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蜡染之乡属于哪个省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乡属于哪个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蜡染之乡是哪个城市
1、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2、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写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蜡染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 *** 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3、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 *** 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印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与世界上很多地方,风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不宜进行蜡染,因此蜡染分布于热带和 *** 带地区。
二、蜡染画的蜡染之乡
蜡染之乡是中国贵州安顺。安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黄果树瀑布、龙宫、屯堡文化(天龙镇、云峰八寨等)、天星桥、花江大峡谷等众多著名景点。安顺有“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的赞誉,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甲于全省”。安顺于19 ***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顺有大量的蜡染作坊、工厂,不断地涌现出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安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三、蜡染之乡在哪个
1、贵州的蜡染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形式在贵州的多个地区都有流传,尤其是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和黔南地区的布依族,他们的蜡染技艺尤为出色。蜡染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2、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使用蜡在布料上绘制图案,然后使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这种工艺需要高度的技巧和创造力,以及对材料和工艺的深入了解。在贵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蜡染艺术得到了独特的传承和创新。
3、因此,当人们谈论蜡染之乡时,贵州无疑是其中的一个 *** *** 地区。这里的蜡染作品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手工艺而闻名。如果你对蜡染艺术感兴趣,贵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精美的蜡染作品,并了解这种古老艺术的魅力。
四、蜡染之乡是哪个省
贵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尤以苗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为主。在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蜡染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蜡染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蜡染技术包括将蜡涂抹在布料上,然后经过染色和脱蜡等工序, *** 出具有独特图案和色彩的布料。这种工艺在贵州省的许多地区都有流传,特别是黔东南和黔南地区,蜡染艺术尤为盛行。许多艺人凭借世代传承的手艺,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蜡染作品,使得贵州被誉为“蜡染之乡”。蜡染艺术不仅是当地人民的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独特的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也成为了贵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五、贵州为什么被称为蜡染之乡
贵州安顺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陈列有清代皇家宫廷珍藏的一幅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当地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妇女人人能画蜡,故名“蜡染之乡”。于19 ***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顺有大量的蜡染作坊、工厂,涌现出洪福远、黄克刚等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
六、蜡染之乡是指哪个省
1、贵州省安顺市,被誉为“蜡染之乡”。布依族女 *** 自少便习得蜡染技艺,妇人皆能绘蜡,故得此名。19 *** 年,首届蜡染艺术节在此成功举办,蜡染艺术自此传遍全国,蜚声海外。安顺 *** 了众多蜡染工坊与工厂,洪福远等知名蜡染艺人均出自此地。
2、安顺的蜡染工艺源远流长,独具匠心。技艺之精妙,图案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蜡染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安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3、蜡染技艺传承 *** ,历久弥新。布依族的智慧与巧思,通过一针一线,化作一幅幅生动的图案,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与文化的底蕴。安顺的蜡染艺术,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4、在安顺,“蜡染之乡”的美誉不仅仅源于其丰富的蜡染作品,更源于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蜡染艺术在这里蓬勃发展,不仅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关注,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5、安顺的蜡染艺术,不仅 *** 了地方特色,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里,每一件蜡染作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
七、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古蔺建县于1909年,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1949年古蔺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85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全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总人口72万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
古蔺地处大娄山西段北侧,属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高低相对悬殊,更高西北面新街坪海拔1843米,更低东北面太平渡两河口海拔300米,相对高差1543米。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按其特点分为低山河谷地貌区,低山窄谷地貌区,中山槽谷地貌区和中山峡谷地貌区。
地层发育丰富.古蔺气候四季分明,规律 *** 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13.1℃无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扬。
古蔺位于四川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全县呈半岛状伸入黔北。
境内海拔300—1843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七山一水两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
古蔺县县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峦耸立,沟壑纵横,更高海拔1843米,更低海拔300米,相对高差1543米,平均海拔772米,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地层古老,构造复杂,灰岩出露广泛,有大小山体486座。
古蔺县水利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赤水河流经古蔺长120公里,落差320米,可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达76.5万千瓦,沿河可建磨子塘,五马河、中华咀、两河口、九溪口等五个大中型水电站。此外,境内古蔺河、盐井河、白沙河、马蹄河、菜板河等支流水能资源藏量达1.86千瓦。
矿产资源:古蔺矿产资源丰富,有无烟煤、硫铁矿、铁矿、铜、大理石、高岭土等,尤以无烟煤储藏量大。古(蔺)叙(永)煤矿开发的重点在古蔺矿段。该矿区是四川省目前唯一尚未规模开发的低硫、特低磷、中高热量的大型优质无烟煤矿区,已探明的无烟煤储量达34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29;煤层气1001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8;硫铁矿储量32亿吨,占全省的41%。另外,优质石灰石分布面占幅员面积60%,石膏储藏量估计为4. *** 万吨,大理石等分布较广。
生物资源:古蔺县植物资源有烤烟、中 *** 材、茶叶和多种经济林木。古蔺是省内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境内 *** 用植物达247种,且有相当面积的绿茶和中 *** 材基地。同时,古蔺的马头羊、川南黄牛、生猪等拥有较广阔的市场,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一)蔺境为唐代羁縻蔺州地。蔺州盛产蔺草(灯心草),唐宋之世地无珍重,每岁土人以草织花席,故名。
(二)“古蔺”与“永宁”同义。 *** 余达父《且兰考》:“按蔺即宁之转。”
古蔺,据石屏乡野猫洞考古发现,早在五至二万年前,已有古人类活动。汉代以前为西南夷城,属夜郎国地。唐元和元年置蔺州,属蔺州地,宋代,东北部为合江县地,南部为罗氏 *** 国地(今贵州大方县域),元属永宁宣抚司。明洪武四年(1377年)置永乐卫,二十三年置白撒(今白沙)千户所,卫所隶贵州都司,天启三年(1630年)置叙用善后厅后改为叙用军粮厅。雍正九年(1731年)置古蔺巡检司于古蔺州隶叙永厅,置赤水分县于赤水河,隶永宁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迁永宁县于古蔺场。古蔺巡检司迁至西河口(今丹桂镇所),废古蔺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该永宁县为古蔺县,隶永宁直隶州,此为古蔺建县之始。 *** 19年隶四川省 *** ,21年裁赤水分县隶四川第七行政 *** 区。
1949年12月10日,古蔺解放,隶川南行政区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改隶泸州专区,1985年划归泸州市辖至今。
解放前,全县总幅员面积4104.9平方公里。解放后,从1950—1983年3次将西北及西南的墩梓,石坝、摩尼等区共721.6平方公里地域划属叙永县。至此,全县幅员面积为3183.5平方公里。
解放初期,为适应土地 *** ,缩小区划范围,1953年全县设16个区6个镇162个乡,后几经调整,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人民公社为乡,全县辖10个区1个直属镇72个乡一个区辖镇,1987年经省 *** 批准大村区所属的复陶、二郎、新华三个乡合并组建二郎镇,将箭竹、乌龙、大寨、马嘶4个乡(马嘶乡从建新划入部分地域)改建为苗族乡。19 *** 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全县组建为12个镇17个乡(其中4个苗族乡)。
很久以前,苗寨姑娘乜娘聪明美丽,她画的花草,蝴蝶飞来扑;她绣的花,芬芳扑鼻,连蝴蝶也飞来扑。有天乜娘坐在门口绣花鞋,突然,一只岩鹰把鞋衔走了。就这一天,英勇善射的巴贵达惹正在山上打猎,将岩鹰射落,岩鹰叨着的鞋深深打动了小伙子,而且深深爱上了绣鞋的这位姑娘。为了寻找这位姑娘,巴贵达惹一人坐的秋千改成了八人同坐的磨盘秋千。消息传出,赶秋节哪天,远近苗家里老少都向秋场涌来。这天乜娘也来看这八人同坐的磨盘秋千,经过对歌、盘歌,巴贵达惹终于找到了乜娘,两人情投意合,结成良缘,从这后,每当瓜熟果香,赶秋佳节到来,苗胞们就扎起秋千,欢度节日,择配佳偶。
古时候,苗族领袖蚩尤战败,被轩辕黄帝 *** 后,由大将夸佛率领苗人向南转移。苗人且战且走,战斗中夸佛又中箭牺牲,人们忍痛把蚩尤和夸佛埋葬。埋葬时人们吹起号角,敲起战鼓,以驱赶虎豹豺狼,让死者的灵魂得以 *** 。谁知夸佛的战马听到鼓角震天,以为又要出征,挣断了缰绳跑来,见主人已死,便长嘶数声,流着眼泪卧在地上,不饮不食,几天后便死去。从此后苗族有人死之后,家人便椎牛代马殉葬,既表示托牛将主人的灵魂引到祖先哪里去团聚,又表示送头牛给死者在阴间使用。
1、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 *** 病 *** 。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 *** ,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2、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 *** 死于白天,女 *** 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 *** 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有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上山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 *** 或借人。
3、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之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4、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 *** 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5、其他: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之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 *** ,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春节、踩山节、四月八、吃新节、跳花等。
1、踩山节:别称:花山节、花杆地;时间: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意义:祈求赐福、保佑苗家人平安昌盛。节日期间,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到村寨边宽阔的草坪上,舞狮灯、打秋千、吹竹叶、奏箫筒,人们还在山上竖起一根染成红蓝配12节的“花杆”以示向天祈子,青年男女们在这歌舞狂欢中寻找终身伴侣,祈求上苍赐福。踩山节持续三天,这三天中苗寨舞步翩翩歌声缭绕十分热闹。
2、偷亲:在苗族流传着一种“偷亲”的婚俗。当青年男女双方经过多次“坐妹”(谈情说爱)、对歌,相互了解之后,便互送礼品定情,准备成婚。假若女方父母反对这门亲事,他们就采取“偷亲”的办法。“偷亲”的那天晚上,女方先把日常用的东西拿到离家约半里路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在家待男方的到来。夜色降临,男方和较好的朋友如往常一样到女方家“坐妹”。深夜,男方告辞,女方装着依依难舍的样子送哥出门,就到藏东西的地方取出东西一同到男家去了。次日,女方父母才知道女儿被男方“偷走”了。第三天,新郎委派一位年高望重的老大爷带着三样礼物──鸡、鸭、蛋,去女方家向其父母报情,赔礼道歉。如女方父母收下礼物,说明他们已基本同意婚事,那就再商量举行婚礼的事;若拒绝,婚礼也就不再举行,到 *** 登记就行了。这种“偷亲”的婚俗,在苗族人民中流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苗族青年争取婚姻 *** ,反抗封建包办婚姻 *** 的一种方式,一直沿袭至今。
3、吃牛节:“吃牛节”是苗家最隆重的祭祀古俗,从追溯它的根源可以明白,这个节日与其说是“祭神”,倒不如说是在向“神”挑战,检阅人们 *** “神”的力量。
4、赶苗场:流行于叙永县、古蔺县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 *** 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5、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苗族的民间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苗族古歌古词是苗族神话和口碑历史的主要载体,亦称苗族史诗。它主要包括 *** 辟地、铸日造月、射日射月、人类起源、洪水滔天、兄妹结婚、战争迁徙等篇章。流传于黔东南的“苗族古歌”长达8000行。湘西的《鸺巴鸺玛》长达5000行。这些苗族古歌古词有曲调、可呤唱,有的地方只兴呤诵了。它们一般由巫师或理老或专门的歌师在节日、婚丧嫁娶、祭祀活动及其他聚会场合诵唱。也有一些地方苗族神话是以散体文学的形式传承的,其所述内容与古歌大体相同。西部苗族中还流传着《蚩尤神话》。古词包括议榔词、理词、巫词,一般没有曲调,以韵文和谐声体念诵,语言的组织十分巧妙,多对偶句,诵来朗朗上口。
苗族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叙事诗。如黔东南的《仰阿莎》、《贞芙秀尤》、《张秀眉之歌》、《哈迈》等。这些叙事诗也同时以散体文学形式流传,其 *** 质有传说和民间故事两类。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 *** 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苗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题材涉及到英雄人物、机智人物、普通人物、地方风俗由来等等。比如《张秀眉的传说》、《项崇周的故事》、《反 *** 的故事》、《仰阿莎的故事》、《雷公山的来历》、《拉鼓节的由来》、《苗家“吃牛”的由来》。民间故事中反映青年人爱情生活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作品很多,如《哈迈》、《樵夫和龙女》、《能祥》等。
苗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曲、芦笙调、唢呐调等。苗族传统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芦笙和鼓是苗族地区普采用的传统乐器,清代以后,东部地区苗族已逐渐不用芦笙。芦笙在苗族文化中具有民族象征意义。鼓分为牛皮鼓、铜鼓和木鼓三种,东部苗族多使用牛皮鼓,中部苗族用铜鼓和木鼓都有,西部苗族中铜鼓较为普遍,西部有些苗族地区已不用鼓。许多苗族地区还在婚丧场合中使用唢呐,丹寨一带流行古瓢琴,系以桐木凿空制成。苗族青年男女喜欢吹奏木叶、口弦,借以传情达意。
苗族舞蹈主要有湘西的花鼓舞及与其类似的或单人或双人或多人的皮鼓舞,黔东南有台江反排的木鼓舞(集体舞),黔东南还普遍流行集体参与 *** 舞蹈芦笙舞、铜鼓舞、踩鼓舞,西部苗族的芦笙舞带有杂技 *** 的高难动作,以个人或数人表演为主。此外,一些地区还有板凳舞、古瓢舞、摆手舞等。
苗族民间工艺有蜡染、刺绣、挑花、银饰 *** 等,均是十分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些工艺在各地苗族中都有,不过各有优长和特色。比如中部苗族的银饰最为突出,西部苗族的挑花更加精致等。此外,剪纸、编织、根雕在某些地区也十分突出,麻阳和黄平等地苗族还擅长民间工艺绘画。
20世纪以来,苗族作家文学和现代艺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美术家等。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30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约14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多人。沈从文是苗族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文豪。 *** 是全国著名的苗族歌唱家。
青年男女通过山歌私约婚期后,男女双方回家告诉父母及知己好友,对其他人则守口如瓶。因为,山歌定情,无凭无据,万一情况有变,届时姑娘没有赴约结婚,这个男青年就会被人瞧不起,因此,直到结婚那天,小伙子还像没事人一样,月亮出来时,新郎才与几个好友打扮一新,带上柴刀溜出山寨,前往约定地点迎接新娘。
新娘在伴娘陪伴下前来赴约,新郎的好友用柴刀砍来柴草,点燃篝火,伴郎与伴娘边歌边舞,祝福一对新人幸福结合,篝火将尽,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回到男家村寨。新娘进门,男家燃放鞭炮,只有到这时,全寨人才知道这个男青年结婚的喜讯,全寨人涌到男家,饮酒歌舞,通宵达旦。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6100万元,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8:30:32,工农业总产值10681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57万元,工业总产值5215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8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 *** 0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8613万元,财政收入188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7170万元),财政支出27471万元。
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9541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6665万元),各项 *** 余额14 *** 8万元。全县职工年均工资9559元。
乡镇企业总产值65 *** 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3004万元,利税总额8882万元。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
2004年,古蔺县辖12个镇(古蔺、太平、二郎、德跃、双沙、丹桂、永乐、龙山、大村、石宝、观文、水口)、13个乡(金星、玉田、马蹄、建新、土城、鱼化、护家、椒园、黄荆、白泥、石屏、桂花、东兴)、4个民族乡(马嘶苗族、箭竹苗族、大寨苗族、乌龙苗族),269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社区)(其中城市社区3个),4558个村民小组。
2020年12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古蔺县上榜。
2020年6月,古蔺县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8年10月,古蔺县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 *** 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古蔺县在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