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贡米之乡竹溪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贡米之乡在哪个省,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贡米之乡竹溪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竹溪有哪些特产
芝麻饼是竹溪传统特色小吃,用上好白面,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上炉烘烤而成,工序复杂,做法考究,香酥味美、口感筋道、酥脆可口。竹溪芝麻饼又以黄土岭最为有名。高速时代的人们返璞归真,又企图在传统手工艺品中找寻丢失的感情,这些家庭作坊传统手工食品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从单一的甜味,研发出椒盐等多种口味。
此外,蒋家堰的碗糕、猪血包在当地也颇有名
贡米自古就是竹溪的金字招牌,中峰镇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白如玉,晶莹饱满,色泽光亮,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 *** 、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且兼具补脾胃、益肺气之 *** 效,早在唐代孝和年间即被中宗李显钦定为朝廷贡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贡米之乡”美誉
《竹溪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湖南宝庆府地皮冲制陶世家毛朝富、毛朝贵兄弟二人,为探寻陶土陶场,择中本县北乡龙家坝地带,建陶场。
毛家窑陶器主要采用无砂砾猪肝 *** 作, *** 工艺要经过选土、和泥、制坯、上釉、窑烧五大工序。成品陶器外表呈板栗色,光滑美观。
水坪镇特产“阎坝生姜”是我国中部四大名姜之一,以色泽金黄、质脆不烂、个体较大、质地细腻、辛辣味足而著名。2011年被评为“湖北地方名优蔬菜”。全县在阎家坝、水坪镇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常年亩产达到2-3吨。
县河马鹿山四季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雨后的清晨站在马鹿山之颠俯首望去,能看到漫无边际的云层,如临 *** 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五彩斑斓的"彩色云海",最为壮观.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马鹿山云海也通过摄影家的镜头走向全国。
新洲镇水资源丰富,有竹溪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表水量大。这些自然环境都为新洲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潘口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在新洲乡境内形成了达5.8万亩的库面,新洲科学谋划,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引进水产养殖大户投放鱼苗30余万斤,实施拦河自然养殖,肉质鲜嫩有纫 *** 营养价值丰富.年产野生鲜鱼可达15余万斤。
竹溪栽种茶叶已有 *** 历史,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汇湾镇是有机绿茶主要产地,汇湾的茶园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海拔高度,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茶树吸收空气中的营养物质。且不施化肥,不打 *** ,不用任何人工合成制剂,深耕除草不用机械,采摘、加工、贮藏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茶质量标准 *** 作,保证了茶品无公害化、有机化、绿色化。该镇茶园总面积达5.2万亩,茶叶专业村12个,全镇70%的人生产、生活与茶相关全年累计生产茶叶20万公斤
竹溪种植土豆的历史悠久,而泉溪镇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滤水透气,温湿适宜,可耕 *** 好,尤其适合土豆、魔芋生长,此地盛产的高山土豆富含17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淀粉含量高达19%,栽培地点均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自留种,非转基因,不使用化学肥料、 *** ,并采行自然 *** 防治病虫害空气质量和灌溉用水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此外,泉溪还是魔芋和种芋繁育基地,魔芋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万亩以上。
丰溪镇地处鄂、陕、渝三省交界处,素有“踏上鸡心岭,一脚踩三省”之称,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降雨量800毫米,适宜120多种 *** 材的生长, *** 中精品“秦归川莲”就出产此地,素有“高山中 *** 库”、“黄连之乡”的美称。该镇中 *** 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初步成为鄂、陕、渝周边地区较大的中 *** 材集散地之一。
竹溪县桃源乡“纸壳核桃”享誉内外,其特点为果面光滑美观,果仁色浅,仁香而不腻,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果壳厚约1毫米,手捏即开,取整仁,故名“纸壳核桃,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全乡核桃累积发展面积已达8000余亩。
向坝是民歌之乡,地处大巴山深处。这里的民歌宛若烂漫的山花,漫山遍野。质朴的山民,唱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歌,过着桃花源般山里的日子。在这里,歌是山民的乐,歌是山民的魂。歌承载着向坝人的情怀,彰显着向坝人的胸襟,是一种情感化、艺术化和音乐化了的语言
竹溪县双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全村188户居民已经出生26对双胞胎,按科学界一般统计的数据,人类双胞胎出生率为1%到2%,而在双坪村,达到了5%,被外界称为神奇的“双胞胎”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 *** .8%,红豆杉、锦鸡等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双坪村一带还是堵河发源地之一,山间溪流不断。据村民讲:“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村民祖祖辈辈喝的都是高山泉水,双胞胎也许和这些泉水有一定关系。”
记忆中的竹溪东门古街,历史感浓厚。灰蒙蒙的青砖、斑驳的墙壁、零落的黑瓦,让人误以为这是城市遗忘的角落。竹溪东门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六百余年历史,古城门、徽派民居、古街风貌依旧。六百余岁的城门洞犹如蹲在历史角落的留守老人,半眯着沧桑之眼,旁观着利来利往的市井人,审视着陈新更替的竹溪城。
与古城古街搭配的是一些古老的作坊、行当:打被捂(棉被)套铺、柴火炒栗子店、糖果店…来此走一遭,仿佛穿越至上世纪中叶。实际上,古街很是破败与杂乱;然而,透过其表,仍能追视明清时期的繁华,就如从残破的秦砖汉瓦中可以解读曾经的过往。
古街汇集数十家小吃店,大多数店面无招牌无店名,甚至无需店面,大锅小盆占街为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汇集了竹溪特色的传统小吃和美食,是竹溪小吃文化、民风民俗、市井演绎的活化石。
二、竹溪县主要特产
1、位于秦巴腹地的竹溪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中 *** 材资源。据统计,全县中 *** 材天然蕴藏量超过10万吨,品种多达1316个,其中珍贵 *** 材15种,地道 *** 材25种。竹溪县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 *** 引导,采用 *** 、租赁等方式扩大基地规模。他们推行"林+粮+ *** "的种植策略,以黄连、天麻、杜仲等为主的多元种植格局已初具规模。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技术人员下乡指导等举措,推动了中 *** 材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全县15个乡镇遍布中 *** 材生产基地,15万农民参与种植,200多个专业村涌现,县内有11家龙头中 *** 材加工企业,如县工业园的创艺、云浩 *** 业。
2、竹溪县的主要农作物包括苞谷、小麦、水稻、红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有187科、738属、1544种野生植物和24目73科276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以及珍贵树种如珙桐、冷杉等,都为竹溪增添了生态特色。特产如贡米,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有机种植方式,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贡米产地中峰镇,盛产的梅子贡茶早在唐朝时期就被封为贡品,龙王垭茶场的茶叶多次获奖,享有盛誉。此外,魔芋、梅子茶、板石和瓦沧玉等特色资源也深受市场欢迎,竹溪县因此被赋予"魔芋之乡"、"瓦沧玉之都"等美誉。
3、竹溪县的黄连鸡爪黄连更是珍贵,被誉为'黄连之乡',大木漆则是中国五大名漆之一,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绞股蓝和猕猴桃等农产品,因其营养价值高,也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猕猴桃更是被誉为"百果之王"。这些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竹溪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是汉江更大支流堵河的源头。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以竹溪为圆心,半径 *** 公里以内有重庆、西安、十堰、安康等大中城市,处于襄渝铁路、安康铁路、汉十高速、武当山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 *** 之中。竹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产丰富,竹溪美食香飘鄂西。
三、竹溪贡米生长环境
湖北省竹溪县被誉为“贡米之乡”,这里环境洁净,生态优良,拥有肥沃的土壤和清澈的水源,是稻谷生长的绝佳环境。竹溪县的主产区中峰镇,位于鄂西北,群山环抱,沟壑幽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泉水灌溉,使得稻谷生长周期长,富含维生素B1、B2、B5,米质香甜,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竹溪贡米在种植过程中,坚持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 *** ,确保无 *** 残留。其主要依赖有机肥和生物措施进行虫害防治,完全采用天然绿色的种植方式。这样的种植方式,不仅保证了贡米的原生态品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竹溪贡米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式,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其内含的维生素B1、B2、B5等对 *** 健康极为有益,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优质稻米。在保持传统种植方式的同时,竹溪贡米还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
竹溪贡米不仅在口感和营养上独具特色,其背后蕴含的绿色种植理念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追求美味的同时,不忘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这正是竹溪贡米所传递的宝贵价值。
竹溪贡米,湖北省竹溪县特产,唐代始封“贡米”,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 *** 所需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2008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
关于本次贡米之乡竹溪和贡米之乡在哪个省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