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生产队歌曲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七十年代生产队歌曲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的歌词
1、小螺号嘀嘀地吹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
2、《小鸭子》是一首由刘涛谱曲,刘涛填词,刘涛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小鸭子》中, *** 发行于2008-04-01,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3、小鸭子在2012年3月7日的 *** 音乐童谣榜上排名之一。
4、刘元演唱的《小鸭子》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儿童歌曲》中, *** 发行于2009-12-07,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二、谁能知道天上星星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这首歌,歌词
1、天上布满 *** 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 *** 的血泪恨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2、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 *** 的血泪仇千头万绪涌上了我心头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3、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地主逼他做长工,累得他 *** 浆瘦得皮包骨,病得脸发黄地主逼债好象那活阎王可怜我的爹爹把命丧
4、不忘那一年,北风刺骨凉地主闯进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帮说我们欠他的债,又说欠他的粮强盗狠心抢走了我的娘可怜我这 *** 飘流四方
5、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走投无路入虎口,给地主去放牛半夜就起身,回来落日头地主鞭子抽得我鲜血流可怜我这放牛娃向谁呼救
6、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 *** 闹 ***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三、不忘阶级苦 歌词
1、天上布满 *** 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2、万恶的旧社会 *** 的血泪仇,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
3、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
4、地主逼他做长工累得他 *** 浆,瘦得皮包骨病得脸发黄
5、地主逼债地主逼债好像那活阎王,可怜我的爹爹把命丧
6、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
7、永远跟着 *** 闹干 ***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8、《不忘阶级苦》是2005年发行的歌曲,由徐善云演唱
9、歌曲《不忘阶级苦》由歌手红歌红女子合唱组合演唱,收录在专辑《红歌红Ⅰ映山红》中
10、歌曲《不忘阶级苦》由歌手韦唯演唱。
四、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是怎么让社员出工的一家一家的喊吗
1、生产队期间,虽然谁家都没闹钟,但各家有个家的办法,按照集体规定俗成的时间,白天看太阳,夜晚观 *** 准得很。还有,几乎家家都养公鸡,家庭主妇以自家的公鸡叫几遍为信号起床做早饭,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至于下午出工,吃过午饭稍息片刻出发就是了!
2、另外,生产队也有明确的规章 *** 加以约束,在农忙的各阶段,还会派专人负责敲打击器或吹哨,哨音响过,社员们便会召之即来,迅速集结,统一行动了。
3、生产队时期,都会按排一个人在集中地方吊了敲打器或吹哨子!那时候人心齐,大家都自觉按时集体劳动!那时 *** 不行,产量不高!但田间地头和兴修水利设施创历史丰碑!
4、五六七十年代,多数以敲打器为主,由于农村缺电的队多,没有用广播的,相对集中的村有用铁皮喇叭喊,68年 *** 队下乡时,队里用一口古钟,挂在村中大树上,有绳子拉摆敲钟。
5、70年代初期,曾经下放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小乡村,干了5年,经历了生产队一年春夏秋冬农业劳动的全过程,加之当了两年的记工员,可以说对农活如数家珍,印入了脑际。
6、生产队130多亩地,23户人家,90多口人,分住在五六个小庄子,每个庄子大致是三到四户人家,也有的是独家一户,好在距离都不太远,村庄之间有个两三百米,大声说一下,也能听到到,真个是通信 *** 。队里男女劳力也有四五十个,外加一些半拉子的少年在暑假期间也跟着做一些简单的农活。
7、平时,每天一早由生产队长出门上路吼几声:“斗了!斗了!”这“dou”(去声,同“豆”)是本地的方言,是音而不是字,没有丝毫斗争的含义,而就是一个“干”的意思,在字典里还真找不出确切相符的字词来,纯属方言土语。比如问“斗饭了没?”就是问“吃饭了没有?”
8、听了队长的一声吼,顿时各个村庄的社员陆续出门,逐渐汇聚到要去的地里开始一天的劳作。一般说来,活儿都是头天散工时就布置了,张三一伙干什么,李四一伙干什么;男劳力干什么,女劳力干什么。有的活是大家一起干的,如割稻割麦, *** 秧薅秧,挑肥送肥,全队人一起下场下地;有的就要分工细化了。比如收割期间,稻麦割下后,有的摞铺子,有的捆把子,有的挑稻子,场上还有负责铺在地上,然后有人赶着老牛拉着石滚上来打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劳作,跟着时令做农活,社员们仿佛都知道自己的 *** ,队长三言两语就把第2天的活布置完了。
9、那时除知青们有手表外,队里只有一个小闹钟,由队长管着。每天早上,大家就像有生物钟定时的那样,在大致的时间段就等着队长那一声吼:“斗了!”由此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与忙碌。
10、其很简单,就是吹哨子,击打一块金属,社员很快集结,队长按季节活路,安排个别人去干特殊的活,剩余大部分人由队长或付队长带领去干大路活。然后社员按派的活回家拿工具出工。[微笑][中国赞][可爱][可爱]
11、这很简单,记得小时候我队里有个“瞎子小六”,单身,好像已经是四五十岁的样子,住在生产队的两间低矮的小屋里,他就负责队里社员的出工,收工。
12、吹哨子!清晨,人们还在熟睡之中,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划破清晨的迷雾,社员们都一骨碌地爬起来,去田里开早工割稻子了,跟部队一样迅速。
13、特别是在炎热的夏日,社员们盼着中间能歇息一会儿,望眼欲穿地盯着小屋里的瞎子小六什么时候能出来吹个哨子。
14、瞎子小六,夏天光着微驮的背,穿个短裤头,浑身晒得黝黑,像非洲人一般,光头在太阳底下油亮油亮的,远远看上去也好像在发光。
15、他从小屋出来了,站到田岸的高处,对着田间,几声有力稍长的哨子声一响,社员们纷纷在树荫底下喝点水,作个小憩。
16、瞎子小六的哨子放在他一个专门的地方,谁也不准去动它,旁边就是一台闹钟,什么时候出工,什么时候收工,他都听生产队长定的时间,吹起哨子来之一声是分秒不差。
17、瞎子小六吹哨子在我们整个村子里也是出了名的。他吹哨子一直到分田到户才完成历史使命,自己年纪也大了,作为队里的“五保户”,进了镇上的敬老院,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18、关于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是怎么让社员出工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会有很多 *** ,但绝对不是每家每户去喊,那是不可能的。上工的时间,都是事先就定好的,社员们会准时出工,晚点是要扣工分的。至于社员们是如何掌握时间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各时期、各地区会有所不同。
19、在我地区,上下工的具体时间需要视情况而定。农忙时节,任务紧迫,会早一些或晚一些,有时还会有夜战。如果是炎热时节,早上开工会更早,到太阳最毒时就放工了。我所在村子,几乎家家都有座钟或挂钟,社员们据此掌握时间。另有一些人依据手表来掌握时间。如果再早一些,钟表没有普及,那么生产队会在一 *** 置挂一口大钟,有专人负责敲钟。
20、到后来,大多数地区都按装了有线喇叭。每天会按时广播。记忆里,每天早上,广播里响起的之一首歌曲就是《东方红》。非常熟悉和亲切!
21、广播喇叭会准时播报时间,给社员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闲暇之余,社员们还可以听听歌曲、相声等曲艺类节目。
22、如今回想起那个年代,仿佛就在昨天,非常清晰。
23、这件事我很清楚,队长站在大街上喊几嗓子社员们就出工了,通过集体规定:日出出工,日落散工。人人遵守。
24、生产队长真有放开嗓子喊出工的,但大多数是敲钟和有线广播的形式招呼出工。晚上评工记工。
关于生产队歌曲,七十年代生产队歌曲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