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剪纸之乡?中国十大剪纸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雕花剪纸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国十大剪纸之乡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雕花剪纸之乡和中国十大剪纸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剪纸的各方派系
  2. 沔阳雕花剪纸的历史溯源
  3. 沔阳雕花剪纸的 *** 作名录
  4. 南北剪纸有什么共 *** 与区别

一、中国剪纸的各方派系

1、广东佛山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佛山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花鸟虫鱼、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如“龙”“凤”“鲤鱼”“孔雀”“和合二仙”“六国封相”“嫦娥奔月”“ *** 闹东海”等。按 *** 原料和 *** 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类,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色和绘印上各种图案。

2、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属荆楚地区,是“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荆楚人于正月初七“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诗也有“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说。

3、沔阳雕花剪纸是民间艺人们用刻刀和白纸在蜡盘上雕刻的绣花纹样(俗称“花样子”),一般可重叠一、二十层白纸雕刻。使用的刻刀多为闹钟发条和手术刀通过加工而成的。蜡盘由菜油、白蜡、香炉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圆盘中组成。“花样子”一般用于鞋、鞋垫、帽、枕头、涎兜、帐飘、帐帘、门帘等刺绣纹样,纹样多为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如“喜鹊登梅”“龙凤呈祥”“ *** 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沔阳雕花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粗犷、奔放特色相反,显得精细入微。

4、福建各地的剪纸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剪纸的作用了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5、福建剪纸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莆田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 *** 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人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则是人 *** 意的表现。扬州剪纸

6、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春蝶、春钱等,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木之下,相观以取乐。据传,嘉庆、道光年间,著名艺人包钧的剪纸,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故有“神剪”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剪纸得到了国家和地方 *** 的重视。1955年,扬州成立了民间工艺社。1979年剪纸艺人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 *** ”称号,20世纪50年代的《百花齐放》、70年代的《百菊图》和80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为其 *** 作。扬州剪纸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奇山异景、名胜古迹等,尤以四时花卉见长。

雕花剪纸之乡?中国十大剪纸之乡-第1张图片-

7、据《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永康、浦江、磐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各地均有用以衣裙、 *** 的花样。浙江剪纸中的戏曲窗花也有独到之处,其擅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在大的影像轮廊中剪出细阴线,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都增添成色。蔚县剪纸

8、河北蔚县剪纸源于明代,其 *** 工艺在中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整个工艺过程有画、订、浸、刻、染、包六道工序,即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

9、2006年5月20日,“剪纸”项目(蔚县剪纸作为组成部分)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 *** 确定,河北省蔚县的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 *** *** 传承人,并被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 *** *** 传承人名单。

10、山西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冀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 *** 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11、山西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剪纸”为 *** 。

12、陕西剪纸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 *** 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

13、陕西剪纸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陕北剪纸淳厚、粗壮,线条有力,剪纹简洁;定边、靖边剪纸较细致,线条多直线,流利奔放;宜川剪纸线条粗而曲线多;关中剪纸线条粗似针尖,风格别致;朝邑剪纸以戏文为多,造型动态近乎皮影;三原剪纸以花卉为主,结构简单,色彩对比强烈;富平剪纸剪纹流利,明暗适调。总的来看,陕西剪纸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明朗、形式多样,包 *** 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14、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15、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根据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采用化整为零的 *** 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二、沔阳雕花剪纸的历史溯源

沔阳剪纸”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剪纸雕花在这块土地上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其历史的悠久,从越舟湖出土的 *** 文化遗迹——磨制石铲上的穿孔和陶器上的刻纹来看,不难找到剪纸镂空与雕刻工艺的渊源。犹有关于剪纸历史的传说,在仙桃剪纸老艺人中更是代代相传。

沔阳雕花剪纸艺人历尊“西陵 *** ”,为雕花与刺绣的始祖。相传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是远古时代宜昌西陵氏部落中的一位勤劳、聪慧、俊俏的姑娘。她不仅协助轩辕黄帝完成了统一华夏大业,而且发明了植桑养蚕(被后世尊为“蚕神”)、织绸制衣,还发明了剪影绣花。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嫘祖野游,坐在一棵大树下歇凉,她忽然发现,树上花、叶的影子落在自己的鞋头上很美。于是令随从拿来绸巾和木炭条,将花和叶的影子轮廓勾画出来。回宫后,制成花样子,绣花于鞋头。得到轩辕黄帝和大臣们的赞美。绣花鞋经嫘祖一穿,宫娥彩女都学着剪影绣花。这便是中国剪纸工艺之始。此后,剪纸从宫内到民间,流行于荆楚大地,乃至全国。特别是汉代造纸术问世之后,剪纸日趋繁盛,沿传至今。

沔阳属荆楚地区,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荆楚人于正月初七“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诗也有“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说。无论,“镂金”、“剪彩”,皆“剪纸”之工艺也,早就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仙桃市(原沔阳县),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位于长江、汉水之间。地理坐标为东径112°55′-113°49′,北纬30°04′-30°32′之间,东接武汉,西连荆州,南临长江,北依汉水。县境东西两端更大横距78公里,南北更大纵距35公里,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全境无山,亦无丘陵,膏原腴野,一马平川。江河纵横环绕,湖泊星罗棋布。汉江流于北,东荆河绕于南。全境平均海拔27.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河高,滨湖低,地形为东西宽、南北窄,状如飞翔彩蝶。全市辖15个镇、10个农林牧渔场、3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全市除5000人为 *** 等6个少数民族外,余皆汉族。仙桃市是古云梦泽腹地,境内有旱田地区、水田地区和旱水 *** 花地区。旱田地区一般田少人多, *** 无田地多以各种手艺谋生,其中从事学雕花剪纸卖花者众。所以,仙桃“剪纸之乡”一般在旱田地区,而祖传几代和一家多人从艺的“剪纸之家”、“剪纸世家”又在“剪纸之乡”居多,这是沔阳民间雕花剪纸艺人之所以较多而集中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仙桃的过去,十年淹九水,加上战乱频繁,历史文化典籍,保留下来的几乎为零。除了清朝的几幅剪纸和 *** 年间的花样子之外,再难觅 *** 桃剪纸的历史踪迹。

解放前,沔阳县主要是传统剪纸:一是用手剪花样子和喜字,随剪随用;二是雕刻 *** 的花样子。全县有走街串乡卖花样子的货郎二三百人,尤其是长埫口镇的新口、石剅湾、庄屋、曾台、周邦、集木、何坝、方陈、沙湾、陈桥、马滩;下查埠的林场、赵河;沙嘴的许家台;龙华山的杂巴湾、打字号和彭场镇的窑湾以及城区街道等。特别是新口、窑湾和石剅湾等村,约有半数村民雕刻剪纸和卖花样子,他们雕刻花样子一次可刻二三十层,甚至更多,多是自产自销。有的远销湖北、湖南、云南等地,赖以养家糊口。那些艺人较多的乡村,常被誉为“剪纸之乡”。

清朝中叶,长埫口庄屋的杨保清师傅技艺高超,徒子徒孙遍及天(门)汉(川)沔(阳)三县,被艺人拥为天汉沔花样同业公会会长。全县的艺人把嫘祖敬奉为剪纸的鼻祖,尊称为“西陵 *** ”。每年中秋节聚会 *** ,并交流剪纸技艺、互换花样新作、订立行规、统一 *** ,还吃祭祀酒。在艺人的传播下,沔阳农村剪纸绣花蔚然成风。不少乡村把妇女擅长剪纸绣花视为心灵手巧的标志;男家也以新媳妇的精巧刺绣和善长剪纸而骄傲。剪纸花样,一般用于鞋、帽、枕头、云肩、肚兜、箍带、领边、裤边、袖头、鞋垫、帐飘、帐帘、门帘、坛口和嫁娶中的衣箱封口、彩轿封门等。剪纸多为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如喜鹊登梅、龙凤呈样、 *** 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莲笙贵子、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还有以数序表现的,如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 *** 同春、七夕相会、 *** 上寿、九路来财、十全齐美等。有的剪纸颇具时代特色,如反映封建社会的状元、榜眼、探花“打马游街”,“渔樵耕读”;辛亥 *** 时期的“ *** 帝制”,“ *** ”等。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在中国 *** 的领导下,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陈由明根据 *** 的政策,鼓励艺人们推陈出新,大胆创作,出现了一批赞美新生活的花样,如垱枕花样有“土地 *** ”、“翻身作主”、“婚姻 *** ”、“尊婆爱媳”、“生产模范”、“共同富裕”、“厉行节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等,这些剪纸富有新的生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仙桃剪纸的一次大变革。

三、沔阳雕花剪纸的 *** 作名录

1、2010年 8月19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中国入选 *** 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颁证仪式在北京人民 *** 举行。我市沔阳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 *** *** *** 局 *** 、 *** *** , *** 部长 *** 等领导出席颁证仪式。市委 *** 、宣传部长李贵华 *** 市委、市 *** 出席颁证仪式。这是建市以来,我市文化艺术品种获得的更高荣誉称号。

2、沔阳雕花剪纸是我市一门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早在1953年,由陈由明、杨长发创作的《 *** 图》曾被选送到巴黎“世界博览会”参展,在东欧八国巡回展出,成为当年沔阳出口创汇之始。1994年,我市成立仙桃市剪纸学会。2006年,沔阳雕花剪纸成为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通过 *** 门积极申报,被省 *** 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 *** 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我市被省 *** 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2009年,由我市选送的《十二花扇》、《花样子》等10多件剪纸作品,应邀参加在挪威举办的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倍受外国友人关注。2010年2月,彭场镇窑湾村剪纸艺人翁吟樵应邀到 *** 献艺。沔阳雕花剪纸的“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 *** 成效,也使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上升到了国际保护的平台。据调查,目前我市民间健在的剪纸艺人达200余人。

四、南北剪纸有什么共 *** 与区别

一、共同点: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

1、风格特点不同:北方剪纸浑厚、粗犷、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秀、秀美、严谨、纤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一语道破了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

2、造型不同:南方剪纸剪纸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奇山异景、名胜古迹等,尤以四时花卉见长;北方剪纸多为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3、艺术特点不同:南方剪纸以画为稿,构图简练、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线条圆滑、显得清秀而挺拔,给人以厚实完整之感,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北方剪纸民俗气息浓郁,率 *** 简洁, *** 地区主要是山西、陕西和山东。

关于雕花剪纸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雕花 中国 纸之乡 十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