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金江黄茶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茶产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邵阳县有多少个乡镇
邵阳县下辖12个镇、8个乡。分别为:小溪市乡、长乐乡、蔡桥乡、河伯乡、黄荆乡、诸甲亭乡、罗城乡、金江乡、塘渡口镇、白仓镇、金称市镇、塘田市镇、黄亭市镇、长阳铺镇、岩口铺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谷洲镇、郦家坪镇、五峰铺镇。县人民 *** 驻地不变(凤凰街凤凰社区)。
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6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实用新型专利拥有量946件,外观设计专利拥有量950件。签订技术合同1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5亿元。拥有学校168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初级中学47所;小学114所。在校 *** 99337人,其中高(职)中生18053人,初中生28823人,小 *** 52461人,特殊学校在校生357人。
渣滩湖位于邵阳县霞塘云乡,距县城6公里。1980年建成渣滩大坝后,上游形成长6.2公里、水域宽1.8万余亩的渣滩平湖,为县内一景。湖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是湖南省赛艇训练基地。响水洞位于邵阳县河伯乡和塘田市镇交界处。有上下2洞,上洞有4处洞门,有容100人以上的洞10个。
邵阳县地名由来:邵阳县境,西汉初置昭陵县;汉元始(5年),境内封昭阳侯国。三国时期,东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晋代,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武帝司马炎因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阳县为邵阳县。
2021年9月,邵阳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邵阳县人口数量为75.21万人,位列邵阳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31位。
2021年4月,邵阳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3月,邵阳县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评名单。
2021年3月,邵阳县上榜2021 *** 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7名。
2021年1月,邵阳县入选湖南省2020届文明城市名单。
2021年3月,邵阳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邵阳县工业基础较好,农业特色突出,是湖南省粮食、花生、油茶、柑桔、辣椒、烤烟、黄花、生猪、杂交奶牛等商品生产基地。
二、我的家乡丽江巨甸作文
丽江,因地处 *** 长江之一湾河套地区而得名,纳西语称丽江为"依古堆",意为金沙江转弯的地方。它没有现代都市的嘈杂与喧嚣,古城、雪山、森林、碧湖、阳光与蓝天,使得丽江具有永久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它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幅流光溢彩、色彩纷呈的画卷。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横断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可是,当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突然改变了南流方向,来了个大转折,形成著名的 *** 长江之一湾,以势不可挡之力,闯虎跳、出爱门、奔三峡、入华中,浩浩荡荡流入东海,成为发祥 *** 江南文明的母亲河。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这个实现了 *** 长江源流由南向东伟大转折的地方,就是云南省丽江地区。
丽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滇西北中部。地跨北纬25°59′~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西更大横距212.5公里,南北更大纵距213.5公里。东部及东北部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州毗邻,西部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接壤,西北部与迪庆州中甸县隔金沙汪相望,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三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相连或隔江相望。全区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 .3%,高原坝区占7.7%。人口密度为51人/平方公里。
丽江地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流经全区的金沙江以及两岸拔地而起的属云岭山脉的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俗称小凉山)三大山系,构成了丽江地区地形的基本经脉和骨架。金沙江似一条彩带,一头系着老君山,一头牵着小凉山,中间缠绕着玉龙雪山;"长江之一湾"又如同一个慈爱的母亲,怀里抱着的是丽江县,背上背着的是永胜县、宁蒗县和华坪县。
金沙江从丽江西北端塔城乡入境,至丽江地区东南端华坪县腊乌渡出境,奔流615公里。全区属金沙江水系的大小河流有90多条,其中较大河流为丽江县的金庄河、冲江河、漾弓江、黑白水,永胜县的五郎河、马过河、仁里河,华坪县的新庄河、乌木河,以及先流入雅窘江后归入金沙江的宁蒗白渠河、永宁河(开基河)等26条河流。境内天然湖泊主要有永胜程海、宁蒗泸沽湖、丽江拉市海,另有文笔水库、清溪水库、吉子水库、团山水库、羊坪水库、务坪水库、术底警水库等130多个中小型人工水库,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闪耀在万山丛中。◆
旅游资源是丽江优势资源。境内山河交错、峰奇谷秀,天造地设的山川胜景,让人应接不暇。据有关资料,全区旅游资源覆盖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104处,其中最主要景区有"两山一江一城一湖",,即老君山、玉龙山、长江之一湾、丽江古城、泸沽湖。
此外,还有多姿多彩的小凉山风光风情,地下迷宫般的黄腊吉意溶洞,华坪骄顶山风景及仙人洞,永宁高原温泉,素有"黄金海"之称的永胜程海,永胜灵源胜景,金江古渡……举不胜举的奇山秀水,点缀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是灿烂的人文景观。丽江地区旅游的人文景观资源毫不逊色于自然景观。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被称为至今仍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有北岳庙、玉峰寺、普济寺、文峰寺、福国寺、五 *** 、指云寺、扎美寺等众多文物古迹,以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丽江虽地处偏僻,但也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丽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1958年,在丽江县城南13公里的漾弓江畔术家桥附近,出土了一批旧石器和兽骨化石,考古学界称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还没有出土过旧石器的空白。1960年又在该地出土了三根人类股骨化石,1975年再次在该地发现人类头盖骨化石一个,为少年女 *** ,考古学上定名为"丽江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距今10万年左右。"丽江人",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说明早在十万年前,已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丽江地区繁衍生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丽江地区境内发现了众多距今七八 *** 前的 *** ,如在丽江县大东热水塘村、宁蒗县永宁皮匠村、开基村、西川金型,永胜县河口等地,出土了不少 *** 的石斧、石凿、石镜、石纺轮、柳叶形无键石嫉等,在永胜县还发现了新月形弧刃穿孔石刀。此外,90年代初,在丽江县大具乡下虎跳峡至鸣音乡洪门口的金沙江沿岸,发现了反映古人类持猎生活场景的12个古崖画点,在有些崖画点还发现一些 ***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初步定名为"金沙江崖画"
在丽江县金沙江沿岸的巨甸金沙旺村、新营村、路西村、德良杭以及丽江坝的狮子山等地,出士了一批红铜斧、红铜刀、红铜器皿等。这些红铜器,与考古学界命名为:"洱海区域红铜文化"同属一个时期,距今有三千多年。相当于商代晚期。
青铜文化时期的青铜器在丽江也多有发现。70年代末,在宁蒗县大兴镇古基群中,出土了3000余件青铜器,200多件陶器。在丽江县黄山长水村、拉市吉余村、石鼓、大具、红岩等地先后出土了山字青铜剑、青铜箭傲、青铜甲片、青铜锻等,在永胜翠湖芮官山古墓出土了剑、戈、矛等青铜兵器200多件,在军河发现两面早期铜鼓,为云南型钢鼓北传路线的物证。这些青铜器距今均有两千多年,反映出丽江地区灿烂的青铜文化。
战国时期,丽江地区属秦国边地,两汉和蜀汉、西晋先后属越简郡、云南郡,称遂久县,东晋和南北朝仍属云南郡,隋朝属越简郡,唐属南诏铁桥节度(后改为剑川节度)。该桥毁于唐贞元十年的战乱。宋代,丽江属大理国善巨郡、谋统府及么些部地。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南征大理,在丽江境内"革囊渡江"(金沙江),丽江纳西族首领率众迎降,元朝在丽江设茶罕章管民宫,至元八年(1271)改丽江为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又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丽江府,后改为丽江军民府,丽江纳西族首领阿得因归附有功,明皇帝赐以术姓,并授"任本府世袭土官知府职事,中顺大夫"。丽江术氏土司 *** 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清代仍为丽江军民府,雍正元年。(1723),丽江在云南率先实行"改土归流",木氏降为土通判。丽江木氏土司 *** ,自1253年忽必烈南征到丽江设"茶罕章管民宫"至清代改土归流,传世22代,
共470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朝灭亡的188年间,朝廷共委派流官知府75位。清代初年,永北府(驻今永胜),当时的世袭永宁土府、北胜土知州、菠菜土州、鹤庆府所属顺州等,均属永北府,辖地即今永胜、华坪、宁蒗三县区域。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永北府为永北直隶厅,辖区未变。
*** 初年,废府改县,分设丽江、永北(辖宁蒗)、华坪等县, *** 30年(1941),设云南省第七行政 *** 专员公署。后丽江县改属第十三行政 *** 区,永胜、华坪、宁蒗属第十行政 *** 区。1949年7月1日,丽江县解放,属滇西北行署管辖,同年12月28日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为丽江专员公署,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维西、兰坪、中甸、德钦、碧江、福贡、贡山、鹤庆、剑川等13个县,1953年,泸水县划归丽江专区。1954年,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设立怒江保傣族自治州,行政上归丽江专区代管。1956年11月,鹤庆、剑川两县划归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又将兰坪县划归怒江州。1957年10月,中甸、维西、德钦三县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亦由丽江专区代管。1970年,丽江专区改为丽江地区。1973年撤销丽江地区对怒江、迪庆两州的代管,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四县。1980年设丽江地区行政公署。
丽江地区曾是战国秦汉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之一,又是唐宋以来西南地区茶马古道的要冲,它像一条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对外友好交往史和西南地区发展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发挥过重要作用。隋唐时期在丽江塔城金沙江上建造铁桥的史实,不仅表明当时这一地区的冶炼技术和建桥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也说明这一地区的商贸活动已十分发达。丽江经藏区通往南亚地区的这条商贸古道,直到近现代仍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条古道上马 *** 声,数以万计的马帮队伍,把众多的 *** 物资从印度驮运到 *** 大后方,一度成为当时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 *** 的陆上唯一运输线,←而丽江也成了这条运输线上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同时、丽江也是当时著名的驼峰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在云南历史上,丽江作为首开崇尚汉文化之先河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元明以来,丽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也因此有了空前的发展,史称当时的丽江在云南"富冠诸土郡","云南诸土宫,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术氏为首。"有明一代,术氏丽江被 *** 王朝多次褒奖,称其为"辑宁边境气"西北藩篱","益笃忠贞"等等。术氏在大力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开采矿产,发展 *** 业的同时,积极吸收汉文化,购进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建造了"万卷楼",延请中原名师教其 *** ,逐渐培养了一批用汉文写作并有较高造诣的诗人,在当时就刊刻印了10余种诗文集,今存诗文者有术泰、木公、术高、术青、术增、术靖等六人,被后人称之为"术氏六公"。雍正年间,丽江又在云南率先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从而打破了土司垄断文化的格局,先后创办书院、义学,民间子弟开始学习汉文化,出现了大批中下层乃至贫寒出身苦读的诗人,如桑映斗、李洋、马子云等等。正是由于丽江地区先辈积极学习引进内地先进汉文化,自元明以来逐步造就了崇尚文化的良好社会风气,影响及后代子孙,为现代产生方国瑜、周霖、杨凤这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打下了基础。也为丽江后来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创造了条件。
三、靖州县各乡镇邮编
据考古发现,靖州苗族自治县境内距今3-5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即有人类生息。夏商和西周时期为西南要服地。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城县,东晋至南朝为舞阳县地,隋属龙标县地,唐贞观八年(634)年为朗溪县地。唐中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首领自封为诚州。五代后周末年,"十峒酋长"杨再思据地称诚州刺史。宋初为羁縻州。宋元丰四年(1081年)正式置诚州。五年析沅州之贯堡砦始渠阳县。宋崇宁二年(1103年)改诚州为靖州,靖州之名源于此,渠阳县改为永平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为靖州府,九年复降为州,裁永平入州,直隶湖广布政使司,清因之。
*** 2年(1913年)9月废州为县(靖县之名始此),属辰沅道;12年直属于湖南省;25年、26年、29年先后属第四、第七、第十行政 *** 区。
中华人民 *** 国成立之初,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会同专区撤销,先后设芷江专区、黔阳专区、怀化地区。1959年3月撤县并入通道侗族自治县,1961年7月复置。1987年2 *** *** 批准,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简称靖州县)。
靖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西边与贵州省的黎平、锦屏、天柱三县毗邻,东边与绥宁县接壤,南边与通道县相抵,北边与会同县相连。其地理座标为:北纬26o15'25"~26o47'35",东经109o16'36"~109o56'36"。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58公里,总面积2210平方公里。
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署,冬少严寒,属 *** 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3.1oC-16.9oC。年降雨量1100-1600毫米,无霜期278-291天。春夏盛行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均风速2.6m/s。
靖州县地处雪峰山南面和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地势东、西、南三面高峻,中部与北部为丘陵,盆地相间,土层较厚,土质肥活。境内有青靛山、鸿岭山、玉华山、陆家坡、九龙山、天龙山等大山。更高峰为东部青靛山主峰,海拨1178米;更低点为北部太阳坪乡咸池,海拨278米。
靖州县全县上下坚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 *** ,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年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0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6%、16.4%、11.3%;实现财政总收入16248万元,增长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80万元,增长12.2%。
产业开发实现新突破。农业基础产业得到巩固提升。 *** 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业税率降低三个百分点,直接减轻农民负担354.5万元,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良种补贴575.2万元。粮食生产形势喜人,种植面积达24.66万亩,增长4.1万亩,总产量达9.8万吨,增产3200吨。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畜牧水产业和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年水果扩园4900亩,出栏生猪19.4万头、山羊2.7万只,分别增长2.6%、3.3%。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和订单农业面积有新增加,米泉春酒业,松茯苓酒厂等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靖州;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3800人,劳务收入达9600万元,增长13.5%。工业主民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4000万元,增长17.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6800万元,增长30.8%,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0司、金宏水泥公司技临顺利完成并投产,骨干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工业项目开发取得实效,年初确定的13个重点工业项目进展良好。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贮木场、飞山、甘太工业园区和铺口工业小区逐步整合,二凉亭、艮山口工业小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福乐多、旺得福、绿都等物流超市建成营业,靖宝大市场、茯苓大市场等专业市场进一步规范繁荣,农村市场和边境贸易更趋活跃,有力地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60万元,增长12.5%。分别比年初增长11%、6.6%。
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共有2个产业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3个技改项目进入酒杯地区开发笼子,总投资达10.55亿元,其中7个项目已正式启动实施。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立足资源优势、区位特点,精心筛选了103个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进入项目库;结合20周年县庆,向社会各界征集了17个重点县庆项目;根据国家实施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编制了“中部地区崛起”重点项目12个。完成和基本完成了209国产绕城线4.9公里硬化、甘棠渠江大桥建设、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飞山公园公路硬化、61公里县到乡公路砂改油、6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一发江东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金麦水库进库公路正式破土动工,江东二桥正式立项,靖黎国防公路二期工程进入全省路网建设计划。建设实施了1万吨电解锰生产线、6万立方米中密板生产线、1500吨活 *** 碳、2万吨 *** 、2万立方米细木工板、茯苓多糖厂GMP厂房改造、杨梅果酒开发等一批工业发展项目。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50万元,增长14%。
生态创建取得新进展。生态创建宣传力度加大,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工作氛围浓厚。全县生态创建规划制定 *** ,并报请县 *** 审议通过,正式付诸实施。生态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实施完成了5.23万亩人工造林、20公里县城燃气管道铺设、农村沼气工程、文峰塔景区、飞山广场和飞山公路等一批生态环保工程。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大,划定明确了排牙山、地理冲、五龙潭等自然保护区,筹资300多万元投入重点企业治污和异溪河治污,关停并转了一批“十五小”企业和“新五小”企业,全面取缔了土法炼黑油、土法选金、土法采矿,严格控管校园区和居民区噪音噪声。生态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完成了无公害蔬菜、大米、有机食品和水产养殖省级认定工作,优质水果、中 *** 材、优质稻、蔬菜等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扩大;杨梅和茯苓系列产品加工列入湘西地区开发重点项目,茯苓酒、米泉春酒、杨梅酒等绿色食品上市畅销;生态休闲消费成为新时尚。
*** *** 步伐加快。企业改制稳步推进,水泥总厂、甘棠水泥厂完成解动产权 *** ,新成立的股份制企业运行良好;粮食企业和平茶金矿、红旗煤矿、印刷厂、食品厂、茯苓多糖厂等企业遗留问题基本完结。财税 *** 有序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核算 *** *** 10个单位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农村税费 *** 成果得到巩固;要素市场 *** 已经起步,各类中介组织发育良好;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 *** 个单位全面完成 *** 任务。投资环境进一步优代, *** 引资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参加了湘洽会、湖南中医 *** 现代化博览会、湖南西部经贸洽谈会、湖南本部农博会等 *** 活动,全年共签订 *** 引资合同16个,合同利用县外境内资金19902万元,实际到位县外境内资金12431万元,增长10%。实现出口供货值达4680万元,增长5%。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0元,增长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4.4元,增长7.2%。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50人,再就业 *** 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两个确保”得到加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499.4万元。低保扩面513户1312人,发放低坳上3所乡镇敬老院。扎实开展 *** 救济工作, *** 群众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全面落实省、市 *** 为民办实事要求。去年初省、市 *** 分别下达了八件、十件为民办实事任务,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层层分解,狠抓落实,如数完成和超额完成就业和再就业、食品和 *** 品监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安居工程等12个方面的33项考核指标。与此同时,多方筹资5000余万元,基本完成了县 *** 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县到乡公路砂改油工程、甘棠渠江大桥建设、文峰塔景区建设、209国道绕城线硬化、飞山广场建设、飞山公路硬化、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农村沼气建设等八件实事。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进步和科普步伐加快,杨梅加工列入全省重点扶贫开发计划,茯苓多糖技术研究列入市科技项目。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普九” *** *** 关,“普图”达标工作通过验收,寨牙中学、鹤山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县一中申重进评审阶段, *** 综合成绩再次位居全市前列。国土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突出。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提高,年度考核为全省优质服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5‰以内。抗洪抢险取得重大胜利,没有因灾死亡一人,灾害损失降低到更低限度。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房、甘棠中心卫生院建设顺利完工。晒口、水醣塘库区 *** 和试点安置外迁 *** 安居乐业。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繁荣。监察、 *** 、编制、人事、民族、 *** 、 *** 、物价、统计、 *** 、质监、 *** 监、档案、气象、体育、老龄、残疾人、农机、史志、人防、侨务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工会、 *** 、妇联、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江黄茶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茶产地、金江黄茶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