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是不是巴渝文化之乡(阆中春节文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阆中是不是巴渝文化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阆中春节文化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阆中,古城之魂仍在
  2. 介绍一下有关阆中的风土人情
  3. 阆中的特产是什么

一、阆中,古城之魂仍在

1、中国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2、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徽州古城,

3、以及“阆苑仙境, *** ”——

4、现存近两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阆中古城,山环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 *** ”之美誉。

5、“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 *** 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6、——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7、阆中老观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德志正在表演具有巴渝舞遗风的巴象鼓舞。阆中曾为巴国国都,巴汉文化在此交融,源远流长。

8、作为古国旧都,地处巴蜀要冲的阆中历史悠长、遗迹众多,地理环境、 *** 民俗等因素造就了独属于此的文化生态;而城市的兴起、现代化的到来,却无可避免给这座古城带来各种各样不可言说的影响。斗转星移,人不再,物亦难存。

9、所幸在时代的进程中,历史传承的文化仍停驻在这座城市的血液中,绵绵不绝。是内核,是灵魂,体现在古城的一处处细节中。

10、阆中老观镇三谯广场,舞龙舞狮,热闹非凡。

11、农历二月初二是老观古镇春节中最为热闹的一天,各类民俗活动竞相登场。

12、老观场场址,原为古奉国县城的遗址。2019年2月,我于阆中老观古镇赶集时拍到此图,前景是赶集的人群,背着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背篼;背景是一张年轻夫妇的婚礼照片。

13、阆中洪山镇,摩托车后视镜中的车主。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这种情景已逐渐淡出人们生活。

14、阆中学道街贡院广场,午后阳光明媚,阆中城里父老乡亲 *** 于此,聊天、打长牌。长牌历史悠久,玩法变化多样,趣味横生。

阆中是不是巴渝文化之乡(阆中春节文化)-第1张图片-

15、千佛镇吊脚老茶馆,光线昏暗,用旧的原木栏杆泛着微光,熟客们喝茶聊天,气氛闲适而慵懒。

16、阆中,更像是一个符号,是居民精神力的汇集;是象征物的荟萃;是数 *** 积累的浓缩。我在这个符号下生长,又在数年后,以影像为媒重新审视它。在个人化的经历中, *** 曾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我把握美的尺度。这份自父辈延续的尺度也成为我观察的初衷。

17、 2016年4月21日,摄于我的家乡阆中妙高镇。图为我 *** 83岁生日宴那天,摆下坝坝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18、(※坝坝宴,也称九大碗流水席,是四川地区传统特色菜肴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

19、学道街贡院广场上,人们在 *** 澎湃的伴奏下,踢腿摆臂,摇曳身姿,成为街头独特风景线。

20、在阆中,自然与人文两股力量彼此相长,以一种和谐的状态存在。山河朦胧而秀丽,像极了隽永的山水画卷。

21、生存的痕迹刻上民居,错落有致的排列,折射出这片西南福荫之地如何让众生繁衍生息。人声鼎沸处,芸芸众生的经历都值得被翻阅、被记录,每一个时间切片都是生活标本。

22、阆中古城下新街,一对80多岁老年夫妇。

23、 2014年4月摄于阆中河溪渡口,一位年轻姑娘穿着时尚衣服走下渡船,巧笑嫣然。河溪渡位于嘉陵江中段,曾为扼守阆中的护城七关之一。随着城市发展,渡船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出行要求;同年7月嘉陵江三桥正式开通,河溪码头停运。

24、“春节老人”是阆 *** 有的传承,这位白发老人便是汉初参与《太阳历》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之化身。2004年,国际小天体命名 *** 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25、摄于古城新街——现场绘也叫画现场,这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26、仅仅是真实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就足以动人。正如作家蒋蓝所说:

27、“阆苑文化的最动人之处,在于天、地、人之间神秘而敞开的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所形成的生活气场和文化氛围。”

28、老观古镇街上卖锅边馍的中年妇女。

29、在阆中,新的元素不断兴起,旧的传承却仿佛从未断开。现代化的进程催促着个体与集体向前奔跑,阆中却以一种滞后于主流的姿态凝固了诸多传统。

30、阆中的川北灯戏,农民也称它是“喜乐神”

31、在缓慢的生活节奏中,舞龙舞狮、川北皮影,匠人精神在时间中沉淀。老一辈人手把手将传承留给新人,年轻 *** 将这份热爱继续传递。

32、川北皮影拥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顶桂冠。

33、千帆过尽,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细微小节,阆中都有诸多值得述说。变或不变,这片停留在我年轻时记忆里的土地,仿佛从未离开。

34、在艺术家的创意下,高达三米多的川北皮影伫立于苍茫古道,仿佛眺望着古与今、城与人。在阆中,新的元素不断兴起,旧的传承却仿佛从未断开。

二、介绍一下有关阆中的风土人情

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阆中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遗存灿若群星,极具开发潜质。主要表现为:

阆中古城三面水绕,四边山环,尽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古城”。

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之久,转战驰骋,最后魂归阆州,留下 *** 遗址,传说佳话无数。

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发明浑天仪,举世瞩目。东汉任氏父子,周氏祖孙三代,醉心天文,成果丰硕,辉耀一时。

―--科举文化。清朝初年,阆中代行省会17年,四川乡试(“省试”)在此共举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举行。现存清 *** 棚,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 *** 的珍贵历史见证。

道教、 *** 、 *** 教、 *** 教都很早在阆中传经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斓的 *** 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朴素典雅,各种窗雕、饰物、器具精美绝伦,巴渝舞、皮影、灯戏等民俗活动让人叹为观止。

在四川省阆中市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经成为人们招待客人、消除疲劳的又一个好去处。

来到醋澡堂里,看到的还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们平常洗澡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阆 *** 别推出的一种保健醋,专门用于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压,治疗皮肤病,还有益于减肥。

一个大木桶装着满满一桶热水,看着紫红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闻着一丝丝酸酸的醋香,让皮肤沉浸在惬意和懒散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钟后,服务员会给撒上一些玫瑰花,让人真正领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种难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盐多醋”的养生名言。古城阆中更是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 *** ,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 *** 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 *** 部和33军军部。 *** 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 *** 年列为全 *** 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 *** 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 *** 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 *** *** 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子、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片。 *** 还将乡村一批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城南一条带,城北两个片,城外苦干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1987年11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在阆中召开,会议对阆中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名城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 4月,国家 *** 专家在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交流会上,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发表 *** ,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古城的保护、改造、打造已初见成效。

现在,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境内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 *** 大 *** "中被毁,原本12层,高32米,现仅余6层)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 *** 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之一 *** ”锦屏山公园等等。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 *** 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 *** 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 *** 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 *** 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之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园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 *** 。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给风测向定级定向,预测旱涝灾害,很有成就。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阆中 *** 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 *** 、 *** 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 *** 教、 *** 教又相继而来, *** 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 *** 教的圣地 *** 寺、巴巴寺, *** 教遗迹 *** 堂,西南更大的 *** 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 *** 洞, *** 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 *** 文化遗迹,全国罕见。

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 *** 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 *** 、 *** 、 *** 、 *** 等老一辈 *** *** 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 *** 国将军,有的在 *** 政军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据统计,在历次 *** 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 *** 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三、阆中的特产是什么

保宁压酒是阆中所独有的传统名酒,又叫“陈年压酒”,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压酒酒曲是用天麻、肉桂、枸札、半夏曲、砂仁、白叩、大枣等百余种中 *** 制成,将这种酒曲放入浸蒸的原粮(主要是红高梁)里,经过固体发酵,获得压酒基础酒。...

银河地毯为四川省阆中银河地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是全国100家更大工艺美术制造企业之一。银河牌地毯、挂毯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科技,经设计、化染、织造、剪片、整理等工序精制而成,图案新颖,古朴典雅,色泽稳固,高档华贵,融中国几 *** 历史文化和现代流行色彩于一体,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传统风格,被欧美客商誉为“东方软浮雕”,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蝉联两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飞酒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张飞镇守阆中时,阆中人民安居乐业,用五谷杂粮酿造美酒。据说张飞就是喝这种酒打败了魏国大将张合的,有“桓侯不厌醉千场”的故事流传。现在的张飞酒融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精酿而成,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绵长,在“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上倍受中外人士青睐。...

张飞牛肉是四川阆中牛肉加工厂的传统美味之一,色、香、味俱佳,这种干牛肉早在40年代就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因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外黑内红,故称“张飞牛肉”。剖其横格,轻撕切面,如银丝松针相联,细细咀嚼,其味无穷。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

纺纱织布是阆中传统工业。 *** 时期,阆中已有多家棉织厂,土纺土织则遍布农村。纺纱使用竹木混制单绽手纺车。织布使用木架织机,有幅宽约40厘米和80厘米两种规格,一人一机,脚踩手拉,所织土布除内销外,还远销陕、甘、宁、青等省,人称保宁府布。...

保宁半夏曲,系清嘉庆年间阆中 *** 师缪海法研制。该 *** 按古秘方配用20余味中 *** 精工制成,对老人小孩久咳不愈、顽痰不化等重症有奇效。...

*** *** 20年来,阆中畜 *** 有了巨大发展,猪、牛、羊、鸡、鸭、鹅、兔产量猛增,为了外销这些肉食产品,肉食冷冻企业便应运而生。阆中更大的肉食冷冻企业为四川光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年产值已达1.5亿元,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被外经贸部批准自营出口,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大量销往 *** ,并在 *** 设立了中国四川光路哈巴分公司。该企业被列为全国500家大型民营企业第170位。...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 *** ,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用酵母发酵而不用碱,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馍....

保宁醋厂生产的保宁牌醋是我国传统佐餐、调味品,系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因产地阆中为历史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名。1915年保宁醋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保宁醋以麸皮、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古传秘方配置60多钟 *** 材制曲发酵,取松华井泉水精酿而成,酸中...

关于阆中是不是巴渝文化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阆中 巴渝 是不是 春节 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