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武术之乡的特点有哪些和四大武术之乡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武术之乡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四大武术之乡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亳州市有哪些特点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 *** ,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曹氏公园,隶属砀郡。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 *** 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据谯县。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 *** 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曹 *** 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隋唐时期,几次更名,或亳州,或谯郡。明初,亳州降州为县,隶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县又升为州。清初,亳州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为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司。 *** 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 *** 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其隶属关系和辖区不变。1998年2月归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亳州历史文化: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字甲骨文为“乇”。《说文大字典》解为:“商汤所都,京兆社陵亭也,从高省乇声”。“乇”《说文大字典》释:“原义草叶也,从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读作“zhe”,由此可见,亳的本义为生长着茂盛庄稼的高地,商初水害和粮食是涉及到国家根基的两大问题。因此所选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
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 *** 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 *** 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全国一些主要拳术套路都在亳州这一武术之乡生根开花。亳州武功在当代武坛上大展英姿,为世瞩目。
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好似一次剪纸大展览,引得市民们争相观赏。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古朴、明朗、典雅、大方。它还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澳洲、欧洲。
在中 *** 间广有市场,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场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庆,里面人物各式各样,让人忍俊不禁,是更受欢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
也叫大班会,是一种 *** 戏,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牛头、马面、 *** 、判官、小 *** ,纷纷登场。真是 *** ,群魔乱舞。
亳州作为商业都会,文化古城,在社会市井生活中有许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 *** 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 *** 尚武,故多由 *** 担任。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更受欢迎的一剧种。解放前,主要由涡河固定书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规徽戏班子演出。另外杨金贵和鲍志安的相声也是亳州的历史传奇。
二、傣族的特点有哪些
1、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 *** 南传上座部 *** 和原始 *** 。
2、傣族人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 *** 、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3、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
三、沧州有哪些历史
1、沧州古为幽、兖二州地。西汉文帝置浮阳县,为勃海郡治。南北朝时,分属北魏瀛州、冀州,浮阳县为浮阳郡治。
2、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析瀛、冀二州设立沧州,取沧海之意,治饶安县(今盐山县西南),辖浮阳、安德、乐陵三郡。
3、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置长芦县,治今市区西,属章武郡。隋开皇 *** (598年)浮阳县更名清池县,属沧州。
4、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移沧州治至今城区。《元和郡县志》记曰:沧州“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沧州,以沧海为名。”清池、长芦两县属之。
5、北宋乾德二年(9 *** 年) *** 芦县入清池县,清池县为沧州治。金朝仍置沧州。元徙沧州及清池县治至长芦镇,属河间路。明洪武初省清池县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初沧州属河间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隶天津府。
6、 *** 二年(1913年)废府制,改沧州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为属津海道。1 *** 8年废道制。 *** 二十六年(1937年)沧县属河北省第六行政 *** 区。
7、1947年6月,中国 *** *** 发动青沧战役占领沧州。
8、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1949年8月,降沧州为沧镇,划沧县、青县、黄骅、建国(今沧县、河间交界)、任丘、河间、献县、肃宁、交河、泊头镇、沧镇为沧县专区。
9、1958年撤销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1961年复设沧州专区,并设沧州市,为专署驻地。1968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0、1983年,沧州市升为省辖市,并划入沧州地区的沧县。1986年将青县划归沧州市。1993年撤销沧州地区,所属县市划归沧州市。
11、沧州是中国的武术之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12、沧州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清,至 *** 及近代臻于鼎盛,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名家辈出,影响广泛。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和“镖不喊沧”之说。
13、沧州武乡的形成,与其沿河滨海、南北要冲、畿辅重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多民族聚居、科考推动等复杂历史因素,侠义豪放、古道热肠、率真刚毅的鲜明地域品格密切相关。
14、沧州武术拳种丰富,门派众多,豪侠云集,名家辈出。丁发祥、霍殿阁、张之江、王子平、佟忠义等名宿巨擘蜚声中外,吴连枝、王志海、刘连俊、苗晓兰、郭贵增等中青年武师实力雄强,王晓楠、崔文娟、李蒙蒙、阚文聪等新秀活跃现代武坛。
15、沧州人民崇文尚武,武术爱好者遍布城乡。沧州市19 *** 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沧州武术2006年被 *** 和省 *** 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2007年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 *** 精品旅游路线,2011年被评为“最中国武术之乡”,2019又被国家体育 *** 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段位制试点单位”。
17、沧州武术具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个 *** 特征。
18、沧州武术渊源流长。滥觞于春秋时期的沧州武术,历经两 *** 陶冶嬗变,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沧州武风浩荡,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是《汉书·龚遂传》。古圣先贤因势利导,诚心可鉴,睿智而圆融地实现了官府意志与百姓福祉的良 *** 互动。
19、沧州武术门派众多丰富。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挖掘出来的“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拳种129个,源起和盛传于沧州的拳种多达53个,占全国总量的41%,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
20、沧州武术独树一帜。沧州武术的 *** *** 拳种有八大门派:劈挂、燕青、 *** 、八极、八卦、功力、查滑、太祖;而疯魔棍、 *** 、戳脚、麒麟拳、阴 *** 等拳械更为沧州所特有。
21、沧州武术兼收并蓄。在秉持传统技法的同时,沧州武术以气象恢弘的 *** 品格,陆续吸纳了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现代成分,不断扩张和丰裕着自身的拳种体系
22、沧州武术名家辈出,八极拳宗师丁发祥打败沙俄两名来华立“国擂”的大力士和技击高手战胜“中华之一擂”,被康熙皇帝赐封为“铁壮士武侠”。
23、霍殿阁被末代皇帝聘为武师,王正谊(大刀王五)襄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师,王子平(千斤王)屡胜外国大力士为国争光,张之江出任 *** 国术馆首任馆长,都为武林美谈。
24、特色鲜明的沧州武术,在被称为“国术”的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拳种富集地和典范传承地,
25、是根植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典型缩影,是古老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堪称武林圣地和中华武术百科全书。
2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沧州
2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沧州武术
武术之乡的特点有哪些和四大武术之乡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