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进士之乡达州和达州名人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想知道: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童家镇 在哪
童家乡位于大竹县南偏东,川东铜锣山脉中段山麓,距县城48公里,属浅地带,东与高明乡、天城乡毗邻,南与杨通乡接壤,西与高穴镇、文星镇相连,北与中和乡交界,观文路贯穿全境,境内县道16公里,为川渝省市大竹县、垫江县辐射交汇的中心地带。童家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盐泉县县城在童家乡境内,直至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达州古代科举 *** 之冠的清朝探花江国霖出生于此。道光十一年(1831),国霖乡试中举, *** ,取为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即探花)任翰林院编修。次年,任广西主考。时大溶病殁,国霖奔丧回家,守制于童家禹王宫内。建"听风楼"书房,博览古今古典籍,间或步至田间,询部民间疾苦。故有“探花故里”之称。境内黄城寨原名云雾寨、荣城山,古人曰:远看黄城展展平,近看黄城 *** 半天云。1 *** 7年9月, *** 大竹县特支大多数到黄城寨开展工作,机关从庙坝场移到黄城寨,刘愿庵到黄城寨后,特支改为县委。 *** 烈士江仲西出生于童家乡天星寨村江家油房。全乡面积47平方公里,2004年1月由原童家乡、石龙乡合并而成。现辖11个村、12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有 *** 支部15个, *** 小组88个,有 *** 员 *** 5名。二00八年末,全乡总户数7916户,人口27239人,耕地面积21494亩(其中田12146亩,土9348亩),山林面积10278亩,粮食总产量16819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82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187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62元,劳务输出8620人。全乡有学校15所,在校人数达3782人;有乡卫生院2所,村级医辽站11个,4个村通广播电视,并开通光纤电缆传输共计40套节目, *** 机 1830部, *** 2420余部;有敬老院1所,在院五保老人230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 203人;计划生育率达93%;一孩达85%;全乡共评出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共计8029户,占总农户的98%。童家乡有省级卫生村一个(印盒村),县级文明村(天星、任家、团结、罗家坝、印盒、高坪、玉竹),县级科普村11个,县级文明单位6个( *** 机关、中心校一校、财政所、中心二校、卫生一院、卫生二院)。童家场镇现呈船型,有童家场街(原老街)、童兴街、三星街、盐泉街。童家场街由青石路板铺设,各有3米余宽街亭。场镇内有农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各一个,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场镇2006年12月底开通了天然气,后观文公路沿线高坪寨村、天星寨村、童家村、任家村、团结村部分村民也用上了天然气。2009年场镇安装路灯58盏,实现了场镇亮化。童家乡 *** 驻地童家场镇盐泉街58号。乡 *** 下设 *** 政办、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童家乡逢每月的1、4、7为赶场天。童家乡支柱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梅子山羊、欣风脐橙、高坪梨闻名全县。山后咸菜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堪比涪陵榨菜。境内有煤矿一个,页岩砖厂两个,采石厂两个。本人即是童家乡人。
二、林逊达州知州-林逊
林逊,字敏子,一字立轩,侯官人,活跃于康熙年间,担任达州知州期间,施行了一系列惠政。晚年,他退隐乌石山西园,建立了荔水庄。据记载,林逊在康熙四十一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侗和佶,在荔水庄中读书。侗,字同人,广泛涉猎经史,年轻时就在学府接受教育,随 *** 宦游三秦,遍览三辅之地,足迹遍布边疆。他对金石碑刻的研究详尽无遗,曾任尤溪教谕。在双亲年迈之际,他放弃了功名之路,居住在荔水庄,过着著述自娱的生活。他的著作包括《来斋选·古井野识涂·昭陵石迹考》、《来斋金石考》三卷、《李忠定公年谱》等,直到八十九岁去世。他的儿子在华,字渭云,擅长诗律,参与修订省志,有诸多考订。在华著有《隋农遗镐》。另一子佶,字吉人,师从汪琬和王士正,以拔贡身份进入大学,曾与万斯同参与明史修订。康熙已卯年乡试中举,以书法精良被特旨入直武英殿,钦赐进士,位列之一,官至内阁中书,参与编纂《诗经》和《子史精华》。林家藏书丰富,如徐尚书的《通志堂经解》和朱检讨的《明诗综》均曾抄录。吉人著作颇丰,如《朴学斋诗》、《朴学斋文》和《瓣香堂诗话》等,其中《焦山古鼎》和《甘泉宫瓦》诗收录于《昭代丛书》。他的儿子正青,字洙云,贡生出身,也曾在荔水庄读书,后任职州判,与许考功均、谢阁学道承、陈府尹治滋交好。吉人的外甥古梅和德泉也有着深厚的关系。洙云在《瓣香堂诗话》中记载了与友人古梅的离别之情,以及与雪村居士的深厚友谊。他曾纂修《盐法志》,并在广陵梅花书院工作。在衡、在峨字涪云,早年参与《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被誉为国士。晚年寓居胥江板桥,与编修邵泰、布衣李果过从甚密,擅长绘画和书法,作品备受珍视。他的弟弟少时对笔墨艺术有浓厚兴趣,林洙云的评价中流露出对弟弟才华的认可。吉人父子的墓地位于马园山,世代家族成员亦葬于此。此外,吉人还撰写了《北阡》和《草庐》等记述,山后的藤涧也留下了他的《藤涧泉石记》。
三、达州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鹖冠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賨人,曾流寓楚国,游历西南各地。战国著名思想家、道学家、兵学家,“西南道学鼻祖”,与诸子百家齐名。壮年病,双耳失聪,“居深山,以鹖为冠”,故名。终生不仕,唯著书立说,以大隐著称。
哺有 *** 战国名将庞瑷,著有《鹖冠子》。刘勰、陈子昂、杜甫等人对《鹖冠子》一书博辩宏肆的文辞、天下大同的 *** 主张称道不已。《汉书·艺文志》有书目《鹖冠子》一篇,列为道家,书尚存。
春申君(约公元前320—公元前238年),本名黄歇,相传为今四川达州人,万源市、达川区留有出处。楚国丞相,封为春申君,与平原君、信陵君、孟尝君并称战国“四君子”。
楚王赐其淮北12县地,即今河南、安徽一带,后改为江东,即今无锡、江苏、上海一带。因故,今上海简称“申”。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名于世。
冯绲(102—167),宕渠人,冯焕之子,东汉名将、车骑将军。少学《春秋》《司马兵法》,乐善好施,举为“孝廉”。其父蒙冤,勇为辩护,调京任右郎中、御史中丞等。奉令督扬州、徐州军事,升任陇西太守、辽东太守,弭除边患。回朝任京兆尹,升任廷尉,继任太常。
汉桓帝永寿初年(155),拜为车骑将军,率兵10万之众平定长沙等地叛乱,回朝转河南尹。任内,曾整修宕渠县治地—賨城,并改名为“车骑城”。逝后,汉桓帝命蔡邕为其撰写碑文,名《车骑将军冯绲碑》。今存,收录于《全三国文》。
王平,又名王子均,宕渠人,三国时蜀国名将。公元228年正月,任蜀国北伐先锋马谡副将,驻守街亭,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劝不听,被魏将张郃断其水源,惨败。唯王平所率千余士兵鸣鼓自持,突围而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拜王平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公元243年,任北伐前监军兼镇北大将军。传说其认字几个,却听书不忘,能口授著书。248年病逝军中,准勒石立阙纪念。今屹立于渠县土溪镇青神乡平六村的“王家坪无名阙”视为“王平阙”。
李雄(274—334),字仲俊,李特第三子,宕渠人,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少数民族著名 *** 家。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其弟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攻克成都。
于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314年,汉中杨虎和梁州张咸先后投奔李雄,成国疆土不断扩大。334年,李雄病卒,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治蜀安邦30年,功勋彪炳史册。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排行老九,祖籍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和 *** 作家之一,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和十年至十四年(815-819),任通州司马、 *** 刺史,治理环境、开荒垦地、整顿吏治、筑亭祈福,颇有政绩。
与此同时,与江州司马白居易诗歌唱和200余首,在通州形成中国诗歌史上一大文学流派——“次韵酬唱”。819年正月初九离开通州,百姓登高目送,留下元九登高习俗,千古不衰。53岁卒于武昌军节度史任所,追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元氏长庆集》等。
关于进士之乡达州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