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败将成语这个问题,残兵败将是成语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败将的词语败将的词语是什么
败将的词语有:残军败将,败家子,甘败下风。
败将的词语有:残兵败将,手中败将,兵败将亡。2:注音是、ㄅㄞ_ㄐ一ㄤ_。3:拼音是、bàijiāng。4:结构是、败(左右结构)将(左右结构)。
败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败将bàijiàng。(1)败军之将,即吃了败仗的将帅,指竞争中的负方。
⒈战败的将领。引《北史·麦铁杖传》:“_帝_命平壤道败将宇文述等百_人皆为执_,王公以下送至郊外。”
败将(漫画专有名词)出自陈某的三国漫画《火凤燎原》,是一个佣兵、刺客组织,效力于山(山无陵)家,与残兵相对。败将(汉语词汇)败将,汉语词汇,拼音:bàijiàng释义:指战败的将领。多用来指比试中比输的一方。
拥城败将死蜗缩优容败将频旗下可闻诛败将
残兵败将残军败将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信将疑甘败下风将门有将手中败将
1、敌人的残兵败将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2、赤壁之战曹 *** 中计惨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3、服务器失败将造成灾难 *** 后果,因为没有正式的或记录好的过程用于自动备份相关服务器 *** 。
4、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敌人的主力已被消灭,只剩下些残兵败将了。
5、覆水难收,我军捣毁了敌司令部,那些残兵败将还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败将的详细信息
二、兵败的四字成语
1、败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2、出处:唐·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3、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4、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5、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6、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 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7、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8、出处:宋·无名氏《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9、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10、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 *** 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11、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12、出处:《吕氏春秋·忠廉》:“若此 *** ,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13、残兵败将残余的 *** ,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14、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15、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16、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17、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18、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9、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20、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 *** 得在英雄之列。”
21、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22、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23、成王败寇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24、出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25、垂首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同“垂头丧气”。
26、出处:《 *** 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27、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28、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29、打落水 *** 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30、出处: *** 《坟·论“费厄波赖”应该缓行》:“至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
31、大败亏轮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32、蹈袭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33、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34、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35、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36、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 。
37、覆车之轨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38、出处:汉· *** 《清盗源疏》:“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却冀长存,非所敢闻。”
39、覆车之鉴覆:倾覆;鉴:镜子。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40、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隗器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41、覆车之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42、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43、覆舟之戒 *** 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44、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45、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46、出处:《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47、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48、好骑者堕惯于骑 *** 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49、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50、后车之戒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51、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五十二回:“秦王道:‘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重。’”
52、灰心短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同“灰心丧气”。
53、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54、出处:明·吕坤《 *** 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55、灰心丧意犹言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56、焦熬投石焦熬:指在火上久烧变脆的东西。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57、出处:《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58、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59、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0、亢极之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61、出处:《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晋书·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62、亢龙有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63、出处:《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 、溃不成军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65、出处:姚雪垠《李自成》之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66、敛手待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67、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68、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69、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70、卵与石斗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71、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72、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73、出处: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74、满盘皆输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75、骑者善堕惯于骑 *** 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76、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77、棋输先著指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78、棋输先着谓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79、器满将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同“器满则覆”。
80、器满则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亦作“器满将覆”。
81、前车可鉴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82、出处:《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 *** 成,前车可鉴。”
83、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84、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85、前覆后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86、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87、前辙可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88、全军覆没整个 *** 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出处:《旧唐书· *** 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全军覆没。”明·许仲琳《 *** 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 *** 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90、全军覆灭整个 *** 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91、出处:明·许仲琳《 *** 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 *** 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 、如鸟兽散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93、出处:《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94、若卵投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
95、出处:《汉书·刑法志》:“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96、铩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97、出处: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98、善骑者堕惯于骑 *** 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99、出处:《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100、身败名隳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101、身败名裂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102、出处: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 *** ,故人长绝。”
103、身废名裂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104、失之东隅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105、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06、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107、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108、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09、束手待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110、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111、束手待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11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113、束手就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114、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115、束手就殪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同“束手待毙”。
116、螳臂当车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117、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118、螳臂当辙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119、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120、螳臂挡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121、出处: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122、螳螂奋臂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123、出处:唐·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124、螳螂拒辙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125、出处:唐·刘知几《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126、投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127、瓦解冰泮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128、瓦解冰销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同“瓦解冰泮”。
129、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 *** 。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 *** 。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130、出处:宋·杨 *** 《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131、西台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 *** 之痛。
132、出处: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133、行成于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134、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135、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36、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137、壹败涂地指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138、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139、以指挠沸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140、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141、鱼惊鸟散指像鱼腐 *** 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142、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143、鱼溃鸟离指像鱼腐 *** 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144、出处:《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145、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146、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147、出处: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148、雨零星乱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149、出处:明·施耐庵《 *** 传》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赶了一直,赶不上,呼延灼自投东北上去了。杀的大败亏输,雨零星乱。”
150、雨零星散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151、出处:明·施耐庵《 *** 传》之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152、折戟沉沙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153、出处: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朝。”
154、辙乱旂靡形容 *** 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155、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 *** 溃败逃窜。
156、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7、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158、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159、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160、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161、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162、出处:清·萧山湘灵子《轩亭冤》卷上:“依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乎权文,劝戒女子。”
163、转败为成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同“转败为功”。
1 *** 、出处:《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165、出处:汉·贾谊《新书·铜布》:“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166、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167、坐观成败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168、出处:《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169、坐视成败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
170、出处:《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171、兵败如山倒兵: *** 。形容 *** 溃败就像山 *** 一样,一败涂地。
172、出处:《北洋军阀 *** 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173、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74、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175、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176、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177、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178、出处:明·兰陵笑笑生《 *** 词话》第九十八回:“咱们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落泪。”
179、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80、出处:《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181、好了疮疤忘了痛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182、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183、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184、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18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86、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187、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88、出处: *** 《 *** 之一次 *** 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90、出处:元·纪君祥《赵氏 *** 》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191、成则为王,败则为贼旧指在争夺政 *** 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 ***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十一回:“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193、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194、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七:“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19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196、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198、出处: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19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200、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残兵败将的意思
1、成语发音:cán bīng bài jiàng
2、成语解释: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 *** 。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3、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4、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用于指被击溃的 *** 或势力
5、成语正音:将,不能读作“jiānɡ”。
6、近义词:散兵游勇 残军败将
7、成语例句:侯匪又转向那一撮残兵败将动员起来。(曲波《 *** 雪原》三七)
四、败将的成语败将的成语是什么
败将的成语有:手中败将,残军败将,残兵败将。
败将的成语有:将门有将,将信将疑,残军败将。2:拼音是、bàijiāng。3:结构是、败(左右结构)将(左右结构)。4:注音是、ㄅㄞ_ㄐ一ㄤ_。
败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败将bàijiàng。(1)败军之将,即吃了败仗的将帅,指竞争中的负方。
⒈战败的将领。引《北史·麦铁杖传》:“_帝_命平壤道败将宇文述等百_人皆为执_,王公以下送至郊外。”
败将(漫画专有名词)出自陈某的三国漫画《火凤燎原》,是一个佣兵、刺客组织,效力于山(山无陵)家,与残兵相对。败将(汉语词汇)败将,汉语词汇,拼音:bàijiàng释义:指战败的将领。多用来指比试中比输的一方。
拥城败将死蜗缩琉球败将夜 *** 北地败将军
手中败将残军败将败将残兵残兵败将败家子败军之将兵败将亡甘败下风
1、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敌人的主力已被消灭,只剩下些残兵败将了。
2、覆水难收,我军捣毁了敌司令部,那些残兵败将还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3、剩下的残兵败将,夹着短尾巴,一溜烟逃得不知去向了。
4、敌人的残兵败将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5、赤壁之战曹 *** 中计惨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败将的详细信息
五、残兵败将的意思残兵败将的解释残兵败将接龙
1、成语发音:cán bīng bài jiàng
2、成语解释: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 *** 。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3、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4、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用于指被击溃的 *** 或势力
5、成语正音:将,不能读作“jiānɡ”。
六、形容战败的成语有哪些
兵挫地削,残兵败将,残兵败卒,覆车之战,败军之将,割须弃袍,弃甲倒戈,丢盔弃甲。
1、兵挫地削 [ bīng cuò dì xuē ]:挫:失败;削:割。 *** 战败,土地被分割。
2、残兵败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残余的 *** ,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出自《明成化说唱词话》:“关公、周仓便走;引残兵败将;直走到玉泉山下。”
3、残兵败卒[ cán bīng bài zú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 *** 或势力。
4、覆车之戒[ fù chē zhī jiè ]:比喻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出自《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5、、败军之将[bài jūn zhī jiàng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6、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áo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7、弃甲倒戈 [ qì jiǎ dǎo gē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8、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OK,关于败将成语和残兵败将是成语 *** 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