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之乡6,中国龙舟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龙舟之乡6,以及中国龙舟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端午节哪些地方赛龙舟
  2. 中国十大龙舟之乡
  3. 礼乐龙舟的各坊龙舟简介

一、端午节哪些地方赛龙舟

湖南汨罗的赛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风俗。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自投汨罗江,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屈原的纪念日,这里的龙舟是最正宗的龙舟,也是有着历史意蕴的。

钱塘江的赛龙舟风俗历史悠久,古书《杭州府志》中就有记载,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吴国的大将伍子胥所设立的。

关于云南洱海的赛龙舟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南诏时期,洱海突然出现了一条蟒蛇,专 *** 畜,后来有一个勇士段赤城身带12把钢刀为民除害,无奈被蟒蛇吞入腹中,于是他就在蟒蛇的肚子里用钢刀猛刺,后来蟒蛇被刺死了,而他也消失在洱海,于是当地的人们就驾舟纷纷打捞,于是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赛龙舟习俗。

武汉汉江的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因为当时屈原被流放的时候曾经徘徊于汉江,因此也在这里流传着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

位于长江万县的赛龙舟也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一条龙舟容纳七八十人,龙舟比赛开始摇鼓呐喊,划桨幅度随着鼓声而动,一鼓一桨,热闹非凡,每年来此观看赛龙舟者蜂拥而至。

这里的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当地的一个英雄,据说,云南傣族的英雄岩红窝生 *** 刚正不阿,专为穷苦人家打抱不平,后来因为不满强权 *** 就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五月初五举办了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这位英雄。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二、中国十大龙舟之乡

中国十大龙舟之乡:湖南汨罗、湖南沅陵、广东东莞、贵州铜仁、湖北襄阳、福建福州、湖南溆浦、贵州黔东南、武汉汉江、珠海三灶镇。

湖南汨罗是“中国龙舟名城”,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 、广泛的群众 *** 、丰富的多样 *** 、浓郁的文化 *** 、狂热的参与 *** 和深远的影响。

2、湖南沅陵—中国远 *** 舟的发祥地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广东东莞—中国赛龙舟时间最长的地方

东莞龙舟月,是东莞影响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龙舟月。龙舟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

东莞市水乡片及东江沿岸地区各镇,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本村龙舟景观的日子,设标的称竞渡,即比赛;不设标的叫趁景。如今龙舟月已是东莞一大特色,在这里你感受到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竟龙舟渡的盛况。

贵州省铜仁赛龙舟历史悠久,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 *** *** 的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铜仁市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湖北襄阳—中国历史悠久的赛龙舟之地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千里汉江穿城而过,而端午龙舟赛历史悠久。据民俗专家介绍,襄阳赛龙舟从两 *** 前的西汉就开始了,从明代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汉江航运发达,两岸码头众多,端午的龙舟赛达到鼎盛。

自2010年起,襄阳市的龙舟赛从民间转为 *** 主办,每年端午节期间,江面龙舟竞渡,两岸人潮涌动,场面极其壮观。

福建地处近海,江河纵横,自古就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宋朝时期“闽俗重竞渡”就已在闽省沿袭成风。赛龙舟也是福建一项典型的民俗体育赛事,福州更有着悠久浓郁的龙舟文化。

在福州如果你以为白天比完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600年来,在端午前后福州三溪村里一直延续着夜渡龙舟的风俗,有着“自 *** 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的说法,在福州地区夜赛龙舟才是更大的看点。

7、湖南溆浦—中国最彪悍的“扒龙船”

自东汉初马援平武陵蛮夷之后,溆浦形成以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的习俗,龙舟初五下水,十五上岸,平日 *** 练,十四、十五为竞赛日,整整十一天。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溆浦人就开始为溆浦双端午节做准备。

溆浦称划龙船为“扒龙船”,溆浦的扒龙船从五月初五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五。而溆浦赛龙舟最独具特色的就是依旧保留其彪悍、精美,包 *** 深厚的文化底蕴。

8、贵州黔东南—被誉为中国最奇葩的龙舟赛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施秉台江流域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后农历五月二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

9、武汉汉江—中国追思屈原的龙舟赛

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是端午观龙舟赛的一场视觉盛宴,声声呐喊声,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

10、珠海三灶镇—中国的海上赛龙舟之地

珠海三灶海上龙舟赛已有百年历史,如今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与大家所熟知的龙舟比赛不同,三灶龙舟赛不是在平稳的江河、湖泊举行,而是在波浪汹涌的海上举行。

海上龙舟赛全程12公里,其中赛道总长1公里,龙舟需要往返6次,区别于一般龙舟,龙舟舵手通过敲锣而不是击鼓统领全队。

传统的三灶海上龙舟赛,有祭海祭船、鸣锣指挥、一轮式比赛等特点,村民们在比赛前要划龙舟从各自村庄到比赛海域上来回几次,然后再回村里,从稻田摘下一株禾苗,放在龙舟上,有祈福之意。

三、礼乐龙舟的各坊龙舟简介

礼乐龙舟的分布区域,自古至今都是按里划分,从不受行政区域划分而改变。礼乐龙舟经过历史的变迁,原9条龙舟,分别是联捷坊的桃果红、朱紫坊的花蓝桡、南桥坊的九社、东门坊的黄桡、乌纱坊的红桡、南兴坊的天字号、忠联坊的七星、中正坊的白桡、月塘里的黑桡。黑桡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湮没,现存8条传统大龙舟。(又称柑皮红;桡柄原色,桡板桃红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白色和绿色)

桃果红(联捷坊)所属东仁村:福禄里、芳兴里、新城里、东仁里、五福里、永兴里;英北村:大社里、英盛里、兴盛里、民乐里、九如里、扳龙里、镇龙里;东红村:攀桂里。

东红村:北有南溪桥通墟镇社区新街,村南有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的九层名阁——扶风阁,1957年被拆除。东仁村:咸丰年间之前,礼乐原有的墟道、店铺、集市、墟期开设在本村的芳兴里、福禄里、新城里,至今仍存有旧铺和墟地。礼乐人有两句民谚:“有女便嫁芳兴和福禄,朝买鲜鱼晚买肉,若然无食就女无福”、“好睇戏,嫁墟地”佐证。同治年间,随着商业的发展,店铺逐步兴建在立新街、长兴街。古建筑有礼乐乐善堂、芳兴里门楼。英北村:水陆交通便利,村东有恩西路,村西有三多里河。镇龙村东有个“合罗围”,故镇龙俗称“合罗冲”。

1962年 *** 节龙舟竞赛获第三名,获黑底金字“三分鼎足”匾

1978年、1979年龙舟竞赛均获第二名

1980年、1981年龙舟竞赛均获之一名

1988年礼乐镇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90年礼乐镇庆 *** 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93年礼乐镇庆 *** 龙舟竞赛获第二名,获“二龙比翼”匾

1994年江门市江海区成立庆典,在江门蓬江举行江海区之一届龙舟赛获第二名,获“飞龙逐冠”匾

2004年端午节龙舟赛桃果红获“一龙齐冠”匾

2006年荷塘镇(2006)龙舟节企业杯龙舟赛获第四名

2009年“ *** 杯”礼乐龙舟竞渡获第三名,获“三跃龙门”匾

2014年礼乐龙舟竞渡获之一名,获“三龙共赏”牌匾(又称花蓝桡:桡柄、桡板均为浅蓝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 *** 和红色)

花蓝桡(朱紫坊)所属新华村:新墩里、华宁里、新宁里、新龙里;新兴村:西兴里、仁让里、仁兴里、纸扇里:新丰村:三福里、流沙里;新创村:丰安里、永安里、新安里、建安里、沙咀里。

1961年前,新华村隶属武西大队,1961年6月建立新华大队时,村中有新墩和华宁两里,各里取一字,定名为“新华”。礼乐“唯一山”坐落在礼乐乡门楼的北面,礼乐是冲积平原地区,并没有山,在1958年这个土堆被命名为“唯一山”。礼乐上堡至善堂在礼乐乡门楼西侧,至善堂曾为诊所,中医区翼良曾长期在此为乡民诊病。至善堂现已拆除。

1962年 *** 节龙舟竞赛获第二名,获红底金字“二龙争珠”匾

1973年参加司前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78年参加 *** 水口振华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80年、1981年龙舟竞赛均获第二名

1988年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渡获纪念奖

2009年“ *** 杯”龙舟竞赛获之一名,获“一统群龙”扁(桡柄红色,桡板绿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白色和红色)

九社(南桥坊)所属雄乡村:西贤里、汇龙里、南龙里:跨龙村:护龙里、忠心里、南安里、西安里、南胜里、东胜里、龙兴里。

雄乡的名称源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清 *** 划定此村征粮点为“雄”字号,派粮船来收粮,粮船 *** “雄”号旗,称雄号船,后引用粮船“雄”宇,称“雄乡”,沿用至今,跨龙村村名源于村中心有座古建筑石拱桥跨龙桥。礼乐书院座落在跨龙村东南角,村有南胜里,巷口有座古闸口门楼,门楼外上刻“南胜里”,有楹联:“南地往来敢谓闾门容驷马:胜流建议还期雨露浥芝兰。”门楼内上写“网顶大巷”。

清代至 *** ,九社连夺六科之一:

光绪元年(1874年)获“破碧先去”匾

光绪二十一年( *** 5年)获“泳中脱颖”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获“孰能一支”匾

龙舟之乡6,中国龙舟之乡-第1张图片-

宣统二年(1910年)获“群龙首见”匾

*** 四年(1915年)获“功北萧何”匾

*** 十七年(1 *** 8年)获“独擅胜场”匾

*** 二十九年(1940年)在外海参赛获第二名

1977年、1978年1987年龙舟竞赛均获第三名

1988年江礼大桥通车剪彩龙舟竞赛获第三名

2004年端午节龙舟赛获“一龙夺锦”匾

2006年荷塘镇龙舟节企业杯龙舟赛获第三名

2014年端午节龙舟赛获之一名,获“一龙圆梦”牌匾(桡柄原色,桡板 *** ,桡板有一太极图,为蓝色和红色)

黄桡(东门坊)所属武东村:益兴里、茂隆里、刘家里、东隆里、仁厚里、东和里、兴隆里、仁和里、仁家里、广丰里、天福里。

武东村位于礼乐东北部,距礼乐街道中心1.5公里;东临环镇公路,西邻新创村,南邻威东、乌纱村。

*** 三十四年(]94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科“胜利飞龙”之一名获“为鳞之长”匾

1990年礼乐镇 *** 节龙舟赛获之一名

2004年端午节龙舟竞赛第二名,获“二龙竞标”匾乌纱村位于礼乐东面,东临三江公路,西邻威东村,南临恩西路,北邻武东村,以盛产西洋菜著名,1949年,村民邓荣安从江门白沙引西洋菜在村内种植,初期只有0.7亩地,现全村发展到200多亩地。

*** 二十二年(1933年)龙舟赛之一名,获“飞龙夺锦”匾

1988年礼乐镇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93年 *** 赛龙之一名,获“群龙至尊”匾

2004年端午龙舟赛第二名,获“二龙竟标”匾

2014年端午节龙舟赛获第二名,获“二龙献瑞”匾(桡柄、桡板均为红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白色和黑色)

红桡(乌纱坊)所属乌纱村的乌纱里。

乌纱村位于礼乐东面,东临江三公路,西邻威东村,南临恩西路,北邻威东村,以盛产西洋菜著名,1949年,村民邓荣安从江门白沙引西洋菜在村内种植,初期只有0.7亩地,现全村发展到200多亩地。

*** 二十二年(1933年)龙舟赛一名,获“飞龙夺锦”匾

1988年礼乐镇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93年 *** 赛龙之一名,获“群龙至尊”匾(又称红须;原色桡,桡板一红色圆中有黑色“天”字)

天字号(南兴坊)所属东红村:业兴东里、业兴西里、东兴里、英东里;

英南村:南乐里、北乐里、聚兴里、西龙里、南雄里。

英南村位于字礼乐的最南面,东面、北面邻东红村,西邻跨龙,又与东仁村隔河相望,南临南环公路,交通便利,往新会三江、古井客车路经村前。东红村:北有南溪桥通墟镇社区的新街,村南有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的九层名阁——扶风阁,1957年被拆除。

1984年庆祝 *** 35周年龙舟竞渡获第三名(桡柄红色,桡板黑色,有白线相连的七颗白圆星)

七星(忠联坊)所属雄光村:新城里、新积里、北盛里、西昌南里、西昌北里、东兴里、新雄里;雄乡村:西兴里、源兴里。

1977年、1978年礼乐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79年、1980年、1981年礼乐龙舟竞赛获第三名

1984年庆祝 *** 35周年龙舟竞渡获第二名

1996年中国江门市首届国际龙舟“高路华杯”邀请赛获纪念奖

1999年礼乐镇端午节龙舟赛获第二名

2001年端午节礼乐镇商会杯之一届龙舟竞渡比赛之一名

2004年端午节龙舟赛第三名,获“三龙争辉”匾(桡柄原色,桡板白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黑色和红色)

白桡(中正坊)所属敬和村:祁丰里、敬和里、月塘里、张围里、新塘里、金和里、祁新里;威西村:南昌里、新地里、接龙里、迎龙里、聚龙里、东胜里、泗源里、新龙里、永胜里、永贤里;威东村:东华里、中路里、荣江里、华路里。

1961年 *** 节礼乐镇龙舟竞赛获第三名

1962年礼乐镇龙舟竞赛获之一名获绿底金字“一登龙门”匾

1984年庆祝 *** 35周年礼乐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87年 *** 礼乐镇龙舟赛获第二名

1990年 *** 礼乐镇龙舟赛获第三名

1993年 *** 礼乐镇龙舟赛获第三名,“三捷龙门”匾

1994年江门市江海区成立庆典龙舟赛获得之一名,获“捷夺群龙”匾

1999年端年节礼乐镇龙舟赛获纪念奖

2004年江门市江海区之一届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2009年“ *** 杯”礼乐龙舟竞渡获第二名,获“二龙争鼎”匾贺庙:新龙舟升水采青回来、每次新挖起龙舟或“出大标”后,都要贺庙。扒丁们装好龙头、龙尾、龙篓、坊牌的盛装龙舟,扒到庙前转鼓,庙前人群燃放鞭炮,递送茶水、饮料给运动员,庙宇的主持送一面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小红旗和一封“利是”,由带水佬接过, *** 在船头。如此在庙前三次转鼓,谓之贺庙。

晒标:凡“出大标”获得之一名的龙舟,为庆祝夺冠,必定到各坊主要河段扒龙舟三天,沿河燃放鞭炮,显示实力,这叫“晒标”。

食龙舟饭:夺得之一的龙舟组织者,一定在本坊大摆宴席,邀本坊年长者、有声望者、对扒龙舟有贡献者食龙舟饭,小孩也可参加。

做之一龙舟戏:“出大标”夺冠龙舟的坊,传统要做之一龙舟戏,过去是做大戏(演粤剧),后来也有放 *** 或粤曲演唱的。开演时,扒丁是理所当然坐前排“对号位”。 *** 二十二年(1933年),红桡做之一龙舟戏,搭戏台15丈,牌楼13丈,撰联:“彼有金龙此有银龙四方八面云述别称我是飞龙竟慕群龙首选大地齐欢安乐景;昔者亚元今者解元数十年来先后并美还冀状元希望三元连捷普天同祝太平年。”请来了“胜寿年”粤剧团,有罗家群、靓少佳等名演员演出。 *** 三十四年(194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科“胜利飞龙”,黄桡获“胜利飞龙之一名”,东门坊卖沙仔滩几百棵荔枝树做戏祝夺锦,在关帝庙前搭戏台,仁厚里村民黎华润撰戏 *** :“黄龙出西海冲波破浪力挫七雄技艺超群竞得双夺锦;彩舟入东门耀武扬威光照五里腾欢鼓舞演戏祝胜利”,请来“万年青”粤剧团演戏七晚七夜。过去演之一龙舟戏,是从傍晚开场直到翌日清晨,通宵达旦一场一场不间断地演出的,傍晚时分,各坊各里,男男 *** 相约睇龙舟戏,甚为热闹,本坊更是万人空巷。1990年黄桡夺冠,武东管理区在之一号(围名)地堂搭台,益兴里村民区兆炯撰戏 *** :“凤翔武乡朝圣地地灵人杰占魁榜:鱼跃东门觐黄龙龙生虎猛夺先锋”,请新会粤剧团演戏三晚,也十分热闹。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中国 舟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