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阜南柳编之乡致富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阜南有多少个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的是
1、阜南县黄岗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杞柳种植可上溯 *** ,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据文献所载,洪淮两岸有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着 *** 喜湿之柳。柳制品之兴起缘于十七世纪末。
2、黄岗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
3、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柳编制品是中 *** 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
4、20世纪80年代 *** *** 后,阜南一些乡镇成立了柳编工艺厂,柳编产品花样更多,无污染、无公害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走俏,逐步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
5、特别是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销售5多亿元,成为吸纳就业最多、致富百姓最广、财政贡献更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支柱产业。
6、到2010年,黄岗镇有49家柳编企业,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具有直接出口权企业10家,有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产业化企业,有4家企业通过了环境、质量、健康三个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柳编产业覆盖了全镇14个村中的12个。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岗柳编
二、安徽有阜南吗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沿淮地区,全境为平坦开阔的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1842平方公里,大京九铁路纵贯其南北。
阜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夏商两朝时属豫州,周为宋地,春秋时期归于楚,三国名将吕蒙出生于该县王化镇;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颍州做太守时,慕阜南焦陂古镇的奇泉佳酿,常来焦陂品茶饮酒,赋诗抒怀,留下"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的千古佳句。境内还有贺胜台、阮城遗址、七星桥等多处历史名胜。小润河是新时器时代遗址,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 *** 尊"就出土于此。
阜南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县153.4万亩耕地,盛产粮、棉、油及多种经济作物。15万亩淮、洪河分洪道,水草茂盛,是天然牧场。全县15万头黄牛,50万只山羊,百万只白鹅,还有10多万亩可养水面,碧波荡漾,螃蟹、甲鱼等淡水珍品栖息其中,这里的兔毛绵软纤细;杞柳色白柔纫,柳编制品工艺精湛,畅销海外;生姜块大无丝;良种黄牛膘肥体壮,牛皮、牛肉制品量多质优。
近两年来,阜南县委、县 *** 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全县发展的现状及县委、县 *** 确定的东部柳编开发区,西部蔬菜, *** 材生产区,南部优质稻米改良区,北部高效农业经济示范区的四大区域布局,重点抓住"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目前,全县有着30万亩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粳稻,15万亩脱毒红芋,30万亩反季节蔬菜,5000亩新播杞柳。
1、林业兴县工程。本着"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以速生杨树为主的10万亩林业生产工程,重点抓"五洼两路"和农田林网建设,即:洪洼、蒙洼、谷河洼地、润河洼地、陶子河洼地林业生产示范片,S202、S328道路林业生产示范带。实行林草、林菜、林 *** 间作,面积达到5万亩,同时伟佳集团的杨木板材加工,年生产规模达到12万方,很好地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
2、畜牧致富工程。畜 *** 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县以谷河为界,谷河以南的洪洼、蒙洼地区重点发展牛、羊、鹅,形成草食畜禽区域;谷河以北重点发展猪、鸡养殖,形成耗粮型畜禽区域。"畜牧富民"工程的重点是建好四大特色养殖带,一是沿蒙洼、洪洼分洪道的山羊养殖带;二是新村、柴集、田集、柳沟、苗集、中岗一线的优质三元杂交猪养殖带;三是许堂、朱寨、袁集一线的蛋鸡、肉鸡养殖带;四是谷河、阜地河的白鹅养殖带。在迅速扩充总量的同时,阜南县重点调整畜禽品种结构,建起波尔山羊杂交改良 *** ,优质三元杂交猪推广 *** 和黄牛杂交改良推广三大 *** ,大力推行"绿色"畜禽养殖。全县山羊授精点达到50个,生猪人工授精点60个,黄牛改良站101个,加速了良种畜禽引进步伐。去年,全县山羊、黄牛、生猪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35%、70%和60%,规模养殖大户6000多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以上。
3、渔业富民工程。结合低洼地开发,旧村塘改造,突出精养和特种水产养殖,加速品种更新,发展精养鱼塘5万亩,共中蟹、虾、珍珠等特种养殖2万亩,全县水面养殖达到15万亩,本着深塘养鱼、浅塘栽藕的开发思路,沿洪蒙洼、谷润陶洼地每乡镇实施了不少于1000亩的洼地治理工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种植。
4、科技文化扶贫工程。采取科普赶集、捐赠图书、播入录相、举办培训等形式,把 *** 和国家的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使全县每个行政村有2-3名合格的农民技术员,三分之一的农户掌握1-2项适用农业技术。与此同时,选定十个乡镇,以一个站报栏,一个阅览室,一个电教播放点和一批办事人员为主要内容,建立稳固的科技文化扶贫阵地。
三、中国柳编之乡阜南县柳编产业基本情况
阜南县,作为中国柳编之乡,其柳编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显著地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全县种植的杞柳面积超过8万公顷,遍布14个乡镇,近9万人投身于柳编产业,每年为农民带来约23.4亿元的收入。70多家柳编企业中,有23家具备自营出口权,产品涉及1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商品包装、家居装饰和艺术观赏等领域。
柳编产品外向度极高,90%以上直接或间接出口,远销56个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 *** 和东南亚,以及港、澳、台。享有国际声誉的品牌如“黄岗”和“阜南”柳编工艺品,见证了行业的繁荣。阜南柳编产业集群被安徽省 *** 列为重要基地,柳编产业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悠久的阜南柳编源于《诗经》时代的杞柳,当地有长达500多年的编织传统。黄岗镇更是全国闻名的柳编集散地,设有专门的柳编一条街。柳编技艺精湛,从50年代的创新产品到 *** *** 后的多样化设计,如花篮、面包篮等,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阜南柳编不仅资源丰富,且工艺独特,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如经编、立编和拧编等,产品具有艺术 *** 和环保 *** ,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则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推动了柳编产业的持续升级。
产业规模庞大,管理科学是阜南柳编的另一亮点。柳编产业遍布14个乡镇,以黄岗镇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营模式,包括协会、公司、基地和编织户的合作,提升了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振华柳编等企业引领了柳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
总的来说,阜南柳编产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传承文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区域科学发展和实现阜南崛起的重要力量。
阜南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在北部三河尖、往流、丰港沿淮地区形成了柳编产业集群,柳编产业发展红火,驰名国内外。目前,全县柳编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拥有贸易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10多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金,带动沿淮乡镇近10万人脱贫致富。仅在三河尖乡,柳编产业的税收一年达400多万元,每年来自柳编产业的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四、中国柳编之乡基本县情
阜南县,位于中国皖西北平原的淮河中游北岸,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拥有146.8万公顷耕地和162.5万人口。它由29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和344个行政村构成,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畜牧养殖、林业和劳务输出大县,同时也是中国杞柳之乡,以及全国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的示范试点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万沟 *** 遗址、商代贺胜台等,商代 *** 尊等珍贵文物也见证了其历史积淀。
阜南地理位置独特,承担着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任,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库等水利工程位于境内。蒙洼精神,源于1953年以来人民的无私奉献,如 *** *** 所赞誉的那样。国家 *** *** 、 *** 等多次来访,给予阜南人民极大的关怀与鼓励。
近年来,阜南县在 *** 的指导下,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大 *** ”战略。2008年,尽管面临雨雪冰冻、 *** 和金融危机的挑战,但经济仍保持强劲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工业发展上,工业园区被提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如大亚板材、沪千木业等入驻,形成了林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面对金融危机,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均实现大幅增长, *** 引资也保持着积极态势。
阜南县在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工业化为主战略,积极引进外资,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展现出 *** 稳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阜南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在北部三河尖、往流、丰港沿淮地区形成了柳编产业集群,柳编产业发展红火,驰名国内外。目前,全县柳编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拥有贸易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10多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金,带动沿淮乡镇近10万人脱贫致富。仅在三河尖乡,柳编产业的税收一年达400多万元,每年来自柳编产业的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关于阜南柳编之乡致富和阜南有多少个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