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送春之乡在那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送春古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中国的兰花之乡在那
春兰又称草兰、山兰、朵香,简称兰,古人称其为弱脚。产兰山区乡民称其小兰。
春兰是中国兰中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栽培历史较久,选育园艺栽培品种最多的兰花。它株体小,叶片较细狭,花梗直立,高约6—25厘米,开l朵花,古人称一茎一花为兰。少数开双花的称并蒂兰,意为吉祥。春兰株体虽小,花朵却较大,花朵展绽直径一般为4—6厘米,更大直径可达8厘米。花色通常以绿色和黄绿色为主,花被上有紫红色条纹或斑点。花期约一个月(2月中旬至3月中旬)。多数春兰具有芳香,人称幽香。
春兰因产地不同而各有特征,可分为江浙春兰、河南春兰、湖北春兰、云、贵、川内地春兰、南方春兰等大类。
春剑主要资源区在四川和贵州。春剑株形高大,叶宽1—2.2厘米,叶长40-100厘米,叶质似春兰,叶型雄伟。花期亦与春兰同期,一梗着花2至5朵,花朵绽展直径4—8厘米,花色丰富多彩,花瓣质地较薄瓣上隐纹明显,具有较好的幽香。植株强壮一般有叶片5—10片。根系粗大强壮。传统名种有“大红朱砂”、“银杆素”、“隆昌素”、“西蜀道光”等。近年选出大量的新品种形成川兰特色。
又称小雪兰、卑亚兰。分布区域很狭,仅在我国云南西部和 *** 高山地区有原生种。
莲瓣叶片细狭,叶长为50—80厘米,叶宽0.5—1.2厘米。叶片丛生6—9片,假球茎小,直径一般仅为1厘米左右,但根却粗壮,直径粗达0.5厘米左右。花梗直立细圆挺拔,着花2—3朵,花瓣较薄,花被上隐条纹明显,花朵展绽直径约为3.5—6厘米。萼片披针形,花瓣呈长卵形,唇瓣下宕反卷。花期在1—3月,花朵绽开,香气馥浓又飘逸。 *** 品种有“大雪素”和“小雪素”。莲瓣兰花色以白如雪而著称,与碧绿亮丽的叶片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又称九华兰、九节兰、九子兰、产兰山区乡民称高兰、大兰、牛兰、上兰。古人称一茎九花为蕙,也称蕙花而不称蕙兰。少数地区称夏兰或送春。
蕙花株体一般较高,叶5-13片,叶长约35—80厘米,叶宽0.5—1.5厘米,叶片脉纹粗多而明显,叶缘锯齿明显而较粗,假球茎不明显。花梗直立,梗径粗者1厘米,细者如线香,高挺齐叶架或出叶架,一般高约35—80厘米。着花5—30朵。花朵展绽直径约3.5—8厘米。花色多黄绿或翠绿,舌办上有绿丝绒苔,上缀许多紫红色点块,花期在原产地为4—5月初,偶有在秋季再开一次花。蕙花分布较广,秦岭以北也有分布。原生地海拔高于春兰,比较耐寒、耐干、喜阳。
各地所产蕙花其叶形、花质略有差异,以产地分为江浙蕙花,安徽西部和湖北蕙花,云、贵、川内地蕙花和南方蕙花等。
通常称建兰,又称夏兰、秋兰。也有人称玉花兰,骏河兰、雄兰、雌兰。四季兰并非四季均开花,一般初花期为6月起至寒露止,其间能多次开花。
四季兰产地较广,我国北纬30°以南的山林间皆有,一般群生于海拔300—400米的混交林中,由于产地广,加之栽培历史悠久,各地所产的四季兰其株形各不相同。有人将其分为众多系列。如:骏河系、玉真系、雄兰系、雌兰系、玉枕系、素心系等。
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墨兰叶阔,一般宽达2—4.2厘米,长约25—80厘米。2—5片叶着生于假球茎上。假球茎较大,直径为1.5-2.5厘米。叶富光泽,横断面呈浅“y”字形或叶面平展,叶缘通常无锯齿。花梗直立,一般都高出叶架。总状花序,着花5-20余朵,花朵展绽直径约2.5—5厘米。萼片和花办通常为狭披针形,唇办下垂反卷。花色多呈淡紫褐色,缀有深紫褐色条纹。花期自晚秋至翌年2月,具甜香味香气。
墨兰生长于我国北纬26°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 *** 、江西、云南、海南、四川和贵州南部等地,各地所产墨兰各有特征,依其特征可分为 *** 报岁兰,大明系墨兰,广东墨兰,云南墨兰,江西墨兰等
二、《送春》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 MP3 *** *** 百科文库帮助|设置
《送春》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悬赏分:0|离问题结束还有 13天 21小时|提问者:Misvf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 *** 还能输入 9999字 *** *** 删除 *** *** 地图删除地图 *** *** *** 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送春朱弁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像苏武一样,被拘留十五年。②风烟节物,和春天相适应的自然风物。③褚衣,棉衣。④君,指春天。【简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和眷念之情,婉转 *** ,有晚唐诗人的风格和情调。“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塞北三月又怎样呢?有人说“天春不见花”,有人说“ *** 未曾看”,都说得太抽象。而朱弁以“恋褚衣”极写塞北的风寒,以小桃“花初见”和弱柳“絮未飞”说其姗姗来迟,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就把塞北春天来迟去速的特点具体地勾勒出来。诗人倘若只是勾勒出塞北春天的特点,这首诗也就不屑一提,关键的是诗人将对塞北春天的描写和对故国的忠贞与眷念之情融合在一起,达到“妙合无垠”的境界,使这首诗富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志气节 *** ,顿时身价百倍。回答者:先天下之忧而|七级| 2011-3-13 18:30
三月三十,这是春季的最后一天了,美好的 *** 就要别我这个苦吟的诗人而去。那么就让我不睡觉与你一起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刻吧。还未到报晓的钟声响起来时,总还是春天。
这首诗极力抒写的是“苦吟”诗人不忍送春归去,但也无计可留,只有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一刹那时光,也是值是珍惜的。语言明畅、自然,因此读起来会感到亲切自然
三、打春的诗词
——唐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贺知章的《咏柳》形象的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应为剪刀催”虽然没有《咏柳》如此有名,但“春风似剪刀”的比喻确实如出一辙的形象、有趣。
——唐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高骈的《对雪》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代白居易的《夜雪》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正如这首诗中“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写的一样,都是 *** 忽迎雪后的美景。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古时候劳动人民每到立春时节,就要举行“打春牛”习俗,又称为“鞭春”。所谓的“春牛”,又称“土牛”,也就是这首诗中的“泥牛”,是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在立春前一天,百姓设坛祭祀,抽着彩鞭赶着“春牛”回到县衙门,县衙设好酒水以作供奉。老百姓则牵着“春牛”载歌载舞,祈求丰收。
立春日正午时分,县衙官员要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 *** 来年丰收。
立春日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做春饼、生菜,称之为“春盘”,寓意着春天来了,即是诗中所说的“生菜挑来叶叶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古代时候立春日有做春饼、生菜的习俗,称之为“春盘”,寓意着春天来了,即是诗中所说的“春日春盘细生菜”。立春这天,漂泊无依的杜甫不禁感慨万千,春天来了,又漂泊了一年。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青帝,据说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这句诗中 *** 春天。春天来了才会有“暖风”,才会有“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jiǎn)绿杨丝”般红红绿绿的色彩。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人日,是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北史·魏收传》引董勋答问礼俗曰:“(农历)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称之为“人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北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这首词作于公元1099年,也就是苏轼在惠州被贬海南儋州后所作,是一首咏春词。虽然被贬,但作者秉承自己乐观的态度,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 *** 。
这首诗中的“春牛”即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土牛,“春杖”则是鞭打土牛的鞭子,“春工”寓意春天,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所以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春幡”即指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小彩旗,标示春的到来,“春胜”则是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
这一句“野老不知春”将一个远离尘世的诗人形象站露出来。王维有“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宜”诗句,相信每一个把自己当做“野老”的人才是真正的看透红尘的真隐士!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这首《立春日》恬静的风格中透着淡淡的愁苦,作者年华已高,青春不在,面对着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春天,仍也免不了自我感伤。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南宋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陆游一辈子都想上 *** 杀敌,可一辈子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反而在 *** 中浮浮沉沉一辈子。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被外放镇江认通判,之后又经历改任隆兴通判、免职还乡、重新起用,在1169年在故乡接到任命被派往夔州做通判,因久病体弱直至1170年五月出发,十月抵达任所。
这首词便是1171年陆游在夔州任上立春之时所作。“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充满了心酸苦楚。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翻译: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草木是更先知晓。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翻译: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翻译: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翻译: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翻译:残雪同冰棱一同悄悄的融化化作水滴,柳梢偷偷的发芽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宋朝施枢《立春·彩胜飘春上鬓蓬》
这是一首极有朝代感,又很有节日气氛,人间气息欢快的立春诗。
在宋朝,立春是这个重大的节日,男女头上都会带着彩带彩旗和标志立春的吉祥饰品,人人如此,在春风里,锦带飘飘, *** 美丽。踏青登高,倚栏张望,笑语不绝。
一度春来一度新,夕阳花坞净无尘。负暄孤坐松根石,细看横枝间绿筠。
——宋朝·释绍嵩《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一度春来一度新》
立春之美,在于万象更新,是万木出芽,欣欣向荣的季节。宋朝的和尚有文化的也多,他们选择了自己的 *** ,选择了一种清贫的生活,但同时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东风来从几 *** ,雪拥江梅未放花。忽见土牛惊换岁,始知 *** 到天涯。
——宋朝王庭珪《窜居夜郎雪中杜门数日不出忽郡中送春(傅校春下有牛字)来始知今日立春》
虽然夜郎到现在没有定论,但一般都认为是在四川或者贵州一带的山区。他是被流放到这里,因为遇到雪,所以滞留几日。忽然接到了郡中送来的福字,而且福字下有牛。他这才发现,原来是立春到了。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 *** 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
王冕是元朝草根画家和诗人,但是他的诗画可不草根,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在现实中炉火纯青的运用。
才见春归春又来,春风如旧鬓毛衰。梅花未放天机泄,萱草先将地脉回。渐老光阴逢世难,经年怀抱欲谁开。孤云渺渺亲庭远,长日斑衣羡老莱。
——明朝王守仁《立春二首·其一》
春天去得不远,它又回来了。怎么理解才见春归春又来?因为农历十月也叫小春,才过了两个月,就是立春了,春天自然是没有走远,转头就回来了。这是古人热爱春天的表现,但凡能够和春天沾边的,绝对不错过。
春来了。孤根矫树花开早。花开早。水村山郭,嫩红晴晓。陇头何处鳞鸿香。一枝欲寄行人少。行人少。大江南岸,北风低草。
——《忆秦娥·春来了》宋朝·黎廷瑞
春来了,古代的“了”是用“鸟”的音,是一种笃定和确定,是一种宣告和完成。春天终于回来了。那嶙峋的梅花,孤根老树,开在最早的春天呀。
这里诗人用了顶针格的手法,表达了春天回来的激动连绵的心情。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宋朝施枢《立春·彩胜飘春上鬓蓬》
这是一首极有朝代感,又很有节日气氛,人间气息欢快的立春诗。
在宋朝,立春是这个重大的节日,男女头上都会带着彩带彩旗和标志立春的吉祥饰品,人人如此,在春风里,锦带飘飘, *** 美丽。踏青登高,倚栏张望,笑语不绝。
一度春来一度新,夕阳花坞净无尘。负暄孤坐松根石,细看横枝间绿筠。
——宋朝·释绍嵩《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一度春来一度新》
立春之美,在于万象更新,是万木出芽,欣欣向荣的季节。宋朝的和尚有文化的也多,他们选择了自己的 *** ,选择了一种清贫的生活,但同时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东风来从几 *** ,雪拥江梅未放花。忽见土牛惊换岁,始知 *** 到天涯。
——宋朝王庭珪《窜居夜郎雪中杜门数日不出忽郡中送春(傅校春下有牛字)来始知今日立春》
虽然夜郎到现在没有定论,但一般都认为是在四川或者贵州一带的山区。他是被流放到这里,因为遇到雪,所以滞留几日。忽然接到了郡中送来的福字,而且福字下有牛。他这才发现,原来是立春到了。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 *** 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
王冕是元朝草根画家和诗人,但是他的诗画可不草根,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在现实中炉火纯青的运用。
他说,冬至我就知道,春天是从地底开始回归,但是只有到了立春,你才会看到春天的浩大。
才见春归春又来,春风如旧鬓毛衰。梅花未放天机泄,萱草先将地脉回。渐老光阴逢世难,经年怀抱欲谁开。孤云渺渺亲庭远,长日斑衣羡老莱。
——明朝王守仁《立春二首·其一》
春天去得不远,它又回来了。怎么理解才见春归春又来?因为农历十月也叫小春,才过了两个月,就是立春了,春天自然是没有走远,转头就回来了。这是古人热爱春天的表现,但凡能够和春天沾边的,绝对不错过。
——唐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贺知章的《咏柳》形象的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应为剪刀催”虽然没有《咏柳》如此有名,但“春风似剪刀”的比喻确实如出一辙的形象、有趣。
——唐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高骈的《对雪》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代白居易的《夜雪》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正如这首诗中“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写的一样,都是 *** 忽迎雪后的美景。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古时候劳动人民每到立春时节,就要举行“打春牛”习俗,又称为“鞭春”。所谓的“春牛”,又称“土牛”,也就是这首诗中的“泥牛”,是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在立春前一天,百姓设坛祭祀,抽着彩鞭赶着“春牛”回到县衙门,县衙设好酒水以作供奉。
老百姓则牵着“春牛”载歌载舞,祈求丰收。立春日正午时分,县衙官员要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 *** 来年丰收。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古代时候立春日有做春饼、生菜的习俗,称之为“春盘”,寓意着春天来了,即是诗中所说的“春日春盘细生菜”。立春这天,漂泊无依的杜甫不禁感慨万千,春天来了,又漂泊了一年。
四、《送春》(北宋 王令)的赏析
1、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3、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 *** 的 *** ,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4、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 *** 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5、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 *** 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6、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 *** )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送春之乡在那和送春古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