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云南花灯歌曲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游春花灯歌舞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小河淌水是云南哪个地方的民歌
1、小河淌水是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密祉镇的民歌。
2、《小河淌水》是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密祉镇的民歌。这首民歌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黄虹、朱逢博、龚琳娜、谭晶等歌唱家都曾演唱过该歌曲。”
3、尹宜公﹙1 *** 4年10月21日~2005年12月13日),曾用名:赵华、赵定华;出生在弥渡县密祉乡文盛街。1944年参加 *** ,1947年4月加入中国 *** 。1947年,尹宜公搜集整理创作《小河淌水》,源自于弥渡这块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音乐乡土,呼之而出的是赶马人冒险离家、漂泊他乡的感情跋涉与亲情牵挂。2005年6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小河淌水〉纪事》。
4、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哎~~~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5、《小河淌水》以超然地域坏境的人 *** 追求之美,感动了每一个人,被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民众所喜爱,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其魅力是因为它滋生于弥渡这片神秘的人文土壤。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6、《小河淌水》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 *** 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7、《小河淌水》诞生于1947年春云南大学月亮高悬亮汪汪的一个夜晚。最初,尹宜公取歌名为《月亮出来亮汪汪》,连夜拿去请江鹜看时,江鹜低声哼唱了两遍后说:这首山歌太美了!建议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小河淌水》就用笔名“赵华”编入了云大“南风合唱团”的刊物《教学唱》。从那时起,《小河淌水》逐渐传播开来。
8、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阿诗玛》主要整理者、当年任云南大学地下 *** *** 支部 *** 的杨知勇认为,《小河淌水》的活水源头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肥沃的民歌土壤,另一个是在第二条战线斗争中形成的音乐 *** 。
9、旋律和结构是一首曲的骨架,风格、主题和感情是一首歌的灵魂。考察《小河淌水》与弥渡民间流传着的很多山歌、调子的曲调和唱词,我们可以看出,《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田埂调》、《月亮出来照山岩》、彝族《过山调》、《密祉山歌》等民歌与《小河淌水》在调式、旋律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是一脉相通的。
10、《小河淌水》留存了以上民歌的许多“原汁”。它和弥渡民歌同属“一族”。
11、民歌,是人民之歌,同时又是人民生活的境子。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民俗、语言、文化、 *** 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有别于别地人群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社会学俗称之为民歌/谣。
12、《小河淌水》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你咯听”、“我尼”都是弥渡方言。“亮汪汪”、“清悠悠”是弥渡方言中的形容词。“亮汪汪”是形容“亮”和“清”的口语。如,这面玻璃镜子“亮汪汪”的,这个铜盆“亮汪汪”的,这潭水“亮汪汪”的、“清汪江”的,等等;“清悠悠”是弥渡方言形容词的口语。如“绿油油”,弥渡方言说“绿悠悠”,还用“清悠悠”、“清丝丝”形容水清澈的样子。“阿妹”是白族的常用口吻,“郎”在弥渡山歌中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你咯听见”是弥渡方言语气凝问句,意为“你听没听见”、如“你咯来?”意为你到底是来不来?长辈责问晚辈“你咯听话?”意为你是不是不听话?“尼”弥渡方言意为“的”,如“这是我‘尼’家”、“这张桌子是他家‘尼’”等等。
13、弥渡山歌、调子、花灯中,歌词中的本地用语、方言口语比比皆是:如《月亮出来亮汪汪》中“主子出门走(呃)夷方”,“主子”是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呃”是弥渡方言借用该字语音作语气叹词;又如:《十大姐》中“山茶(那咯)花(来嚜)山茶花”,六字唱词就加了两个弥渡方言语气助词。在音旋律方面,传统音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吸收、互相丰富的。但从基本方面看,民歌又是其它各种音乐的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一书中把《十大姐》与《小河淌水》曲调作比较指出:“云南花灯《十大姐》是歌舞音乐,它的曲调显然来源于当地广泛流行的山歌,即《小河淌水》一类的曲调……它们的曲调基本结构相似。”
1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河淌水》歌词中“你(咯)听见阿妹叫阿郎?”弥渡方言表现出了深遂的意境。2003年11月,弥渡县委宣传策划 *** 《〈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邮资明信片联系尹宣公核对《小河淌水》词曲时,尹宜公特别强调:“郎啊?郎!郎!就像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一句中的“就像”两字不能省略。这与前一句“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是相对应的。
15、《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一书中指出:“对收集到的民歌,作音乐方面的润饰、加工而又不失民歌原貌,是又一种重要的民歌工作。”1947年春,汪骛决定《教学唱》出一期民歌专辑,尹宜公和他的战友们正是做了这样的民歌工作。尹宜公回忆当时的民歌收集整理工作,在1994年5月27日寄给益群 *** 和《云岭歌声》的信中感言道:“重视和发展整理民歌,有的填上新词赋予新的生命,形成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新民歌,是新 *** 主义 *** 时期音乐工作的可贵经验和传统。”可见当年编写《教学唱》民歌专辑音乐工作者的足迹。
16、音乐艺术来源民众,高于民众生活。一首民间歌曲,往往有多种流传,几个版本。任何一个音乐工作者收集、记录、整理民歌,都不是不带思想倾向、不加认知、有闻必录地“照孤芦画瓢”。他选择什么歌曲,选择哪位民间歌手演唱,作怎样的记录甚至是改编?取决于他对民歌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解读,并且带着他个人的情感,体现着他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准。而《小河淌水》正是尹宜公带着弥渡人某种共同的思想情感,从他烂熟于心的众多弥渡山歌小调中选择、整理改编而成的弥渡民歌。
17、小河淌水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的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 *** 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18、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19、“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 *** 的地方,回肠荡气的呼唤,柔情万千的呼唤,情真意切的呼唤,情绪一定要饱满、真挚。
20、由于这首歌音区较高,音域较宽,所以全曲自始至终应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和轻重缓急。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应加强整体共鸣的运用。为了表现少女的纯情,声音要甜美柔和,明亮圆润,吐字要亲切清晰。要以内在的丰富感情,刻画出悠然缥缈、情谊无尽的意境。
二、云南花灯舞蹈特点是什么
1.云南花灯舞蹈以其纯朴自然和舒展明快的风格著称,表演中融入了歌曲,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由于云南多民族聚居,花灯舞受到了南方各民族歌舞文化的影响,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3.云南花灯的音乐特点是其主要的识别标志,结构短小且节奏鲜明,具有流动 *** ,通常采用板上起句、眼上落句的演唱方式。
4.花灯音乐通常以中速或小快板的速度演奏,旋律优美,情绪活泼而潇洒。
5.云南花灯的演出不受场地 *** ,早期被称为过街灯、院坝灯、坝坝灯,表现形式 *** 随和。
6.花灯剧贴近生活,其表现手法和内容易于为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演唱技巧也易于学习。
7.歌舞表演在云南花灯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大戏还是小戏,舞蹈都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云南花灯在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深受当地方言、风俗和音乐曲调的影响,衍生出昆明花灯、玉溪花灯等多个流派。
三、云南花灯舞相关知识介绍
1、云南花灯是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在历史上是被作为"社火"中民间舞蹈的一部分而流传的。花灯歌舞内容丰富,情节简洁,舞蹈朴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优美、风格鲜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人们称云南花灯歌舞园中一株秀美别致的"山茶花"。
2、云南花灯的舞蹈形式中的主动律(运动形式)和主动作是小崴、正崴、反崴(具体舞蹈训练内容的名称)来体现舞蹈风格的。其中男 *** 舞蹈中常用反崴动作,女 *** 舞蹈中常用小崴动作,同时包括小崴走场、正崴、跳颠崴等相同动律的动作,都是以连续不断的横向移动或上下崴动来进行身体表现。它是在松弛状态下以膝部为发力点,经过胯步和上身的悠摆而形成的动感形象。
3、所以,我们在欣赏云南花灯这种民间舞蹈时,主要得看演员的膝部、胯部、腰部是否能在松弛状态下达做到一种协调而动,那么,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赏演员的躯干部位就可以准确地目测出他完成的好与不好,灵活与不灵活同时云南花灯地美,需要演员表现得比较含蓄,要突出:内秀、淡雅、恬静的心理特征,男 *** 则要体现出松弛洒脱的美。
4、花灯舞蹈是云南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花灯舞蹈有只舞不唱的如《狮舞》、《猴 *** 棉花》等,有集体 *** 的歌舞,如《连厢》、《拉花》等。花灯戏的行当,原来只有男女二人,以后才分为生、旦、丑三个行当,当花灯戏演出中型、大型的角色众多的剧目以后,又增加了其他行当。
5、云南花灯的音乐十分丰富,现有的花灯曲调中有一部分是明、清以来的小曲,如《挂枝儿》、《打枣竿》、《叠断桥》、《虞美人》、《银纽丝》等。
6、以本省本地为主,适当吸收外省的一些民歌小调是云南花灯音乐的主要来源。
7、花灯调《送相公》与云南民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同属一曲,这两首歌曲的旋律十分近似,调式均为商调式,经过无数不知名的民间艺人的加工润饰,把一首抒情的云南民歌衍变为舞蹈化的云南花灯调。
8、花灯歌舞《游春》选曲:老爹与孙女对唱的《 *** 调》的旋律与上述两首歌曲相似,但更为舞蹈化了。《 *** 调》的节奏富有弹 *** ,乐曲结构方整,与舞蹈“崴”的动律结合得很紧密,是一首用作“小崴”训练很好的乐曲。
9、一些外省的民歌小调也被吸收、融合为花灯调,只是花灯调与当地的语言、民间音乐相结合,把外省民歌云南化了。建国以来,音乐工作者编创了一些云南花灯的歌舞音乐,如《万盏红灯》、《游春》、《十大姐》、《大茶山》、《赞花扇》等。
10、云南花灯音乐的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或4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音乐的节奏鲜明,流动 *** 较强,乐句之间很少有较大的停顿,多从“板”上起句,在“眼”上落句。节拍多为2/4或4/4,3/4的节拍较为少见。速度一般为中速或小快板,情绪明快、活泼、潇洒,旋律优美。
11、云南花灯音乐的调式多为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以五声 *** 的乐曲为主。
12、云南花灯的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等,后来又增加了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有的地方还使用了某些少数民族乐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