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塘栖村?塘栖村农家乐芦塘人家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6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鱼米之乡塘栖村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塘栖村的知识,包括塘栖村农家乐芦塘人家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塘栖镇介绍
  2. 塘栖有哪些特产
  3. 塘栖镇的经济发展

一、塘栖镇介绍

1、塘栖,这座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古镇,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运河畔,其独特的水上街市风貌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无可替代。江南佳丽地,塘栖便是其中的 *** 之一,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寻。

2、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的重镇,江南水乡的名镇之一,也是杭州市六大组团之一的中心城镇。这里交通便利,杭宁高速穿城而过,09省道、京杭运河东西向贯穿全镇,三条主干道直通杭州,距杭州主城中心仅十公里,为杭州水上巴士的终点站。现辖27个村,7个社区,近10万人口,总面积79平方公里,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的美誉。

3、塘栖的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期富甲一方,曾位列“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的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等,默默向人们细述着当年的风采。塘栖不仅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便是贡品。

4、尽管塘栖在岁月的洗礼中,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她的魂和根还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大潮中,塘栖依然走在余杭区的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 *** 教育强镇、国家枇杷原产地域保护之乡等荣誉称号。2010年底,塘栖与杭州市瓜沥镇一起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鱼米之乡塘栖村?塘栖村农家乐芦塘人家-第1张图片-

5、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 *** 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

二、塘栖有哪些特产

1、塘栖是著名江南水乡名镇、,京杭运河、贯镇,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浓厚江南地方特色产品——

2、塘栖枇杷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较佳,营养丰富。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塘栖枇杷初冬开花,花极清香,每一花束由60—90朵小花组成,五月果熟。塘栖的果农,经过千百年来栽种培育枇杷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塘栖枇杷品种有白砂、红种、草种三大类计有18个品种,主栽品种5个:“软条白沙”、“大红袍”、“夹脚”、“杨墩”、“宝珠”,尤以“软条白沙”为最,属国宝级优质品种,堪称枇杷中的珍品。

3、塘栖蜜饯是一种著名的杭州美食,是杭派蜜饯的 *** 产品,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主要产品有青梅、话梅、金桔、杏脯等。光绪《唐栖志》记载:“梅李则独山、超山、蟠杨、横里为盛。梅有青红二种,青者蜜饯,红者入 *** ,苏商收买,每就其地大开园场。”在塘栖地方谚语里流传着这么一句:“汇昌蜜饯、复昌糖,糕饼茶食李恒昌,零零碎碎跑华昌。”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是数百年来杭州众多 *** 蜜饯的商号中的杰出 *** ,清道光年间“汇昌”所产蜜饯已被选为贡品、清光绪年间“汇昌”已成为内务府的指定供应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原料减产的原因,生产规模骤减;再加上完全采用纯手工生产,技术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年轻人多不愿学,目前已经是后继乏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机械化大生产的冲击,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处境濒危。近年来,为了让珍贵的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传承,“百年汇昌”在杭州市各 *** 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走访老艺人、收集老配方,恢复传统蜜饯 *** ,保留、传承了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2011年“百年汇昌”的蜜饯 *** 技艺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4、是塘栖镇的著名特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 *** 历史。到1960年代,已销声匿迹,1980年代初方恢复生产。这种板鸭,经烧煮、熏烤而成,味道既不同于南京板鸭,也不同于北京烤鸭。其造型美观,色泽红亮,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清香可口,佐餐下酒皆宜。每当秋末冬初,气爽鸭肥,正是 *** 塘栖熏鸭的旺季。此品选料讲究, *** 精细,工艺严格。须用饲养期九十天左右、重约四斤的苏种活鸭。这种鸭,肉嫩骨脆,是加工熏鸭的上乘原料。 *** 时,经宰杀、开膛、浸泡、擦盐、整形、上撑、熏烤、清煮、散热、拆撑、擦油等十多道工序,整个加工过程除用适量食盐外,不添加任何作料,突出了成品的清香鲜美特点。 *** 塘栖板鸭要注意下列工艺:取内脏要在 *** 上方开口,口大不到一寸;再将白条鸭入90OC热水内浸半分钟,上挂沥干后擦盐,鸭腹内则撒盐少量;腌好的鸭坯要进行整形,先用手掌揿压鸭的胸、侧、背,再将两腿骨向两侧扳折,内用圆木条撑开,把翅膀、鸭头分别固定;然后用见烟不见火的木屑烟熏烤30分钟,再入98OC的清水锅中烧煮30分钟,最后再菜热、拆撑、擦油,即为成品。塘栖板鸭在冬天可放二、三天,但鲜食更佳。

5、塘栖三家村、舍廊、平径等自然村地势低洼、河港交叉,内荡特多,每值夏秋,洪水泛滥,成片庄稼遭淹,惟藕不畏涝,故植藕者众,有夏白藕、冬藕之分,夏白藕汁多味甘,可作水果,冬藕 *** 藕粉或作菜肴。三家村藕粉历史悠久,清光绪《唐栖志》于藕粉条有云:“藕粉者,屑藕汁为之,他处多伪,掺真膺各半,唯唐栖三家村业此者以藕贱不必假他物为之也。”三家村藕粉誉满神州,名扬海外。1972年,美国总统 *** 访华来杭,品尝三家村精制藕粉,赞赏不绝,并留作礼物携带回国。三家村藕粉制工精细,色泽微红呈片状,无杂质,耐久贮,昔赖手工 *** 作,自磨喔偶,榨汁、晾晒,每担鲜藕可制粉6-7斤。自农历八月半至次年清明为生产期。建国后,全乡70个生产队集体加工,尤以舍廊村所产为佳。余杭农村自然资源条件独特,水多田少,遍地宜果,莲藕种植历史悠久。明清,三家村藕粉已是“风靡两京”的休闲食品,借助京杭大运河外运,远销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早在著名《随园食单》《陶庵梦忆》及《杭州府志》都有记载。

6、塘栖茶糕,俗称方糕,又叫水蒸糕,一般在早茶时进食,其名由此而得。茶糕乃是浙江塘栖古镇的名点之一,以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味道鲜美著称,具有松、香、鲜三大特色。茶糕采用米粉蒸制,刚出炉时香气四溢。咬上一口,油润香糯,滋味悠长。 *** 茶糕,选料考究,选用当年新产的晚稻糯米,米糕的皮层很薄,蒸制技术讲究,有专门的工具。肉馅都是采购瘦猪肉,剔除硬皮软骨,以手工切碎斩细,调以纯酱油,拌入适量冬笋韭菜,并加皮冻(它是一种以瘦肉沫再辅之于用鲜猪皮煮烂后形成的“冻汁”来调成馅料),搅拌均匀后作为茶糕馅儿。茶糕的皮儿用纯糯米粉,加水适量,搓粉均匀。馅多皮薄,蒸时掌握火候,做到既不蒸过火,又不能过早出锅,在恰到好处时揭锅盖。茶糕从蒸箱里取出来时,一块方方正正雪白的米粉糕,内有很精细的馅,皮薄成透明了,能够看见里面的内容,油汪汪的肉馅,微带些酱红,红得隐隐约约。肉馅味鲜美,不油不腻,鲜汁横溢;糕皮儿又薄又糯,其味可口。

7、超山青梅果实肥大,分青梅、花梅两种:青梅花纯白俗称家梅,或叫青榔头;花梅花白带微绛,俗称野梅。立春后开花,惊蛰最盛,清明结果,立夏开采。1930年,以梅子为原料腌梅业独盛,有沪、苏、杭及本地人开设大小梅作20余家,年产青梅梅干20余万担。上海冠生园更在超山辟梅林,在塘栖设庄建场收购,加工腌梅。梅子 *** 用价值甚高,治久渴泻痢、下火化痰、妇女血崩、小孩头疮等多种疾病。超山林场加工的奶油话梅是脍炙人口的蜜饯,馥芳润口,回味隽永,远销港澳、日本,塘栖酒厂生产的“超山牌”青梅酒,清冽甘醇,甜中孕酸,畅销各地。清代诗人姚宝田描写青梅诗曰:“绿叶已成阴,枝头孕梅子。浸以昔昔盐,余酸溅人齿。妙技缕成丝,相思亦如此。”(《栖水土物咏》)而“糖水青梅”被誉为蜜饯之首,早在著名《随园食单》《陶庵梦忆》及《杭州府志》都有记载。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所产蜜饯中的 *** 产品是的糖水青梅,它以百斤梅子百斤糖的腌制而成,故久贮不霉变,食之甜中孕酸、回味隽永,故有“蜜饯之王”的美誉,是杭州著名传统产品。

8、 *** 年间,百年汇昌是一家拥有18000银元资金、近百名职工、拥有蜜饯、茶食、藕粉等四个生产作坊的大商号,产品远销各省,品牌享誉海内。

9、塘栖四乡自古有枇杷花制茶的历史,每年开花期间枇杷花大面值 *** ,就有采摘农民枇杷花和叶进行深加工做茶。

三、塘栖镇的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30.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636元,财政总收入2.95亿元。塘栖现已形成金属制品、蜜饯食品、 *** 化工、针织服饰四大优势产业和丝绸、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努力培育以汽配、机械机电、电子、包装为主的新兴产业。塘栖镇 *** 委、 *** 在余杭区委、区 *** 得正确领导下,以“繁荣运河水乡文化,复兴塘栖 *** 古镇”为总体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抓住机遇,把塘栖建设成为以水乡古镇文化为背景,以现代工业为支柱,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杭州威尼斯”塘栖水城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商贸、人居、休闲、旅游为亮点的“组团中心”。

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系江南水乡名镇。京杭大运河、09省道贯穿全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全镇辖46个行政村,11个居民区,总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花果之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塘栖的近代工业在浙江省境内起步较早,清光绪二十二年( *** 6),南浔富商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合伙在塘栖镇东的日晖桥畔开设“大纶丝厂”,这是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三家机器缫丝厂之一,开了民族资本工业的先河。嗣后,祥纶(1 *** 5)、崇裕(1 *** 6)、华纶(1 *** 9)等丝厂纷纷在镇内创办,使这个水乡小镇成了全省蚕丝工业的重镇。

1 *** 9年,浙江省 *** 举办西湖博览会,塘栖有三家丝厂的蚕丝产品应邀参展,纷纷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一时声名鹊起,产品远销海外。

1935年,据当时的浙江省 *** 建设厅调查:全省境内共有机械缫丝厂29家、机械缫丝车7598台,塘栖一镇就分别占据了全省的13.8%和19.8%,成了全省著名的机械缫丝重镇。但是,除了缫丝以外,塘栖镇的其它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 初期出现的一些油厂、米厂、酒厂充其量仅是些手工作坊,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含量。

时至1949年塘栖解放,全镇的工业仅仅只有两家奄奄一息的丝厂、一家电厂、二家油厂、三家米厂、四家印刷厂和四家酱坊,除丝厂外,其余的都规模小得可怜。新中国成立以后, *** 和 *** 大力扶植 *** 工业,采取了 *** 、投资、委托加工等种种措施,使那些停工的企业迅速复工,并逐渐趋于正常。一些 *** 业主在 *** 的优惠政策吸引下,纷纷投资兴办工业,使全镇的工业生产开始复苏。

到1960年,全镇有国营、公私合营工厂十家,职工13 *** 人,年总产值1577万元;镇办工厂16家,职工17 *** 人,年总产值362.25万元。

1978年,随着 *** 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工业生产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乡村工业也同时获得了发展良机,一时间,全镇的工业企业和工业人口迅猛地上升,工业门类也逐步趋于完善。

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26.32亿元,比2001年增长2 *** .79%,年均增长31.47%;工业利润3.57亿元,五年累计达到8.21亿元。2005年杭州市工业经济各项指标综合考评排名第四位,比2004年前移8位。坚持扶优扶强,发挥骨干企业带动效应,2006年规模企业达到160家,比2001年净增65家,其中亿元企业18家。塘栖镇自 *** 年被国家列为百家小城镇试点镇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经济实力百强乡镇"、"杭州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二十优乡镇"。2000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0多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338元。

塘栖除盛产稻米、蚕茧、鱼虾、菱藕外,还有许多著名土特产,如枇杷、青梅、杨梅、荸荠等,其中塘栖枇杷以其皮薄、汁多、味鲜而享誉海内外。每年举办中国塘栖枇杷节,吸引大批中外嘉宾惠顾。

塘栖是余杭的工业强镇,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现已形成金属制品、蜜饯食品、 *** 化工、针织服饰等四大优势产业和丝绸、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已建成约1300亩工业园区,是余杭区经济开发配套区块,享受浙江省经济开发优惠政策。特色蜜饯园区规划1500亩,首期开发500亩。

塘栖是余杭区的中心城镇,2009年特邀上海同济大学修订编制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高起点、前瞻 *** 的设计理念,投资近1亿元的广济大街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居住环境更趋优美,并以亮化、美化、净化为目标,提高城镇品位。努力推进 *** *** 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创造塘栖美好未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塘栖 家乐 村农 鱼米之乡 人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