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霍邱帝王之乡有哪些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霍邱特产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百家姓有姓国的吗
百家姓有姓国的吗有的国(Guó国)姓源出有三:矗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 *** 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2、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3、出自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其后称国氏。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国”的?国(Guó国)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 *** 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2、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3、出自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其后称国氏。
(缺)国姓在 *** 和 *** 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广韵》一书中引用《姓苑》上的说法,认为国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姓氏考略》上也有同样的说法。而《元和姓纂》一书中则另辟新论,认为,郑穆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后人以王字为氏,亦称为国氏。此外《姓氏考略》上还提及,又卫与百济大臣八姓都有国氏。由此可见,国氏姓源复杂,目前中国人中姓国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属于那个支流,困难很大。望族居下邳郡(今江苏省邳县下邳故城)。
恭俭堂:三国时魏国有国渊,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郑玄夸他是国器(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武帝时辟为司空掾,累迁太仆。恭俭自守,不骄不奢。国氏因以“恭俭”为堂号。
============================================================
中国的百家姓里有“国”这个姓吗?有的
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中因官为氏者远比血缘世系者为多,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 *** 和 *** 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四位
国侨:(公元前?~前522年),亦称公孙侨,字子产;郑州新郑人(今河南新郑)。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 *** 家。
国渊:(生卒年 *** ),魏国人,后汉经学 *** 郑玄的 *** 。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
国柱:(生卒年 *** ),满族,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楚雄镇总兵。
国林之:(公元1915~19 *** 年),河北武邑人。著名中国人民***陆军少将。
国敏元:(公元1944~今),女;北京人。著名中医专家、营养减肥专家。
百家姓有姓大的吗?之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太昊伏羲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太昊伏羲氏之后裔有诸多以大字领头的复姓,如大�o氏、大隗氏、大嵬氏、大庭氏、大野氏、 *** 氏、大心氏、大叔氏、大敦氏、大巢氏、大业氏、大戴氏、大连氏、大廉氏、大费氏、大理氏、大效氏、大利稽氏、大戎氏、大季氏、大繇氏、大姬氏、大敖氏、大康氏等,约有二十四个之多,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大”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古渤海国粟末��H族大庭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称谓为氏满族大氏族人皆尊奉 *** 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后裔答失蛮察,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答答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伊克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伊克氏,亦称依克氏,汉义就是“大”。在蒙古族伊克氏族人中,明朝时期即有以其姓氏的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大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满族赫舍里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炎帝、 *** 、孛儿只斤・答失蛮察、完颜・巴丝卜花(完颜・巴斯不花)。
大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中国 *** 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 *** 省也名列之一千一百八十三位,以渤海、辽东为郡望。
百家姓里有姓一的吗中华百家姓一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中国有姓要的吗百家姓有吗百家姓里的有的哈
以姓来自外域,祖先以卜拉欣(Ibrahim)为***人,唐时由西域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定居陕西渭南,距今千载有余(已经被净化了……)。据史料记载,唐、宋、元时多用西域复姓,自明 *** 者强迫外域人汉化,仿《百家姓》用谐音或以名为姓改用汉姓汉名。入国随俗,改复姓为单姓,取“以卜拉欣”首字“以”为姓,此乃以姓之来源。以姓***在中国颇为罕见人数不多,并带有浓郁的西域称谓。。
据桂林墓葬碑刻记载及《中国***大辞典》登载,来桂始祖以抚宸(chen)公,字简堂(1518-1603),祖籍陕西渭南,乃以卜拉欣后裔,明朝武官,官封“都指挥同知”,明嘉靖后期,奉命领兵南征广西浔州(今桂平县)、庆远(今宜州)有功,封“都指挥义宁协戌”,令镇守广西,(义宁为今临桂县五通镇),遂以广西桂林为家,世代繁衍,迄今已历四百八十余年,成为桂林***望族。抚宸公是桂林以氏始祖。
中国人的姓氏都有哪些《百家姓》全文
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百家姓里有姓问的吗问姓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姓氏,未被收入宋版百家姓。姓氏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 *** ,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 *** 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 *** 、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 *** 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 *** 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 *** 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 *** 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d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浮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侯。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S至(温季子、�S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S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S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S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S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琛⑧S、柏、先、羊舌、董、韩,��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S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S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S至大怒之便下一箭 *** 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S氏......>>
百家姓有姓从的吗从姓,我国常见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编辑本段]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去木旁为从氏,才有从姓。 2、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有大将军枞公,其后代以其名字为姓,姓从。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从公。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是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指出,枞阳是一个地名,先人以地为氏,因此有枞氏,汉代有枞公,一作纵。枞公与从公,实际上是同一人,自汉朝以后,枞和从两姓,一向是混为一谈,不分彼此的。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证,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从氏则以一个叫枞阳的地名而得姓。望族居于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从氏后人奉从公为从姓的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从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 *** 和 *** 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一位门阀。今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周口市郸城、新蔡县、信阳市光山县,安徽省的庐江市、宿州市、灵璧市、定远市、霍邱县三流乡三流村、凤台县,山东省的临沂市蒙阴县、沂南县,陕西省的山阳县,江苏省的泗洪市、高邮县,湖北省的潜江市渔洋镇从家村,以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均有从氏族人分布。 [编辑本段]家谱文献山东无棣***从氏谱书,著者 *** ,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车镇乡五营中村从秀凯处。安徽芜湖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安徽巢湖庐江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安徽宣城郎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安徽宣城乌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安徽宣城泾县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安徽繁昌从氏家谱,从氏世袭图一幅,著者 *** ,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2005年重修。湖北阳新(黄石地区)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云南元谋从氏族谱,(现代)从家发编修,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百五十册。公开出版。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从谂:唐代高僧,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从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童孺俱颂其美。从龙: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成化中以举人知麻哈州。当时民俗皆被发左衽,经从龙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从任:明代大 *** ,字子重,江南人。负奇气,嗜异书,有绝技。从所向:明代钟祥人,官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东莞郡:晋武帝大始元年(公元265年)置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 2、堂号(缺) [编辑本段]宗祠通用对联〖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明时剖竹;汉代分符。――佚名撰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从龙事典。下联典指汉・从成公事典。〖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知州易旧俗;大将守荥阳。――李文郑撰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
二、我国哪些地方修建了孔庙
上杭孔庙上杭孔庙座落在县城东门学坪,又称儒学学宫,迄今近八百年的历史。整个孔庙端庄雄伟,巍然壮观,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庙宇高阁飞檐,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建筑与雕塑技艺极为高超,有"古建堪称'世孤例',宫体殿式臻造极"之赞誉。此庙系福建现存的历史较悠久,保存尚完整的古建孔届之一。上杭"先营学舍,后建孔庙"。据清乾隆二十五年编《上杭县志》载:宋绍兴二十九年(1156年)始营学舍并置学田。孔庙名称几经更易,宋嘉定至清康熙称"儒学",清乾隆至同治称"学宫",后经隆重祀孔。才称"孔庙"。据上杭有关史料记载:上杭孔庙因毁于水或坏于蚁,几经迁徙修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曾原地重建。明隆庆,万历及清顺治、康熙年间均有组织修筑。现在保留下来的孔庙以大成殿为主体,分前、中、后三门。殿前为东、西两廊和名宦祠、乡贤祠及戟门、泮池、棂星门,于2000年进行修复 *** ,重塑了高2.4米,重600余斤的孔子铜像。泰山孔庙南京朝天宫哈尔滨孔庙台 *** 北孔庙台南孔庙台 *** 中孔庙 *** 高雄孔庙台 *** 北孔庙大成殿 *** 孔庙 *** 孔庙赵颐柳明清时期,随着民族英雄郑成功将 *** 收回祖国的怀抱、 *** *** 纷纷赴台拓垦和 *** 阶级对 *** 的加强管理,儒学也随之进入了 *** ,并对 *** 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全台首学”之称的台南孔庙落成于明永历二十年(1666年),是全 *** 建成的之一座孔庙,也是郑成功 *** 后在 *** 建立的之一所高等学府,因为在此之前, *** 没有任何比较正规的中国文化教育设施(比如私塾、学校之类的),因此,台南孔庙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了 *** ,成为 *** 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掀开了 *** 教育史的崭新的一页,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由此在 *** 岛上传播开来。孔庙内设立“太学”,时任监军御史陈永华被嗣王郑经任命为“学院”,也就是太学的主持。由此在 *** 岛上,开始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更高为太学,相当于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为中等教育;乡设乡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所学内容,以讲授三字经、千字文和儒家经典为主。那时规定:“凡民八岁入学,课以经史文章”。接着,在 *** 也开始实行了科举 *** :每三年州试一次,州试入选者又经府试、院试,取进者入太学;最后每三年一大试,成绩佳者即可入朝为官。自此以后, *** 的文风初开,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播撒在 *** 的土地上,并逐渐绽放出美丽的光彩。随着清朝 *** 对 *** 的加强管理,历任的巡台长官都亲自兼任 *** 的学政(教育长官),凡设立的府县均设立府县儒学。因儒学是地方 *** 的官办学校,大多设于各府县的文庙(即孔庙)内,所以孔庙就成为儒教的主要活动场所。在 *** 的孔庙中,最著名的就是台南孔庙和台北孔庙。台南孔庙恢弘庄严,大成殿是全庙的建筑中心,大殿内主祀孔子的灵牌,正上方悬有数块横匾,多为历代皇帝所题。与一般的神庙不同,孔庙的大成殿内只有神位,没有神像,更没有 *** 缭绕,酒肉陈杂的现象,充分体现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特点。后殿为崇圣殿,祀孔子五代神位,整个孔庙的建筑风格和配置,与内地的孔庙别无二致。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台南市 *** 都在孔庙内举办盛大的祭奠,前来参典的官员、商贾、市民等近万人,祭奠之盛不逊于台北孔庙。台北孔庙又称“文庙”,始建于明末永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为郑成功参军陈永华倡建。后遭遇日本侵略者毁灭 *** 的 *** 。1 *** 5年, *** 人民决定重建孔庙,历经艰辛,终于在1939年竣工,又经修缮扩充,孔庙已恢复昔日巍峨崇宏的面貌,被誉为“正统南中国式的孔庙”。因此,台北孔庙又是 *** 人民反抗外来文化侵略,坚持民族文化传统的见证。每年9月28日在此举行祭孔大典。祭礼由台北市 *** 主持,仪礼悉依古制,参祭者要穿古服,献牺牲,舞八佾,奏大雅之乐;整个祭奠肃穆、庄严、隆重。在孔庙的屋脊上,通常都有一对以上的竹形圆筒。竹筒 *** 着儒家士大夫的气节,所以孔庙中竹筒是不可缺少的。与一般 *** 的寺庙不同,在历史上,孔庙从来都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除了台南孔庙和台北孔庙外,凡是清朝设有府治或县治的地方,像台中、新竹、彰化以及高雄、屏东、嘉义等地,都有孔庙。如彰化孔庙,始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历经扩建修葺,庙貌崇宏,可惜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 *** 人民于1972年在旧址上重新建起了一座规模更加宏大、庙貌更加庄严的孔庙。由此可以看到 *** 同胞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敬仰。德阳孔庙孔庙又称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奉为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他被 *** 者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最初的孔庙,是孔子居住过的“庙屋三间”。唐太宗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皆立孔庙。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孔庙还越出国界。岁月沧桑,人们始终对孔子保持一种特殊的尊崇,各地亦保留了不少孔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德阳孔庙是我国西南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更大的一座孔庙。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开僖二年(1206年),位于城东,明洪武年间迁建成城南今址。曾多次重修增补。现今的德阳孔庙,是清道光二 *** (1848年)建成的。它坐北朝南,庙内建筑群占地20700平方米,连同庙前孔子公园,共占地29000平方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启圣殿、大成殿、碑亭、礼禾亭、戟门、泮桥(泮池)、棂星门、万仞宫墙、“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门等30余处古建筑。庙前孔子公园两侧,有书法名家所书的《论语》碑林。公园入口处,金碧辉煌、雕刻精美的石碑坊上,有 *** 孔教学院落汤恩思佳院长所书“孔子公园”四个大字。庙前,立有“文武官员下马碑”。孔子在古代被子尊为“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文武官员都只能下马下轿,步行入孔庙。进庙后,即见一座米红色的高墙。这就是“万仞宫墙”。它得名于孔子的 *** 子贡之语:“百官之富。”意思是说孔子家的围墙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的话,就看不到里面建筑的宏伟和美丽壮观。这里用宫墙之高万仞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万仞宫墙两侧,“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道门遥相呼应,象征孔子的思想可以贯通古今,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配。万仞宫墙前的棂星门,用灰砂 *** 修造,门上雕有造型各异的石刻图案260余幅,飞禽走兽,龙飞凤舞,形态逼真,雕刻精美。棂星,双称天田星,在孔庙内设置棂星门,有尊孔如尊天之意。棂星门左侧有更冠亭,提醒我们 *** 孔子时别忘了整顿衣冠。更冠亭对面还有省牲所。跨过棂星门,就来到呈半圆的水池枣泮池前。泮,是古代的学校。按照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壁雍”。孔庙的修建与兴学有关,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封建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亦称之为“入泮”、“入学”,意即进入孔学的大门。过了泮桥,便函是戟门。因两旁小耳房里曾设置放有以 *** 仪的戟而名。到了祭孔之日,文武官员排弄于此整理好衣冠,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在鼓乐声中,缓缓打开戟门,过戟门,而上大成殿。穿过戟门,可观赏礼乐亭。礼乐亭,是祭孔时摆放乐器,演奏礼乐的地方。中间两座为双檐六角,宝顶呈兽状;侧面两座均为双檐,上层为六角,下层为四角,宝顶呈现鸟状。亭旁,清代古桂与之相映成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庄严雄伟,辉煌精美。此殿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宽33.97米,进深14.78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面用金色琉璃瓦覆盖,正脊饰以飞龙,中间置宝顶,殿外有9块帝王手书颂赐的匾额高高悬挂,内容均为称颂孔子的伟大业绩。孟子曾称颂孔子集先贤先古之大成,后世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故而将孔庙的主殿称为大成殿。大成殿内陈列的是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彩色塑像,孔子像前竖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祭案上,置祭器。祭案前,置有猪 *** 三俎,两侧陈列有编钟、编磬、琴、瑟、箫、笛、笙、埙、鼓等祭祀乐器。孔子塑像位于殿内正中,像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执镇圭,是 *** 者心目中王化而且神化了的孔子。四配,即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仍、亚圣孟轲。十二哲分别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冉求、言堰、颛孙师、宰予、朱熹。他们都是继承并发展儒家学说有成就的学者。大成殿前的拜台,是演习祭孔乐舞的场所。在清代,德阳孔庙每年仲春、仲秋的丁日,按照皇帝钦定颁行祭孔祀典,举行大祭,其仪式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部分,进香、奠帛、献爵、读祝等行礼过程式与乐舞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祭孔特色。乐舞以颂扬孔子业绩为主,乐歌舞三位一体,古朴典雅。今德阳孔庙为了保存古代文化传统,再现当年祭孔的历史场面,常举办仿古祭孔乐舞。乐舞场面宏大,让人追忆往古,怀想先圣。大成殿后的启圣殿,因孔子之父叔梁纥被封为启圣公而名,是供奉孔父及其祖先的场所。启圣殿后的孔庙后花园,环境幽雅,可供游人观览,休憩。如今,德阳孔庙已被建设成为专题 *** 孔庙博物馆,成为西南地区孔子研究、宣传教育的中心,四川省孔子研究学会所在地。19 *** 年6月,《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德阳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德阳孔庙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德阳孔庙经常举办具有孔子及孔庙文化特色、充满浓郁民族传统文化气氛的文化旅游节目。如孔子庙会、孔子艺术节、仿古祭孔乐舞等。德阳孔庙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梅城(安化)孔庙梅城,原是安化的县城,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孔夫子是国人崇拜的至圣先师,古代每个县城都要为孔子立庙祭祀,所以安化的文庙建在梅城。梅城孔庙,位于伊水紫云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即公元1822年),原名崇圣祠,又称文庙,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梅城孔庙,建筑模式既有一般孔庙的风格,又有安化山乡的特色,布局严谨,建筑精巧、外表宏伟壮观,庙内幽静庄重,总面积为3111平方米, *** 高墙,庙分三进。前院有棂星门,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称月光塘,塘边有梧桐数株,枝繁叶茂,挺技向上。中院门分三道,中间为大成门,门形高大,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门形稍小。进门抬头一望,大成殿便座落在高台之上。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檐角高翘,龙凤绕梁,上盖 *** 琉璃瓦,庄重古朴气派。因宋代皇帝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故把孔庙主殿尊称为大成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旁供着孔子的 *** 贤人,堂上高悬着清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万世师表”金字匾额,供后人顶礼膜拜。大成殿后为后院,是亚圣孟子的殿堂,殿前有天井、拜台,石墩石凳,还有一棵开黄花的金桂树,让孟子闻不到竹香而闻花香。梅城文庙所以引人景仰,还有一点是伟人 *** 在1 *** 5年前后,曾两次光临文庙,并夜宿文庙,向农民宣传 *** 和农 *** 动,在文庙里点燃了安化山乡的星星之火。所以如今游人游孔庙,一是纪念孔夫子,二是怀念 *** 。榕城孔庙孔庙位于榕城进贤门内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更高学府。初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西斋、崇圣祠、尊经阁等,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更大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大成殿悬挂历代御颁匾额如:“万世师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与天地共参”等。正殿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左设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右设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圣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孔庙又是 *** 活动旧址,1 *** 5年 *** 在之一、二次 *** 时,曾在崇圣祠办公。1 *** 7年八一南昌 *** 部队到达揭阳时, *** 、 *** 、叶挺等在崇圣祠招开作战会议。一九七八年孔庙列为 *** 遗址,现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恭城孔庙韶州府学宫宁远文庙江西安福孔庙霍邱县孔庙江门学宫浏阳文庙山西平山文庙山西平遥文庙山西太原文庙河南辉县孔庙富顺孔庙望江孔庙正定孔庙岳阳文庙崖州孔庙武威文庙信宜孔庙兴城文庙萧县孔庙吴江孔庙肇庆孔庙曲阜孔庙衢州南宗孔氏家庙北京孔庙(国子监)全国第二大孔庙--建水孔庙南 *** 庙苏州孔庙江阴孔庙上海嘉定孔庙上 *** 山孔庙合肥大孔祠堂资料来自孔氏宗亲网
三、全国800个产粮大县都包括哪些县
肃宁县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燕国置武垣县,隋朝改为河间县,金代置肃宁县。有钩弋夫人、刘完素、魏忠贤、刘春霖、“画眉张”等著名人物,文物古迹有武垣城遗址、烈士塔等。
肃宁县地处海河冲积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是河北省核心区产粮大县之一;工业以毛皮加工、针纺服装、食品加工、图书印刷发行为主导产业,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0978亿元。京九铁路、朔黄铁路在肃宁境内交叉而过,肃宁北站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铁路枢纽。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因讷漠尔河横贯境内而得名。幅员面积6,67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73个村,14个农林牧场,有汉、满、回等25个民族。域内属北温带 *** ***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水域辽阔,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之美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百名产粮大县、全国卫生城、“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甜菜之乡”,2002年以较强经济实力和殷实的发展后劲跻身于黑龙江省“经济十强县”之列。
北国江南、智慧之乡的光山,走出了司马光、 *** 等伟人,是“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生地。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沪陕、大广两条高速在此交汇,有净居寺、紫水塔等历史古迹,
王大湾会议旧址等红色景点和大苏山、五岳湖等自然景观。是全国产粮大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生态魅力县。
廉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是粤西唯一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工业类别齐全,尤以电饭煲产业表现突出,其电饭煲产量占全国3成以上,是“中国电饭煲之乡”。
蒲城古称“重泉”、“南白水”,是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之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还是 *** *** 军上将杨虎城和“以 *** 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
百度百科-廉江(广东省湛江市辖县级市)
关于霍邱帝王之乡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