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芒康弦子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芒康弦子锅庄mp3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芒康县的经济发展
2012年上半年,芒康县生产总值完成51154.45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1.5%。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071.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68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403万元,三产比为25.6:36.5:37.9。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067万元,同比增长30.6%;总税收完成1458万元,同比2011年同期增长67.2%;完成劳务输出191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629万元。纳帕节
“纳帕”是一种祭天仪式,传说在远古时候,天地结合处首先出现了纳西民族的祖先,所以,纳西族认为纳西民族是最早出现在世界上人类生活。
“纳帕”也是一种东巴文化与藏文化的结合,是盐井的纳西民族特有的节日,也是盐井纳西村群众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纳西村群众按照传统的风俗,全村每户家庭轮流举行。“帕”在藏语里意为猪,每年的主办户要选一头纯黑色的公猪用来作为“纳帕节”的祭品供全村人过节。但是,其他成员户也有义务提供猪粮,以保障猪长得膘肥体壮,这已经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习俗。“纳帕节”在每年的藏历新年举行,这也是纳西村群众过年时的一种特色,就在“纳帕节”的头一天,傍晚举行“贝增”仪式,骑上马高寒着“窝增达”小跑在村子的大街小巷,完了所有成员户都要 *** 在主办家中,准备“纳帕节”的各项仪式。晚上,人们首先给节日准备好的猪喂青稞酒、藏白酒起到 *** 作用;纳西老人开始要向祭祀品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到第二天凌晨一二点人们就扛起猪往祭祀台敢去,首先屠夫将猪宰杀,等猪断气用火烤取毛,这样是为了方便去掉 *** ;其次“煨桑”,按照藏传 *** 需要用柏树叶或松树叶点火,从猪内脏中取出一点肝、肺、猪血等放入火中祭天仪式开始,纳西老人口念东巴 *** 向天祷告,祈求保佑大地万物和谐、安康、幸福。然后按照传统,纳西老东巴就能从猪的脾脏、肩胛骨的形状和完好情况判断来年的灾难、收成、忌日等征兆。
接下来,所有成员户多要 *** 在主办户庆祝节日载歌载舞,这样的节日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天才算结束,到来年又要轮到另一户主办,就这样纳西村群众继续传承和发扬着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纳西民族乡的加达村有一个奇特的节日,那就是为敬重和取悦山神、祈祷幸福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全村举行的假婚礼,俗称“婚姻节”。
婚姻节期间,全村热闹非凡。之一天为筹备婚礼,由一位德高望重、口才横溢的婚礼主持人于上午召开全村年轻人会议,评选出当年最勤劳、最美丽的几对年轻人为这次假婚礼的新郎、新娘,并用抽签的办法确定出主办“婚礼”的家庭。下午,“新郎”、“新娘”进行洗礼,送发请柬;其他年轻人为“新郎”、“新娘”准备明天的“婚礼”。第二天一大早,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携带结婚礼物,前往 *** 办“婚礼”的家庭表示祝贺,并帮助 *** 办“婚礼”。伴郎、伴娘也分别到“新郎”、“新娘”家表示祝贺,并帮助梳妆打扮。吃过中午饭,隆重的“婚礼”开始举行。首先由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接着,伴郎、伴娘们簇拥着身穿华丽服装的“新郎”、“新娘”缓步走到画有“扎西达吉”符号(即万字符号:“刑”)的吉祥图案上,倾听主持人的“新婚祝词”,藏语称之为“当谢”。之后,男女双方 *** 为“新郎”、“新娘”致祝词。最后是男女双方进行精彩的 *** 答辩,使人们在阵阵欢笑之中结束“婚礼”庆典。吃过晚饭,全体村民在宽阔的坝子上围着篝火跳弦子舞。直到第三天,加达村婚姻节才落下帷幕。 *** 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西 *** 民能歌善舞,被誉为“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民间舞蹈有“弦子”和“锅庄”。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 *** 族文化花团锦簇中的奇葩,古朴、典雅、飘洒、悠扬而欢快。芒康弦子舞是 *** 族文化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的一个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弦子舞,藏语称之为“谐”,译为“圆圈舞”。芒康弦子是昌都地区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其主要特点为:男 *** 拉着牛角胡琴领舞,女 *** 随着琴声的节奏挥动长袖,翩翩起舞。舞蹈的人围成一圈,足踏节拍, *** 高歌,边唱边舞。先是轻歌曼舞,其后逐渐加快节奏,最后推向快节奏的 *** 便结束一曲弦子。跳舞时个人可随时进入或退出舞圈。
芒康弦子曲调短小精悍、柔和平稳、旋律优美,可用一种曲谱演唱多种不同题材的歌词。其胡琴定音为五度弦,音域为8度,拉琴跳舞时不换把,对超域音取其“老配少”、“少配老”的办法处理。
芒康弦子是昌都地区集诗、琴、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歌词大多为歌唱家乡、歌颂雪域风光、反映民族风情或借喻抒发人生哲理、倾诉男女爱情、表达欢乐吉祥的内容;寓意深刻,华丽含蓄,感情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芒康弦子一般在劳动之余、节假日、婚嫁 *** 、夏收和秋收前打平伙、耍坝子等时候跳得最多。在家里、在野外,每每围着篝火跳通宵,甚至跳上两天兰夜也毫无倦意。在芒康,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只要听到胡琴声,就会忘情地跑去结队跳起欢乐的弦子舞。
芒康弦子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舞所处地域为“茶马古道”进藏之一站,古朴、典雅的三弦舞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名珠,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来往旅客对三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三弦舞成为藏东南地区和藏、川、滇交界处非常著名的舞蹈。
三弦舞起源于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境内,据考证距今己有四、五百年的悠久历史,至今除该乡境内广为流传外,在周边地区也较为知名。三弦舞是以三弦琴为伴奏乐器,传说琴头是龙的头,琴身是龙的脊梁,琴弦是龙的筋;而现今的三弦琴是以纯木制成。三弦舞的表演是以男女 *** 翩翩歌舞,歌词动听、节奏悠扬、时快时慢。音乐以淳朴明亮、唱腔奔放流畅为特点。不受人数、场地等 *** ,男女齐唱,边唱边跳,一般都地在悠扬缓和的乐曲当中开始,流畅欢快的中场表现,升腾热烈中结束,均以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为主要内容。
芒康县达许村三弦舞历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独特,民族气格强烈,高原特色浓郁,歌舞内容丰富,其歌舞传统弥足珍贵。
但三弦舞有面临失传的局面,经过芒康县民间艺术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老艺人的精心整理、挖掘,使得这芒康县独有的艺术再展昔日风采。据说原舞蹈有13个节目,现流传下来的只有7个,解放后,三弦舞在1965年 *** 自治区成立之际,在昌都地区庆祝成立大会文艺表演中获得观众好评。现今约有近200名艺人会跳流传至今的7个舞蹈。
二、弦子舞的传承意义
1、 *** 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西 *** 民能歌善舞,被誉为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 *** 族文化花团锦簇中的奇葩,它那古朴、典雅、飘洒、悠扬而欢快的特点,使人百看不厌。并且芒康弦子舞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独到之处,是 *** 族文化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的一个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2、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结晶。巴塘弦子舞中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2000年5月, *** 正式命名巴塘县为中 *** 间艺术之乡。有着几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为了藏族民间音乐的最 *** 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乐的活化石,其音乐和唱词已经渗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种文学艺术当中,保护巴塘弦子对于保护藏族歌舞艺术、研究藏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弦子舞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子舞的风格特色
1、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容;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步多变。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
2、弦子舞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迎宾、相会为内容,相互欢迎与感谢、互相赞美的迎宾舞和相会舞;二是以尊敬长辈、热爱家乡为内容的赞颂歌舞;三是表达青年男女间充满爱慕之情和纯洁真挚友谊,内容包括相会、谈爱、离别、祝愿的爱情歌舞。弦律活泼热情,舞蹈轻松抒情。弦子舞载歌载舞,舞姿优美,刚柔兼备,弦律快流畅,节奏鲜明开朗。其曲调大都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丰富多彩。音乐结构一般为二乐句,四乐句也不少。一个曲调,多段歌词,反复演唱。开始舞蹈速度缓慢,随内容发展而加快,以急速旋转的舞步进入 *** 。歌曲实际上有曲牌名,相当于汉词的词牌名一样。属于谐体民歌,每个曲调的动作舞姿相异,时而悠悠,时而活泼沸腾,时而宛如五彩搭桥。先为颂歌、友谊歌,后为对歌,男女比试高低,以技决胜,若对歌持久不散,或出现互相挖苦、攻击而发生冲突,领舞者便上场领劝唱解歌,双方顿会愉快而散。
3、弦子舞词除部分古曲弦子有固定的歌词外,其他弦子舞歌词均为即兴创作,内容精彩。歌词结构多为六言三顿的协体格式,也有七言四顿、八言(或九言、十言)五顿的鲁体格格式。歌词创作和比、兴、赋等 *** ,比喻生动,寓意深刻,抒 *** 感含蓄优美,陈述叙朴素自然。如今,许多艺人世间对传统的弦子舞赋予新的生命,创作了许多歌颂新生活的弦子舞。使弦子舞既有轻柔优雅、耐人寻味的特点,又具有豪放洒脱、为落俗套的风格。
4、弦子舞是以弦子为乐器,随着音乐旋律,男女 *** 翩翩起舞。藏语叫蕃谐羌,蕃藏语意为藏族,谐为歌舞,羌为跳。弦子叫白央,也就是当地老百姓自己发明的一种乐器二胡,比其他地区的二胡短而粗,在历史书中称为胡琴。
5、跳弦子舞不受任何 *** ,不管人多人少,场地大小,或台上台下,均可跳弦子舞。跳弦子舞时,一般都围着篝火,呈圆圈起舞,人多时也可圈中套圈。男女分开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圆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边唱边跳。唱词为谐体的民歌,也可即兴创作,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歌声此起彼落,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跳舞的节奏快慢,都是以男子拉弦子的音乐节奏为准。每首歌舞的节奏一般都是先慢后快,在悠扬缓和的旋律中开始,在流畅而欢快中表现,在升腾而热烈中结束。
6、芒康弦子舞姿圆活、狂放而流畅,有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等动作,以长袖飘飞最有特色。舞者随着弦子乐曲晃动而发出阵阵颤声,舞蹈动作相应产生颤法,这些动作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形体特征,有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类别。
7、弦子舞的排列也是有次序的,有舞头、舞尾。排头,即谐本,一般都是在弦子舞中有影响的人,既能歌善舞,又能填词作曲、编舞的人。每首歌舞都有其乐曲、词和跳法,跳一天 *** 也跳不完。因为弦子舞内容太多,也可以借题发挥,它是一个唱不完跳不完的舞蹈。在芒康有这样一个说法:有结束的不是弦子舞。
8、跳弦子舞,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特征,如《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等。舞步圆润、舒展,曲调悠扬、流畅,弦子舞的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等动作,尤其是长袖飘飞很有特色。
9、弦子舞唱词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的,有倾吐爱情的……弦子舞不仅给人以音乐的享受,而且是一个民间语言的精华,它那奔放驰骋的民间 *** 诗,测试智力的民间游戏,给人以向上的精神食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10、芒康弦子舞按地区可分为:端庄稳重的盐井弦子舞(包括有上下盐井、曲孜卡、木许、玖龙等地);潇洒飘逸的徐中弦子舞(包括徐中、格南西、麦巴、卡布等地);动作难度较大而轻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包括索多西、朱巴龙等地); *** *** 的曲邓弦子舞等。按地域分为:轻快流畅鲜艳的谷地弦子舞;粗犷质朴雄浑的半农半牧区山地弦子舞;古朴庄严的牧区高山弦子加锅庄舞(谐玛卓)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自己的特点。
11、盐井弦子舞端庄稳重,在端庄稳重中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有澜沧江的气势,有高山流水的神韵,有气势恢弘的唱词,给人一种豪情壮志,奋发向上的感觉。曲孜卡的三弦舞又独具澜沧江江西的风格,有茶马古道的神韵之感,恢弘的音调配合粗犷的舞姿,原始、古朴、典雅。
12、徐中弦子舞潇洒飘逸,长袖舒展,歌声悠扬,旋律优美,脚步拖点、转身潇洒,动作流畅。音乐与舞步紧密结合,丰富的唱词,悠扬的歌声,给人一种原汁原味的感受。
13、善于模仿的索多西弦子舞,动作难度大而又轻松舒展,给人一种奔放、活泼之感。长袖拂扬,动作幅度大,音乐舒畅欢快,脚步轻松,身体舒展,突出了长袖舞的特点。《兔子欢奔》舞是索多西弦子舞的 *** 作,表达了索多西人民向往 *** ,追求爱情,热爱生活,歌颂家乡的美好愿望。
14、曲邓弦子舞的 *** *** ,轻松欢快,鲜明的节奏,热烈的情绪,表现出了曲邓人民热爱大自然,向往 *** 、和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5、芒康弦子舞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差异,流派也较多,但总的特点是古朴、粗犷、雄浑、健壮、质朴,它与当地的自然布景:蓝天白云、雪山草原、峡谷急流、险滩奔马等藏东高原特有的壮丽景色浑然为一体,形成了芒康独有的人文风景线。
16、在芒康弦子舞已经成为群众 *** 好和娱乐,成了人人能跳,家家欢乐的歌舞。每逢佳节,热情而活跃的芒康人民纷纷出动,倾家、倾村、倾城地出动,带着食宿品,赶来日以继夜地观看和演出,自演自乐和歌舞狂欢,形成了歌舞的海洋、弦子的天下。在农牧区,农牧民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休息时围圈起舞。既使是三个 *** 可围舞篝火起,自 *** 乐。弦子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7、巴塘弦子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 *** 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在巴塘,每逢节日,男女 *** 翩翩歌舞。一般是男 *** 白旺(牛角胡)站立排头,拉起胡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圆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边唱边跳,唱词为谐体民歌,也可即兴创作男唱女和,借以抒发内心情趣。
18、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 *** 野营、劳动之余,人们 *** 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坝子跳起弦子舞,男女不拘,人数不限。弦子音乐一般分前奏、间奏、尾声三部分,音乐柔中有刚,优美抒情,节奏富于舞蹈 *** 。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芒康弦子之乡和芒康弦子锅庄mp3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