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非遗之乡 斗门和珠海斗门古村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西安市具有 *** *** 的非遗项目
1、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于2006年入选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 ***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品录》,是西安更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 *** 而流入民间,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西安鼓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其中还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词等,既有宫廷音乐典雅清幽的特点,又带有民间音乐古朴浑厚风格。
2、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尤其是关中地带,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 *** 样式。2006年,由西安市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申报的“秦腔”,入选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西安市戏曲类更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 *** ,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来西安旅游,一定要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易俗社听秦腔表演。
3、牛郎织女传说是西安市传统民间文学之一,与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西安民间文学类更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源头,西安牛郎织女传说以口传文学的形式传承传说的主要故事内容,石婆庙、石爷庙及正月十七、七月初七两大庙会亦为主要的物质、文化传承载体。牛郎织女传说在沣东新城斗门当地广泛流传,影响辐射到关中、陕西及国内的多个地区和民族,在全球华人中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影响广泛的七夕节、乞巧节等中国传统节令活动。时至今日,当地群众仍然普遍传述着牛郎织女这一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4、西安 *** 肉泡馍是西安具有鲜明的民族饮食特色和独特的地域风味美食,是西安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更是被评为“陕西十大文化符号”,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陕西省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陕西十大名小吃”。而同盛祥 *** 的 *** 肉泡馍最为正宗,同盛祥 *** 肉泡馍 *** 技艺,是西安地方传统的手工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西安美食类更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 *** 工艺十分考究,从选料、煮肉、熬汤、加料、调味到泡馍始终坚持做到精细、标准、规范,其 *** 肉泡馍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风味独特。Maigoo小编推荐西安其他著名非遗美食:樊记腊汁肉夹馍、德懋恭水晶饼、德发长饺子、葫芦头泡馍、户县秦镇大米等。
5、临潼道情皮影戏是一种白天演奏木偶,晚上演关中道情的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 *** 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为关中的中国皮影戏剧种之一,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西安曲艺类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临潼是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最早诞生在两 *** 前的西汉。临潼道情皮影戏唱腔独特,声音高昂动听。皮影造型的花纹图案细致,雕刻细腻,造型经典、装饰严谨、色彩富丽堂皇。以临潼道情皮影戏为 *** 的关中道情,还包括长安道情、蓝田华胥上许道情、周至道情等,也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唐三彩是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它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因此被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古长安的唐三彩烧制工艺与洛阳唐三彩烧制工艺相比毫不逊色,洛阳的唐三彩烧制被称为东窑,长安这边的被称为西窑。古长安唐三彩烧制工艺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艺术品生产工艺,是我国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还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西安传统技艺类更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秦绣,又称穿罗绣,是陕西省独有的一种精致的纯手工刺绣艺术品,于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西安传统美术类更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绣最早可源自西周,是西安市工艺美术工作者根据陕西省民间古老的绣种“纳纱绣”“穿罗绣”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出的新绣种。秦绣色彩斑斓,构图匀称,光亮齐整,具有古朴浑厚的乡土气息,具有陕西地方独有的、凝重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秦绣的底料采用真丝纱罗,使用真丝色线,在纱罗细密的网格上施针。运用不同针法组成千变万化的各式图案来完成作品。绣品花中套花,变幻无穷,美不胜收。
8、长安泥望技艺,是西安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是关中地区更具 *** *** 的手工技艺,还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西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安泥塑技艺传承了关中泥塑的基本技法,以当地红黏土为材料,通过艺人手工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每件作品在塑制前,艺人都要经过构思后,还要经过采土、和泥、搓、揉、抹、塑、捏、雕、贴、滚、蹍、按、剪、晾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包含有若干道子工序才能完。长安泥塑塑造了各种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神话故事、虫鱼鸟兽等作品,记录了关中民间的 *** 和审美情趣,表现了关中百姓朴实、憨厚、豪放、正直、节俭、满足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9、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世界上最著名陶俑秦始皇兵马俑就是采用陶俑烧制技艺 *** 制成的。而西安传统彩绘陶俑 *** 技艺是西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俑烧制技艺以 *** 和石膏模具为主,用木、竹、金属各类雕刻 *** ,彩绘用石绿、石青、朱砂、藤黄等传统矿物质颜料,依照古陶俑 *** 过程,从造型、制模、脱胚、修整、烧制、彩绘、做旧等各项工序,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形成了一整套 *** 、彩绘及做旧的工艺流程。采用这一技艺 *** 作品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10、户县农民画始创于1958年,是中国起源最早、发展过程最为完整的农民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堪称是来自田间地头的艺术瑰宝。户县农民画深深根植于关中厚重乡土,融入关中民间艺术和技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西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基础上衍变,以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据MAIgoo小编了解,鄠邑区为全国影响力更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誉为“中国之一画乡”,2014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珠海市具有 *** *** 的非遗项目
1、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是岭南民俗文化瑰宝,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在斗门流行了数百年,属汉族传统婚俗,是珠海市斗门沙田水乡地区家喻户晓的婚庆习俗,也是珠海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斗门水上婚嫁”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是珠海市之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017年被珠海市评为“珠海文化名片”,已成为珠海著名文化旅游名片。水上婚嫁形式繁复多样,婚嫁仪式十分讲究,包括“坐高堂”“上头”“叹家姐”“花船迎亲”“拜堂”“回门”等,仪式由咸水歌串起,显示出独特的水乡风情。在水上婚嫁习俗中,沙田民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整个婚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三灶鹤舞,又名“耍白鹤”,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珠海市三灶镇独有的一种仅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传统舞蹈,是珠海市著名的传统民俗舞蹈,2007年被列入金湾区级、珠海市级和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 *** *** 非遗项目。三灶鹤舞的白鹤造型生动逼真、舞姿优美,形象地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生活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表演时,以锣鼓伴奏,间唱吉祥的“鹤歌”,场面显得欢快、热烈、祥和。三灶鹤舞于2017年被珠海市评为20个“珠海文化名片”。
3、装泥鱼是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技艺,最早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装泥鱼习俗主要有 *** 鱼笼、 *** 鱼篓、 *** 泥板、捕捉泥鱼四道主要程序,具有地域 *** 、独创 *** 、实用 *** 和 *** 别差异 *** 的特点。这一传统习俗祖祖辈辈相传至今,家喻户晓,从2010年起乾务镇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大型“装泥鱼”系列活动,包括织鱼笼比赛、织泥鱼篓比赛、现场“装泥鱼”等活动,让“装泥鱼”这一传统习俗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一指禅推拿是中医推拿的重要传统医术流派之一,源自于中国古代 *** 术,受禅宗“一指示法,见 *** 成佛”思想影响,并吸收古印度瑜伽术和天竺 *** 术而逐渐形成,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 *** 类更具 *** *** 的非遗项目。一指禅推拿以佛学禅宗“一指示法,见 *** 成佛”之精义,开宗立派,以“心法”为其学术思想核心,建立了以“禅定、觉己、觉他、治法、推拿 *** 、推拿手法”为主要内容的一指禅推拿学术体系。一指禅推拿将禅与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保留和发展了中医作为经验医学的特点,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认识 *** ,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和广泛的医疗实用价值。
5、沙田民歌,又称水乡民歌,是在珠海地区的“疍家歌”和“渔歌”的基础上,经历代疍家人不断传唱加工,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的统称。沙田民歌是广东省珠海地区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承载着沙田地区的民俗风情,是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2015年入选广东省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珠海 *** *** 的非遗项目。据小编了解,沙田民歌采用带有珠海沙田地域口音的粤语方言演唱,属于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均采用无伴奏清唱的方式。因演唱环境、场合、形式等的不同,又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叹情歌、姑妹歌、大罾歌、木鱼歌等。
6、三灶编织,是指珠海市三灶镇民间传统的草编织和竹编织技艺,拥有500年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2015年“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是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类 *** *** 非遗项目。三灶编织产品有大小款式的草席、手袖和各式各样的箩、篸、笼、篮、筛、箕、篷、罩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品种达38个。这些编织品有的属生产用具,有的是生活用具,还有的被当为礼品可作馈赠。例如,坎花手袖、蟹脊黄线骨头篷、五方花簸箕和藤耳礼担箩仔等,其工艺之精致为我们留下农耕时代难忘的记忆。
7、“横山鸭扎包”是斗门区莲洲镇一种民间传统美食,与“上横黄沙蚬”、“粉洲禾虫”、“横山粉葛”并称为莲洲“四大美食”,是珠海市著名美食,享誉珠海及周边城市乃至港澳地区,其 *** 技艺于2013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类 *** *** 非遗项目。“横山鸭扎包”是个统称,包括鸭脚包、鸭下巴包和鸭翼包,均是用鸭脚、鸭下铲、鸭翼、鸭肝、鸭肠和肥猪肉采取独特的 *** 腌制晾晒,捆扎而成的。横山鸭扎包自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传承一百余年,历经四代人,如今,每年秋冬“腊味飘香”季节,莲洲“横山鸭扎包”进入 *** 旺季,产品名扬遐迩,成为餐桌佳肴和馈赠亲朋好友的送礼佳品。
8、斗门醒狮是珠海斗门的传统民间舞蹈,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10年6月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文化形式,斗门醒狮在斗门乃至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在珠海传统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斗门醒狮继承我国南派狮舞精湛技艺,在传统的醒狮表演上又融入了武术、舞蹈、音乐、杂技为一体,特色舞法主要有狮子出洞、上楼台、桩阵、板凳和桥头青。除了斗门醒狮外,金湾区的三灶狮舞也是珠海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扩展名录。
9、乾务飘色起源于明朝天启年间,是珠海斗门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融入地方特色,有深厚的水乡文化底蕴,是珠海市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民俗艺术之一,于2007年入选珠海市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务飘色多取材于民间故事,造型奇特, *** 工艺精致。至今保留人工抬色的传统,每队飘色均辅有领路牌、罗伞、护色等,阵容庞大,色彩夺目,观赏 *** 强。乾务飘色有三台飘色,分别是乾北的“仕林祭塔”、乾西的“螃蟹过江”和乾东的“喜鹊练梅”最为著名。
10、说到珠海特色小吃,当然少不了定家湾茶果。唐家湾茶果,又叫定家湾茶果,是珠海唐家湾镇的一种民间小吃,数百年来,其花式品种仍然流行于民间,是广东一带群众喝茶消遣的一种美食,2011年唐家湾茶果 *** 技艺入选珠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唐家湾茶果在北宋末年传入三灶,茶果种类繁多,现存唐家湾茶果品种有36种,一般按年节 *** 而各具风味,有大龙糕、煎堆、叶仔、挛茜饼、萝兜粽、醎水粽、醎水糕、芋糕、萝卜糕、茶果汤等,花样繁多,精致小巧,美味可口,甜蜜软糯,老少咸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