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之乡在哪里 通江县红军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4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红军之乡在哪里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通江县红军之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巴中为什么被称为红军之乡
  2. 红军长征出发地牛田红色名村 *** 在哪里
  3. 长征出发地点在哪里
  4. 通江的“红军之乡”称号怎么来的求大神帮助
  5. 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哪

一、巴中为什么被称为红军之乡

1、巴中为什么被称为红军之乡

因为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是川陕 *** 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市的红色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全市有不可以移动的 *** 文物382处,被称为“中国 *** 的露天博物馆”,包括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等 *** 遗迹。

2、因为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是川陕 *** 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市的红色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全市有不可以移动的 *** 文物382处,被称为“中国 *** 的露天博物馆”,包括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等 *** 遗迹。

3、巴中市不可以移动的382件 *** 文物主要分布在巴州区和通江县境内。

4、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于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5、巴中市境内有光雾山、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诺水河、恩阳古镇等景点,其中有多个国家4 *** 旅游景区和国家5 *** 旅游景区。

二、红军长征出发地牛田红色名村 *** 在哪里

1、红军长征出发地牛田红色名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牛田村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永新、井冈山、泰和、遂川四县(市)的交界处,是一块四周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盆地。这里距离永新县城大约35公里,交通便利。

红军之乡在哪里 通江县红军之乡-第1张图片-

2、在红军长征历史中,牛田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934年8月7日, *** 、萧克、 *** 率领的红六军团9700余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离开湘赣苏区,开始突围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还是红色闽赣省委的发起地。在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了红军重要的活动区域,常驻的红军达数百上千人。红军在这里设立了兵站、修枪所、军械库和红军医院等设施,为长征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医疗保障。

3、牛田红色名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不仅有红军村、高士山等景点,还有以永新重大的红色历史故事、人物为题材的“传承红色基因”景观带。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既能够让人们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又能够感受到浓郁的 *** 氛围和红色文化。

4、总之,红军长征出发地牛田红色名村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三、长征出发地点在哪里

1、之一支部队: *** 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长征之一渡:于都

1934年10月10日晚, *** 各 *** 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分别从福建的长汀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往于都集结。10月17日至20日, *** 红军主力等从于都河(贡水)的8个渡口渡河,开始长征。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历时1年,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出发时人数为8.6万人,到达陕北只剩约7千人。

2、第二支部队:红25军,长征出发地:河南罗山何家冲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奉 *** 副 *** *** 的命令,由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成为之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近万余里。出发时人数为2980多人,10月19日,与到达陕北的 *** 红军会师时为3400余人。

3、第三支部队: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四川苍溪

1935年5月,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四川苍溪县塔山湾(现更名为“红军渡”)等地渡过嘉陵江向西出发,策应 *** 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8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近1年半,途经4省,曾三过草地,行程1万余里。出发时为8万余人,到达陕北剩3.3万人。

4、第四支部队:红2.6军团(后称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湖南桑植

1935年11月19日,在 *** 、 *** 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两军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10月22日到达宁夏会宁的兴隆镇、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11个月,途经8省,行程1.6万余里。出发时共2.1万人,到达陕北剩1.3万余人。

四、通江的“红军之乡”称号怎么来的求大神帮助

通江,传统光荣。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以通江为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川陕 *** 根据地,县城诺江镇即是当年川陕苏区首府。当时全县仅有 23万人口,就有5万余人参加了红军,到全国解放时,仅 *** 20000多人,通江人民为中国 ***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设于县于文庙。此庙背抵炮台山,前临诺水。由大成殿、万仞宫墙、东西西庑及戟门、泮池等若干建筑物组成。明景泰三年(1452)县令周南于旧基重建。造型凝重,结构严谨,穿斗屋架,石柱板壁,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屋面琉璃生辉,房脊雕龙嵌凤。整个建筑占地约 *** 0平方米,高墙重门,巍峨屹立。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 *** 部驻此。1982年12月18日,在纪念红四方面军入川50周年之际,正式辟为川陕 *** 根据地军史陈列馆

五、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哪

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何最后归结瑞金为红军长征总的出发地。这首先源于 *** 的总结:“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367天……,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 的话一锤定音,把红军长征出发地统一确定为瑞金。这很好理解,毕竟瑞金是 *** *** 、中革 *** 所在地,是苏维埃 *** 国首都。以 *** 、中革 *** 和 *** 红军出发地瑞金统称“红军长征出发地”最科学。其次长征作为震惊世界的壮举,后人在总结和编写历史时,必须要确定一个总的出发地。比方说 *** 开始发动武装斗争时,除南昌 *** ,还有秋收 *** 、广州 *** ,后来在确定建军节时,选择了八一南昌 *** 作为建军节。全国各地解放日不同,但最后将1949年10月1日 *** 日这天统一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日子。统一确定瑞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这一历史定论,最终为学术界明确概定,也得到全国人民公认。国家编写了历史教科书,绘制了全国统一的从瑞金至延安的长征路线图。国 *** *** 题库,也是把瑞金作为正确 *** 选项。

近年来,有些学者专家提出“长征从于都出发”、“长征出发地多元说”,后人的这说、那说,毕竟都只是个人的学术观点。长征距今已经整整86年,年代久远。对已经久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今人有疑义,必须坚持“亲历为实,首创为准,当时定论”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 *** 的定义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威。1934年10月10日, *** 随 *** 和 *** 纵队离开瑞金云石山,从这里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 *** 不仅是长征全程的亲历者,更是长征的领导者,是统帅, *** 的话有无可辩驳的权威和说服力。而且 *** 的定义,不仅是他个人的定义,也是 *** *** 集体的定论, *** 的 *** 集体有许多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 *** 。今人的所有调研文章,哪怕调研的再详实,都不可能超越 *** 和 *** 集体的定义。

所以,从 *** 对长征出发地的定义,以及 *** 和 *** *** 史部门权威确定的概念来看,严谨的说“红军长征出发地”只能是瑞金,是瑞金的专属名号。其它的地方,只能说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如果长汀、宁化、于都等地,包括湖南桑植,单独强调自己是“红军长征出发地”,就有不严谨和偷换概念之嫌。

关于这个概念,无需太多繁琐的论证,以上的概述就足以证明。凡是读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国人,都懂得“长征从瑞金开始”这个概念。80多年来,全国一直都是传承“长征从瑞金出发”的历史定论。2005年以前,于都 *** 没有争议。为何这十多年来,于都会不惜与瑞金人民闹翻的代价,全力争夺“红军长征出发地”这个名号,这就要从于都的上级赣州市一个发展战略设计说起。

史料记载,1934年10月16日,按照 *** *** 和中革 *** 的统一部署,参加长征的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在于都河北集结完毕,17日, *** 、 *** 、 *** 、 *** 、博古, *** 、 *** 机关、直属部队,以及各军团约8.6万人,分别从于都河各个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所以,过去 *** 史、军史是将于都作为“红军渡口”、“红军长征集结地”来定义。那么,为什么于都会违背已成定论的长征出发地概念,从“红军渡口”、“红军长征集结地”,逐步演变为“红军长征出发地”,最后公然建碑刻字,向全世界打出“长征从于都出发”这样的模糊概念呢?这源于2005年赣州市委的在瑞金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亮化赣州红色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打造赣南红色文化旅游地“五朵金花”:瑞金主打红色故都;宁都县主打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兴国主攻“将军县”;大余县是三年游击战争主阵地;而于都县,则扛起“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大旗。

为达到这个目的,于都在 *** 上作了大量的工作,请国内一些权威的 *** 史专家进行研讨,发表了部分证明于都是“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文章。还邀请了一些演艺界人士到于都造势助威。近年来,于都县民间人士利用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 *** ,互联网等,宣传瑞金是假的长征出发地,于都才是真的,从而引发了瑞金与于都两地人民“口水战”。

在两地部分人民激烈论战的过程中,于都把这赣州高层设计的这一发展战略逐步付诸行动,从一开始弄的“长征之一渡”,然后到“红军集结出发地”。到最后,在没有权威部门认定、做出于都是“红军长征出发地”结论的情况下,将“集结”两个字扔掉,正式对外宣称“长征从于都出发”。将原来碑刻为“ *** 红军长征之一渡”,改为“ ***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并在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树立起大型群雕上镌刻“长征从于都出发”。在于都 ***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碑刻“长征源”。至此,于都从宣传造势开始,到付诸实际实施,最终事实上完成了赣州市打造于都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的战略构想。

赣州这一战略设计,于都县一系列以“红军长征出发地”、“长征从于都出发”的纪念碑、大型群雕,以及对外宣称于都是“红军长征出发地”,是违背史实的。因为,除少数所谓的 *** 史权威专家个人的调研文章肯定,并没有上级 *** 委和 *** 史部门的正式认定。 *** 史专家,哪怕是具有领导职务的 *** 史专家所发表的言论、调研成果,都只能作为学术的交流,不能也无权用个人的观点去 *** 已经公认、经 *** 和 *** 史部门已经做出结论的重大历史概念。如果地方未经上级 *** 委和 *** 史部门正式认定,都能按照地方的需要,随意曲解、或者断章取义已经概定的重大历史概念,那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从这点来看,赣州市、于都县这种做法明显是犯了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实用主义的错误。

首先,这样做是不讲 *** 的表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充分利用地方的传统文化优势发展经济没有错,但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尤其是重大的历史概念。 *** 说,长征从瑞金出发。领袖的话就是 *** ,不能不听。讲 *** 的表现首先要与 *** 保持一致,与领袖的讲话保持一致。

其次,长征概念,并不止是瑞金和于都乃至赣南的事,也不是哪一级地方 *** 可以随意割裂定义的。长征是全中国人民一种不屈不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精神的一种体现,长征精神已经成为融入中国人骨髓里的血液,容不得任何人随意的篡改。随意篡改历史,伤的不仅是瑞金人民的心,也是伤害了全体国人的认知权,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关于本次红军之乡在哪里和通江县红军之乡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通江县 军之乡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