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浦城丹桂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浦城丹桂之乡的由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福建浦城有,丹桂之乡的
1、近日,经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批准,南平浦城县被命名为“中国丹桂之乡”,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的园林城市,纷纷前来该县订购丹桂树(苗),上海世博园和北京 *** 场馆建设都移栽了浦城丹桂树。目前,全县种植丹桂2万多亩,年产鲜桂花30万公斤,产值达到2200万元。
2、浦城丹桂栽培历史悠久,文字记载约有2000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去年下半年,浦城县开始筹备申报“中国丹桂之乡”系列工作。年底,中国经济协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现场考察,详细了解了浦城县丹桂产业的发展情况。1月11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
3、目前,浦城县 *** 正着手成立丹桂产业协调小组,制定丹桂产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制定栽培技术标准,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工作。在保护、种植、加工、销售中,使丹桂苗、树、花实现全面的价值,将浦城丹桂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浦城城市的一张优美名片。
二、丹桂之乡是哪里
浦城是福建省南平市的下辖县,称作中国丹桂之乡。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之一关,分别与浙江省的 *** 市、龙泉市、遂昌县和江西省的广丰区接壤。西汉时,浦城为闽越活动中心。浦城建城早于置县,因西汉中期东越王馀善筑城临浦得名,定名浦城县,简称“浦”,别称“南浦”。
浦城县属三江源头之一,境内溪水分别流入闽江、长江和钱塘江。北部渔梁岭和西部的铸岭头是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水系有南浦溪为干流的大小河流57条。205国道纵贯南北近百公里,省道花崇线横贯东西,小浦线、古二线连接东北、西北,浦南高速公路是京台高速入闽之一站,是海西区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被称为“福建的北大门”,浦城处于海洋 *** 气候与 *** *** 气候分界处,接近 *** *** 气候,是典型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域内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干湿季明显,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7.4℃,年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全年无霜期254天左右。
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 *** ,加上地形的复杂作用,致使灾害 *** 气候出现频繁,高温与热害、低温与寒害、旱灾、洪灾、冰灾、风灾等时有发生。
三、著名丹桂之乡“浦城”
1、浦城,这个坐落在福建省北部的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丹桂资源闻名遐迩。这个被尊称为"中国丹桂之乡"的地方,吸引了全国各地园林城市的关注,包括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的园林专家,纷纷慕名而来订购丹桂树苗。浦城丹桂的足迹甚至延伸到了国际大舞台,如上海世博园和北京 *** 场馆的绿化中,都可见其身影。
2、2007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确认浦城县为丹桂的圣地,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浦城地处武夷山腹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0%,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为桂花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全县已种植桂花超过2万亩,每年收获鲜桂花30万公斤,展示了其在桂花产业中的强大实力。
3、浦城的丹桂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当地人就开始种植这种珍贵的树种,现存的 *** 古桂树依然能开花结果。这里的桂花品种以丹桂为主,花朵朱红如丹霞,被称作"丹桂"或"状元红",花瓣饱满,香气持久,是桂花品种中的佼佼者,主要集中在浦城和四川郫县,浦城的栽培历史尤为悠久。
4、除了优质的种植,浦城的桂花加工也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南北朝时期,当地人就开始 *** 桂花蜜茶,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地的加工产业逐渐发展,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公斤,其 *** 口规模达到2万公斤,而民间自产自销的量则超过10万公斤,显示了当地深厚的桂花加工文化。
5、如今,浦城的丹桂产业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达到2万余亩和2200万元,这不仅是对自然馈赠的充分利用,也是浦城人民勤劳智慧的体现。
四、中国丹桂之乡的简介
1、2007年1月11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浦城丹桂栽培历史悠久,文字记载约有2000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的园林城市,纷纷前来该县订购丹桂树(苗),上海世博园和北京 *** 场馆建设都移栽了浦城丹桂树。
2、浦城被誉为中国丹桂之乡,福建浦城丹桂系中国桂花优良品种之一,当地俗称红木樨,属木樨科木樨属(O *** anthus)丹桂品种群(A *** antiacus Gro up),主要品种为大叶丹桂。其可考历史可追溯到 *** 0年以上,源远流长。
五、中国丹桂之乡的历史记载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春秋战国时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在《九歌》中诗句:“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其中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这是现可考的最早提桂花和桂花酒的文字。必须说明的是,前334-前223年,浦城隶属于楚国,岁有进贡,楚人屈原正处这个时期。战国时(前256-前221年)典籍《山海经·南山经》(作者多人、佚名)提到“南山之首曰昔隹山,其首招摇之山多桂”。“南山”泛指南方之山,这是最早提到桂花产地的文字。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中提到:“江南出枏、梓、姜、桂……”(中华书局版本第3253页),这是正史中最早提到产桂的文字。西汉元帝(公元前49-前34年)前后,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木陶桂十株”。又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百株。大多枯死,桂花幸活”。这是记载移种桂花的最早文字。据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卷114)记载:武帝破南越时,东越王馀善驻浦城,建有行宫和浦城、临江城、汉阳城3个军事 *** ,趁机反汉。元鼎六年,武帝派四路兵马 *** 。次年,馀善兵败被灭。于是天子“诏军吏皆将其民徙江淮间,东越地遂虚。”武帝此时正大建扶荔宫,有可能令越人移植去北方缺少的桂花树。以上这些关于桂花的产地、种植、利用等方面最早的文字记载,其涉及地域都与浦城有关。
2、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江淹被贬为吴兴(浦城旧名)令,在任3年酷爱县内山水,留下诗赋10余篇。其中多首吟及桂花。江淹在 *** 《杂词·悦曲池》中韵道:“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赤页石。赤页峰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此疑吟浦城九石渡之景胜。“桂之枝兮刺天”赞赏桂枝向上,与上句对应,可想像到浦城桂树之盛。2003年,浙江大学植物学教授余明坚来浦城考察桂花时就指出:桂花树冠直径在3米以内时,桂枝都笔直向上,这是大叶丹桂的特点。江淹在《杂词·爱远山》中云:“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在《青苔赋》中云:“假青条兮总翠,借黄花兮舒金”。都是吟桂花之佳句。郭沫若诗《广寒宫》中就用“香枝”借代桂枝。江淹名诗《迁阳亭》中云:“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桂枝空命折,烟气坐自惊”。是江淹在迁阳(今仙阳)重镇触景生情之句。江淹这些诗赋出自距今1530年前,是至今最早的浦城桂花诗赋。可见当时浦城桂花树种植之多,说明浦城种植桂花树起始时间远在南北朝之前。
3、唐贞元元年(785年)前后,闽南莆田人林披的儿子林藻、林蕴进京赶考,途经浦城县折桂岭(又称五显岭,古代闽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在岭南步高亭墙壁上,林藻作诗《折桂岭》言志。诗中云:“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结果兄弟先后中举,史称“郡人举进士自藻始”。贞元中,林藻累官殿中侍御史。林披子9人俱官刺史,号九牧林家,浦城九牧村名也由此来。传说折桂岭有一片桂花林,九牧成为出人才的福地,是桂树兆祥。此后,晚唐诗人、林藻的同乡莆田人黄滔亦慕名来游浦城,留下《送君南浦赋》的千古绝唱,收入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赋中云:“郊天路口,愁攀夹渡之柳条;采蕨山前,忍看解维之桂楫”。桂树木质细密,坚硬柔韧,自古浦城人用之做船楫、扁担,可见当时桂树之普遍。此后,黄滔于唐乾宁( *** 4- *** 6年)中进士,他作《寓题》诗云:“损生莫若攀丹桂”。民间传说在浦城折桂很神。
4、宋朝嘉祐二年(1057年),浦城人章衡状元及第,官直集贤院。他回乡捐修祖祠资福寺(距乌阴桥3公里),作《题资福寺》诗云:“文昌耿耿星常现,桂籍巍巍世不空”。自豪浦城章氏世代及第(出状元2人,进士20余人),“桂籍”指其科举门第,也可视为出桂之祖籍。章衡中状元时,宋仁宗皇帝(赵祯)作《赐状元章衡诗二首》,其中诗句:“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 *** 香”。古诗讲究用典,“灵鳌”是实指章衡前六世祖章仔钧坟前的鳌头山(在浦城莲塘镇余乐村)。“丹桂开时 *** 香”中的“丹桂”就可能也是实指,是皇帝已闻章衡家乡是丹桂之乡所作的感慨。这首诗是历史上更高端人物吟及浦城丹桂了。另外,宋仁宗的这句诗中所谓的丹桂,并非诗人滥用“丹”字修饰桂花,不可能把银桂、金桂说成丹桂。浦城这里出现的丹桂应真实指“现在概念”的丹桂。这是记载丹桂品种的较早文字。南宋时浙江天台人陈景沂著《全芳备祖》(1256年)上下集,记花果草木,“多有他书不载,可资考证”,是一部花木记载较全的书,他辑录《尔雅》中的一段文字:“梫木,桂树也,一名木樨。花淡白,其淡红者谓之丹桂;黄花者能子。丛生岩岭间”。其间“丹桂”的文字比宋仁宗赐状元诗晚出200年。南宋钱塘人吴自牧著《梦梁录》和清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樨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桂花研究界的多位专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但是,宋高宗(赵构)南迁建都于公元1127年,也比宋仁宗(赵祯)赐状元诗晚出70年。
5、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花色因芽变产生,银桂出现较早,金桂出现较晚,而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而丹桂品种群最进化。根据古代诗文对桂花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唐诗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色描述为白色。宋朝出现很多关于 *** 桂花的描述,如杨 *** 诗:“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诗:“金粟枝头 *** 开”;邓志宏诗:“连云老桂入新黄”等,说明北宋桂花以 *** 金桂为主,且被世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年)的咏桂词《鹧鸪天》云:“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在她看来,似乎桂花只有轻黄,没有深红。确实,丹桂的描述在南宋才有,而且品种少而珍贵。而北宋(公元960-1125年)中期宋仁宗就诗写丹桂,因此这时的丹桂确属罕见。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浦城丹桂之乡和浦城丹桂之乡的由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