荚壳、茎叶蛋白质会计师较高,粗脂肪丰富,茎叶柔软,易消化,饲料单位高,且比其他饲料作物耐瘠、耐阴和耐旱,生长快、生长期短,在岗丘薄地, *** 隙地,地边、地堰都可种植,也可作大田补缺、套种、复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青体和干草,来发展畜 *** ,增加肉、奶、蛋,提高食物构成中动物 *** 食物的份额。

七、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

在世界贸易中,我国出口到国外的土特产品中,小杂粮是大宗产品。中国出口的杂粮有荞麦、糜子、谷子、蚕豆、青豆、黑豆、豌豆、绿豆、小豆、虹豆、小扁豆、饭豆及其它豆种等不下20余种。无论是出口日本的荞麦、绿豆、小豆,出口港、澳、台、新、马、泰的黑豆、小豆,出口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的豆类谷穗、谷子和糜子无一不是小杂粮。据海关统计,1991年全国出口粮食106010t,创汇15亿美元,其中小杂粮出口16910吨,占出口量的16%,创汇5亿美元,占创汇额33%。中华人民 *** 国成立以来,自1950—2001年近50年,中国出口杂豆为1599.97万吨,出口量逐年增长,1994年出口量更高为167.55万吨,其中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出口量均在100万吨以下(分别为 *** .27万吨,94.84万吨和 *** .48万吨),而进入80年代增至221.21万吨,90年代即已增至1105.07万吨。2001年,中国杂豆出口量为73.01万吨,创汇金额28593.0万美元。

我国小杂粮主要种植原晋、察、冀、陕、甘、宁等为中国 *** 作出巨大贡献、而生活改善不多的 *** 老区,干旱、半干旱、寒冷、半寒冷的黄土高原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多年来,由于我国种植业是“小杂粮不入流”,既影响小杂粮的发展,也造成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差距。因此,小杂粮是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源。加强小杂粮的科学研究,发展小杂粮生产,形成小杂粮产业,有利于老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利于团结。可以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之时,就是我国经济腾飞之日。

三、小米的产地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 *** ,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通辽一带。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 *** 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还有一种原产于非洲的御谷,也叫“珍珠粟”(Pearl millet),英语中经常和粟混淆。

太后香小米(又称旱地小米)。位于山西太原市的阳曲县,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旱作区,适宜于小杂粮生产。小杂粮品种多,面积大,历史上是一个小杂粮大县,是远近闻名的“小杂粮王国”。2009年8 *** 国家 *** 门检测当地生产的小米富含 *** 所需的5种维生素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

话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史称“庚子西狩”。一日行至山西阳曲地面,正值午时,乃是用膳的时分。太后便命大内总管李莲英寻一客栈,安排銮驾驻跸。不一时,李总管回禀太后,诸事已毕,单请太后与皇上移驾用膳。酒楼掌柜见是太后皇上,岂敢怠慢,整治酒菜,何其精洁!说不尽的山珍海味,看不够的飞禽走兽。谁知太后面沉如水,并不动筷,只说皇上用膳吧,哀家不用了!当时酒楼掌柜是汗出如浆,战战兢兢,不知所为何故。连忙去寻太后身边的红人,大内总管李莲英去问个仔细,究竟是哪里伺候不周,至于如此啊?李连英道出了原委,你是有所不知,当今老佛爷并不用这许多膻腥,平素御厨制膳甚是清淡啊。掌柜闻得此言灵机一动,连忙告知厨下,熬制上好小米粥一谷,奉于太后。太后心中疑惑不定,说道这是何物啊?随行人员中有御医一名,起身说道,太后有所不知,这小米原名粟米, *** 凉味甘,以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又有护颜之功效,实乃山西特产,晋地佳物。太后闻言,复用目观之,但见这小米粥色泽莹润,黄澄澄金灿灿,煞是可爱。与平素食用小米确有不同。当下食指大动,风卷残云,用得甚是香甜。膳毕,太后天颜大悦,宣酒楼掌柜觐见,赐下纹银五十两,并将当地小米列为贡品,代代耕种,每岁进贡。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太后香”小米。后人有诗单赞这一段故事:

晋地粟米香太后曾亲尝粒粒珠圆润颗颗放霞光

不羡易牙味单慕李绅忙而今太后香四海把名扬

广灵小米有个好听的名字:东方亮。东方亮小米在明朝宣德年间敬献朝庭后便享誉京城,一直是朝庭“贡米”。到了清康熙年间,相传勤政的康熙皇帝每每深夜批阅公文时,都要用“贡米”熬成米汤驱赶倦意,直到东方发白,遂赐名“东方亮”。“东方亮”小米颗粒光洁,色泽金黄,熬成小米稀饭后,粘而润滑、醇香可口。当地的妇女生完小孩后,小米稀饭往往被作为更佳的补品,倘若哪个新妈妈乳汁不够多,不够好,那伺候月子的非被指责小米稀饭熬得不够多,不够好。几百年来,广灵 *** 总是拿东方亮小米招待尊贵的客人,喝上一碗甜津津的小米稀饭,霎时神清气爽。客人告别,总要从坛子里舀上几碗上好的小米,让远方的客人把醇厚和香甜带到天南海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 军120师359旅进驻广灵。为了鼓舞子弟兵们抗击日寇的士气,当地老百姓每天都做上小米饭来接待战士们,用小米熬成米汤喂养从前线送下来的 *** 军伤员。长达八年的 *** 战争中,小米是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的主要食粮,东方亮小米成了军民鱼水情的更好见证。在“小米加 *** ”的壮美神话中,广灵小米成为最浓重最绚烂的一抹。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县南房村(东方亮米原始地标保护区域)农民首次将东方亮米带进 *** 并受到时任国家元首 *** 的首肯。

2003年广灵小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广灵小米通过奥组委 *** 入选2008年北京 *** 会 *** 米,并再次进入 *** 。

马坡金谷小米(又称马庙金谷、金乡小米),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的著名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称为中国名米之一。马庙金谷米色泽金黄、质粘味香、悬而不浮、汕而不腻、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结米油层的特点,其米油营养极为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俗称“能挑七层皮”。历史上被称为“十三怪”之一。清代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1959年 *** 10周年,周 *** 曾用“金谷米”招待外宾。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 *** 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马坡金谷(又名马庙金谷)营养丰富。据测定,淀粉含量66.85%~69.76%,蛋白质含量达11.2%~13.4%,脂肪含量4.5%~5.85%,比普通小米高1%~3%。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 *** 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如赖氨酸0.22%~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等含量在0.42%~2.88%之间。维生素的含量亦较丰富,而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更低的。为产妇、幼儿及老人的滋补佳品。

*** 侄子周保章1961年曾在西花厅和 *** 过一次除夕。那天, *** 把在京的亲属、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了西花厅,连大人带孩子,熙熙攘攘地把西花厅挤得满满的,足足摆了三大桌。人都坐好了,只见工作人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和黄澄澄的金谷小米稀饭。除夕宴就这样开始了。一阵掌声过后, *** 笑容满面地向大家问好,感谢大家一年的辛勤劳动。宴会主持人 *** 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今天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包子呢?一是是因为中国 *** 是小米加 *** 打出来的;二是这小米并不是一般普通的小米,是山东金乡县的金谷小米,中国的四大名小米之首,金谷小米历来都是贡品,难得品尝。为什么吃包子呢?是因为中国 *** 和 *** 领导我们 *** 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所以今天能够吃到肉包子,我们不能忘记中国 *** 和 *** 的恩情。” *** 的话刚一说完,大厅里立即响起了掌声。1959年中华人民 *** 国10年大庆时,周 *** 曾用“金谷米”招待外宾。

1684年,康熙和礼部尚书庶子张玉书南巡私访,路过马庙马坡一带(孟庄),已是半夜三更,村民几乎都关门睡觉了,只有庄东头的一户农家还亮着灯,骑着白 *** 康熙帝就命随从叫开了那户人家的门,热情好客的农家就让康熙皇帝入住在家里,女主人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康熙帝吃后称是人间美味大加赞赏,称为“奇米”,从此金谷成为“贡品御米”,每年秋后都要挑选上等当地米送往京城.为皇家享用。金谷米的产地也因康熙皇帝当时骑着一匹白马而被命名为白马坡。

位于庆阳市城东南40华里的什社乡,盛产小米,被称为“什社金小米”,驰名全国。

被称为小杂粮之乡 杂粮之乡-第1张图片-

谷子在董志原地的栽培,有数 *** 的历史。谷子,古称“禾”。《说文》说:“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成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或称稷,后概指谷类作物。其实脱皮称粟,即今天小米也。

什社乡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走向,春季受北风影响小,光照充足,地温升高快,且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合谷子生长。什社谷子产量不高,但品质极优。

什社小米以其金珠般的黄亮色泽、圆润饱满的颗粒给人以美的视觉,人见人爱。更重要的是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地方小米。据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蛋白质14%~16%、脂肪3%~4.6%,可溶 *** 淀粉37%,胡萝卜素0.12%、VB0.99%,还含有18种 *** 必需的氨基酸。

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橙黄,雪花般绽开的 *** 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肺腑,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就着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 *** 膳效能。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相传自明嘉靖以后什社小米一直为宫中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什社小米海内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食用科学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米的 *** 理作用尤为看重,又使什社小米的食用价值得到了升华。小米具有滋阴除湿、健脾开胃、镇静安眠、养肝生血等功效,特别是老年人晚睡前喝一碗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来日精力充沛。

在小米生产早期,勤劳智慧的劳动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对小米、特别是什社小米营养价值和 *** 理作用虽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已有实践体验和总结。未知承传何时何代,但凡“坐月子”的产妇,婆婆们都要尽可能用什社小米熬成米粥,焙些干镆,让媳妇吃喝。人们认为,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有丰富的营养,因而产妇乳汁产生快、质量高,能使婴儿健壮肯长。另外,小米粥还能使产妇养肝补血,身体恢复快。这样一来,什社小米以其出类拔萃的食用价值成为小米中绝无仅有的佳品,也成为什社人招待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礼品。

*** 战争年代,什社人民支前,曾将更好的小米送上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好多 *** *** 当时也吃过什社小米。解放后, *** 、张才千等来庆阳视察,临走也不忘带上什社小米。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什社乡在有关科研部门协助下,着手谷子的进一步改良和大面积推广。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大抓产业结构调整,把什社小米的生产加工逐步推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什社谷子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新优品种迅速推广,农户种植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的什社小米以更加优良的质量和精美包装、周到的服务出现在区内外商品市场,并成为人们竞相抢购的走俏商品。

产于山西长治市沁县的“沁州黄”小米,是全国最有名的,沁县地处行山深处,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沁州黄”才谷香味浓,植物脂肪、可溶 *** 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优于普通小米、大米等。常食此米可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养阴、 *** 、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 *** 用。有肾病者直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

“沁州黄”又称“吴阁老”,这是因为清朝康熙年间在朝做官的大学士吴(王典)首先发现,而得此雅号。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味道香美,而且营养丰富,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质、可溶 *** 糖类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它与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因而常常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也曾在广州交易会和印度国际博览会上赢得好评。

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 *** ,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它是谷子家族中最特殊的品种,用真正的金珠子都不肯换,可见其珍贵了。

相传300年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连庙里的和尚,老百姓也无暇施供了。在沁州檀山上的古庙里,住有一个和尚和他的几个徒弟,都是受苦人出身,为了产粮度日,就把附近贫瘠的山坡地开垦出来,种上“糙谷”。不料,经过几年驯化,所种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得米色蜡黄,颗粒圆润,晶莹明亮,吃来软绵喷香。不同寻常的是,用这种米熬稀粥,锅边不挂 *** ,闷饭、蒸饭不就菜也越嚼越香,遂取名“爬山糙”。在朝做官的吴阁老,听说家乡出了“爬山糙”,就想亲口品尝,证实一下。他到檀香山庙里品尝之后,果见名不虚传,就把“爬山糙”的名称改为“沁州黄”,并带回皇宫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很爱吃。慈禧太后也喜吃用“沁州黄”熬出的八宝粥。从此,“沁州黄”声名大振,几乎年年成为贡品,供给朝廷享用。

沁州黄的品种特殊,在于它择土 *** 很强,只适宜在山区瘠薄干旱的土地生长,集中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约1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把沁州黄在别处引植隔一年就完全退化。

汾阳市所产的汾州香也是非常好的品种,颗粒饱满,味道好,色泽金黄,是在山西种植面积很广的一种小米品种。山西中北部地区普遍生产小米,但是尤以山区为多,当地女人在坐月子时往往每日必喝小米粥,以紧缩身体;

2009年12月7日,央视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拍摄的《探访双胞胎家族》播出后,在对多产双胞胎的鲁村的水土及其他相关物质作出化验后,发现鲁村人每天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小米中叶酸含量很高,比其他谷类粮食高出很多倍。已有研究表明,服用叶酸的女 *** 较没有服用叶酸的女 *** ,生双胞胎的几率高出近一倍。由此,鲁村及其小米赚尽眼球,鲁村小米因此得名。

鲁村黄小米产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境内的红土地,独特的土壤条件、适合的温差和日照造就了该产品叶酸含量高、色泽鲜黄、颗粒饱满等特点。经 *** 谷物检测中心最新检验鉴定:各种营养成分均高于普通小米,尤其叶酸含量高于其它小米,是产妇、婴幼儿、中老年人的食补佳品。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被称为小杂粮之乡和杂粮之乡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粮之乡 称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