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南宁甘蔗之乡简介资料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广西特产甘蔗的介绍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金秀瑶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介绍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辖3镇8乡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瑶族占34.4%。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支系,是全国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7万亩,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年产水量达25.7亿立方米,是广西更大、最重要的水源林区。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辖3镇8乡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瑶族占34.4%。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支系,是全国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7万亩,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年产水量达25.7亿立方米,是广西更大、最重要的水源林区。
金秀大瑶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绞股蓝、灵香草、八角、甜茶、茶叶、香菇、木耳、黄笋、生姜、中草 *** 等林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绞股蓝为原料所生产的绞股蓝系列保健品已远销国内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国外市场。2001年,金秀县被国家 *** 定为“中国八角之乡”。县境内河溪密布,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而且落差大,水力资源蕴藏量26.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16.9万千瓦,电力开发前景广阔。矿产资源有金、铜、铅锌、重晶石、花岗岩、彩色大理石等十余种,蕴藏量十分丰富,开采潜力巨大。
金秀大瑶山地处南 *** 带向中 *** 带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陆栖脊椎动物373种,其中有众多的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和珍稀动物。 *** 和国家 *** 分别批准金秀县建立“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县境内山体延绵,大部分属丹霞地貌,山体雄奇秀美,县城年平均气温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达9194个/cm3被誉为“岭南避暑胜地”和“人世间之桃园仙国”,是理想的旅游避暑、疗养保健的好地方。目前,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小区,已开发有圣堂山、莲花山、金秀老山等旅游景点,开辟有孟村、金秀村、六段村等民俗旅游村,旅游业发展势头甚佳。
金秀县位于广西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四个城市的中心交汇点,交通便利。以国道线、省道线为依托的县镜内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路。县城连线323国道的二级公路已全线贯通。全县所有的乡(镇)通讯传输都实现了光缆化并全部开通了移动、联通通信业务,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
金秀县委、县人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确定了“林业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具体的工作上,着力抓好森林保护工作,坚持把林业作为金秀的母本产业,依托林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水电产业、旅游产业、工业( *** 业)。抓住自治区把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列为全区六大精品旅游区进行重点建设的契机,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三圣”(圣山:圣堂山;圣水:长滩河;圣都:世界瑶都)景区的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旅游名县。
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地跨东经109度50分——110度27分,北纬23度40分——24度28分之间。
1951年2月,永宁乡和崇义乡合并成金秀瑶民自治区,归修仁县管辖;古朴乡和岭祖乡合并,加上车田、中山、林秀等村成立岭祖瑶民自治区,归蒙山县管辖;1951年8月,修仁县撤销并入荔浦县,金秀瑶民自治区属荔浦县,原修仁县桐木、七建、头排、三江等区亦划入荔浦县。其余各乡仍分属象州县、武宣、桂平、平南等县管辖。
经广西省人民***决定, *** 人民***政务院批准,1952年5月28日,正式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管辖。区治金秀。1955年8月26日改称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66年4月8日,经 *** 批准,改称金秀瑶族自治县。
1952年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时,原武宣县翁祥村、象州县中平区青山村划归本县管辖,1954年原荔浦属大樟、互助2个小乡划入本县;1955年原荔浦县属桐木区(包括今桐木镇和七建乡)划归石龙县管辖,头排区划归鹿寨县管辖;1957年,原县属大樟区本山乡划归桂平县。1984年7月17日, *** 批准,象州县桐木公社、鹿寨县头排区划入金秀瑶族自治县。
2000年,金秀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8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六巷乡、大樟乡、长垌乡、三江乡、七建乡。
2003年金秀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3个镇、8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垌乡、大樟乡、六巷乡、七建乡、三江乡)
100金秀镇辖:民乐社区、荣兴2个社区;六拉、金田、和平、长二、六段、 *** 、罗孟7个村委会。
101桐木镇辖:城中社区;高仁、太山、桐木、鹿鸣、古池、大蚕、龙庆、仁里、古院、那马10个村委会。
102头排镇辖:头排社区;二排、头排、同扶、夏塘4个村委会。
200三角乡辖:三角、龙围、小冲、六定、甲江、江燕6个村委会。
201忠良乡辖:忠山、车田、林秀、双合、六干、六卜、德香、石鼓、巴勒、三合、永和11个村委会。
202罗香乡辖:罗香、琼伍、龙坪、山茶、大垌、罗运、罗丹、平竹、大新9个村委会。
203长垌乡辖:长垌、平道、镇冲、滴水、桂田、道江、平孟7个村委会。
204大樟乡辖:大樟、互助、玲马、三古、新村、花炉、瓦厂、双化8个村委会。
205六巷乡辖:六巷、青山、门头、王钳、大岭5个村委会。
206七建乡辖:那安、七建、皆村、三友4个村委会。
207三江乡辖:三江、同化、古范、合兴、柘山、长乐6个村委会。
金秀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垌乡、大樟乡、六巷乡、三江乡。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1998年,国家作出停止采伐天然林决定后,金秀县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迅速转变观念,面向新世纪,立足大瑶山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特点、理清思路,提出了“一县两策,八块文章”具体工作措施。
“一县两策,八块文章”指依托大瑶山独特的区域经济,独特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发展模式,根据金秀特有的地域分布格局,认真抓好山内和山外两个板块的“二元经济”,在山内围绕保护、扩大水源林 *** 、水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及林下经济开发四块文章;在山外立足桐木工业小区和头排商业小区开发,积极抓好以 *** 经济、农业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开发一体化经济长廊建设,使之逐步成为经济高度膨胀、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弥补山内发展缓慢的不足,以山外拉动山内,整体推进,协调发展。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3900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7.12%;农业总产值完成17917万元(不变价),同比增长5.82%;工业总产值17200万元(不变价),同比增长9.63%;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1131万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同比增长4.3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000万元,同比增长10.04%;财政收入完成2746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元,同比增长13.35%。
(一)矿产资源: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面积约 *** 0平方公里,大瑶山山脉横贯其中,区域内截今累计探明和发现的矿种有金、铜、铅、锌、钨、锡、铁、锰、 *** 、重晶石、矽石、水晶、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粘土等,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铜(3.65万吨金属)、重晶石(550万吨)、花岗岩(310万立方米)、石灰石(1380万吨)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52亿元,资源较为丰富。
(二)森林资源: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有“广西更大水源林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称号。
(三)水电能源:金秀县水电事业发展迅猛,成效显著。1956年前,金秀县各族人民还是用松明、植物油点灯照明,用小碓、水碾或木臼加工粮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极为落后。1957年金秀县建成了之一座1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结束了金秀县无电的历史。此后又建成了4800千瓦的和平电站,600千瓦的田村水库坝后电站,还在国家的扶持下,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水资源,指导林农兴建了1952处村办或户办 *** 电站,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千家万户,昔日偏僻的山村瑶寨如今成了“不夜天”。1990年,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相继成为广西之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实现全国“第 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县化之一。接着19 *** 年开工建设装机容量 *** 0千瓦的河口电站,1998年,又投资3800万元对和平电站进行扩容技改建设,新增容量6300千瓦,基本完成了金秀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到 200年底止,全县水能资源已完成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年均上缴税利100多万元,水电成为金秀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四)动、植物资源:金秀大瑶山地处南 *** 带向中 *** 带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植物种类居广西之首。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17种,国家I类珍贵树种4种,II类珍贵树种11种。陆栖脊椎动物37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二类保护动物22种。昆虫资源也极为丰富,有21目168科570属853种,其中珍稀种类有14种,有些系属我县首次发现。专家认定,金秀是广西更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是重要的天然植物园,也是广西乃至全国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有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和世界植物活化石“银杉”。经科学家鉴定,金秀县还有 27科、83属、144种大型真菌。
(五)土特产资源:产品有灵香草、八角、香菇、玉桂、甜茶、山苍子、天花粉、茶叶、木耳、黄笋、蕨草、绞股蓝等。八角、香菇、灵香草、玉桂、绞股蓝不仅闻名全国,还远销东南亚,甚至欧美各国。2001年,国家 *** 授予金秀县“中国八角之乡”称号。
“近年来,金秀利用大瑶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的特色农业,坚持‘山内乡镇重点发展茶叶产业,山外乡镇重点发展水果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朝特色、规模、品牌、质量、效益五个方面努力调优结构。”2014年,金秀水果种植面积近5万亩,成为山外乡(镇)最重要支柱产业。桐木镇长学水果核心示范区总面积达1000亩,桐木镇银村砂糖桔核心示范区达2000亩,水果专业合作社增至17个。
(1)大红八角:据记载罗香种植八角的历史已有80多年,是金秀种植八角最早之乡。据统计,到目前全乡八角种植面积达11.2万亩,人均10亩左右,现已有6.5万亩进入成熟挂果期。八角年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70%,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80%,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是罗香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和支柱产业。金秀县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授予的“中国八角之乡”称号,而罗香又是金秀县最主要的八角产区,年产八角都在500万斤以上。罗香的大红八角颗粒饱满香气醇,长在深山,无污染,品质优良,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
(2)罗香白牛茶:白牛茶产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白牛村,故称罗香白牛茶。该茶属绿茶类,原为野生,多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峡谷旁,后来瑶胞才在村寨附近种植,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外形翠绿,显毫,香气清浓,滋味甘甜醇厚,据载白牛茶和铜钱一起放在嘴里嚼,可把铜钱嚼碎。1985年我国多位茶叶专家教授聚会在桂林茶科所,共同目睹了茶叶嚼啐铜钱的奇特现场表演,证实了白牛茶为广西特有产品,而列为广西名优茶。我乡抓住这一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白牛茶,同时引入能人进行开发。到2001年春已发展种植到450亩,所生产出的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还正在计画扩种,我乡已把种植白牛茶等作为一项主要的农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来抓。预计今年将扩种到1000亩。这样,罗香的经济发展将逐步趋于合理化结构种植,确保经济稳步发展。
(3)罗香黄笋、甜笋闻名县区内外:罗香乡素有种植黄笋、甜笋竹的传统,并早已闻名区内外。到目前已种植有黄笋竹林近1万亩、甜笋0.6亩。年生产黄笋达20万斤,甜笋10多万斤。仅两种竹笋收入22万元,人均达20元。黄笋制成酸笋、笋干远销柳州等城市,甜笋也远销县内外,甚至区内外。无论黄笋、甜笋,在罗香的产量最多,品质也是较高的。平竹村委是全乡甜笋最多的村委。该村委的生甜笋主要销售县内外,制成的火烧笋销往区内外。每年的销路却很好。而罗香村委一带加工的酸笋更是闻名区内外,供不应求。近年,乡 *** 委、***大力提倡并号召农 *** 行产品结构调整,特别强调重种重管,抓低产林改造。因此对竹林生产和管理越来越重视。产量逐年增长。农民已尝到了种植笋竹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
罗香乡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东南部,东与贵港市平南县马练乡接壤,南与平南县的大鹏乡毗邻,西部、西北、北部分别是本县的六巷乡、长垌乡、忠良乡。全乡人口1.2万多人,土地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地处中 *** 带过渡南 *** 带的分界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乡***所在地距金秀县城78公里,是个山区乡,周围青山环抱,地处低山峡谷 *** 原,罗香河自西向东蜿延流经集镇,自然环境优美。
七建乡是广西金秀县所辖的一个乡镇,位于金秀县的西北部,总面积为53.6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17个自然屯。2001年末全乡总人口12148人,共有3个民族,其中壮族居多,占全乡总人口90%以上。耕地面积17437亩,其中水田地10415亩,旱地7022亩,人均耕地1.4亩。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甘蔗、西瓜、辣椒、花生、蔬菜等,其中糖蔗、西瓜为支柱产业。
1、七建乡属于中 *** 带气候,位于金秀大瑶山脚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开发李子、茶叶、糖蔗、柑橙、瓜类等多经济作物的更佳地域。
2、***所在地距302国道10公里,20134省道线从南往北横穿全乡,位于头排和桐木两个大镇的中心,距离两镇仅有10公里。乡村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水利设施比较完善,水电、通讯实现村村通,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全乡总面积53.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403.29公顷,占总面积44.83%,非林业用地及其他2958公顷,占总面积的55.17%,农副产品丰富,粮食年产量0.6万吨左右,西瓜年产量7500吨,糖蔗年产量约1万吨,辣椒年产量约5000吨,水果类年产量7532吨,还有茶叶、木薯、梨子、板栗等一大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的农副产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桂林公园圣堂山风景区,位于金秀县城西南面60公里处。远看由7座海拔1600米能上能下巍峨奇异群峰组成,主峰圣堂山顶海拔1979米。群峰长年掩映于云雾这中。时幽时现,神秘莫测。登顶眺望,山中峰峦叠起,峰如笋柱,高达400—500米,一望数十里,有的如塔林戟海,气势壮阔, *** 中,有的像人类物有的像畜类及禽类物,十分逼真有趣,景观有步移景换之妙。景区植被密布,生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空气负离子含量达18140个/cm。景域空间丰富多样,具有雄、奇、险、秀、古、野等景观特色。从杨梅坪至圣堂山顶,群峦叠翠、怪石崎峋,有神奇秀丽的万亩变色 *** 林,变幻莫测的云海遮雾。主要观赏点有:石猴赏月、***盼夫、神秘古墙、观音岩、孔雀开屏、神女峰、铜墙铁壁、会仙合、寿星岩、龙脊、对歌合、惊人石、 *** 花海、圣堂树魂、百米飞瀑、悬桦夕照、万睿松风、绝壁奇松、松木逢春、小五指山、圣堂七峰、酒瓶峰、宝鼎峰、珍珠罗汉松、南方铁村、福建柏、原始古林、五针松、天梯、南天一柱、日出、晚霞等60多个景点。圣堂山真乃天下奇秀也,拥张家界之峰,比庐山之幽,具华山之险,赛泰山之峻,胜黄山之松。
目前,圣堂山风景区的公路已开通至杨梅坪(海拔1200米)的圣堂山庄,从山庄至山顶又修建有1.5米宽5公里长的块石平缝台阶登步道。杨梅坪(圣堂山庄)有3000平方朱月停车场。有精制标间木质阁楼29间,床位60张;山顶建有云海宾馆可接待游客300人的吃、住、游、娱一条龙服务。目前,推出的圣堂休闲度假、生态游览、观光揽胜和登高探险、寻奇探幽主要游线。
金秀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距南宁400公里,柳州150公里,桂林180公里,梧州230公里。因为大瑶山主体部分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故又叫金秀大瑶山。1952年经 *** 批准成立金秀瑶族自治县。1988年被自治区人民***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经国家 *** 批准建立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 *** 批准建立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有关专家考证:金秀大瑶山有500多平方公里的类丹霞式地貌景观;不但有浩瀚苍莽的原始森林和秀丽壮观的溪瀑景观,而且还有形态万千的奇松怪石;有集黄山、庐山、张家界之美于一身,雄奇而且灵秀,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和野生珍衡动植物观赏资源;旅游区内已知有植物资源2335种、动物资源1226种、有世界植物活化石“银杉”和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晰”。金秀大瑶山的瑶族因其源流、 *** 、习俗、语言、文化和服饰的不同,有一个瑶族支系,构成世界上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龙以瑶族民间歌舞最为丰富多彩。旅游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7度,旅游舒适期长达240天,空气负搓离子含量平均在 *** 00个/cm,环境空气品质优。因此,进入大瑶山旅游区,人会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加上高山气候,森林中酚多精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成为桂林健康、疗养、度假、旅游的更佳场所。如果说张家界是一座“大自然的迷宫,鸟兽的天堂”的话,那么大瑶山则更是“云的王国,雾的迷宫,清溪瀑布的源泉,绝岩奇松,变色 *** 的世界,中 *** 材的宝库,庞大而美丽的自然动植物园”。
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金秀县城西北部14公里处,景区或23乎方公里,主峰海拔1350米。远眺整座山体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而得名。莲花山由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石英砂石组成,属类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景区内 *** 耸峙、古树参天、奇松启蒙布、气候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没有任何大气污染和公害,空气负离于含量达9194个八”。莲柏山规由能多山脏和棋盘山群蝴成,景区中心,以胜升堂和石林他都为绝景,脏升堂形融真,令人肃然,石林仙都妙趣在生,有的似仙女照玉立;有的蛐来中情侣的会于山谷;有的服老人黄昏恋,但更多的则像胜兵马桶。莲花山素以集黄山、庐山、张家界之美于一身著称。主要景点有:盘玉遗韵、石林仙都、盘王酒坛、会仙桥、蛇松、红袍将军、试剑峰、石门、一线天、众猴赏花、黄昏恋、米椎林、盘王庙、会仙门、劈山救母、猩猩峰、仙人遗径、磨盘峰、山外山、毛架山、棋盘王、小青山、羊角峰、不倒峰等24个景点。莲花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已修建有一米宽长6公里的块石平缝台阶环山步道,建有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沿途的观景亭、台、榭,环保公厕等设施,还建有400平方米的购物长郎,交通便利,是一个观光、旅游、回归大自然的天然森林公园。目前推出的主题形象“入口要塞,绿色的门户”和“石林仙都、盘王故里”。
二、甘蔗之乡是哪里
1、甘蔗之乡是广西扶绥县。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于崇左市,是广西乃至全国著名的甘蔗生产基地,被誉为“甘蔗之乡”、“甜乡”等。扶绥为 *** 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为甘蔗糖分积累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
2、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于崇左市,是广西乃至全国著名的甘蔗生产基地,被誉为“甘蔗之乡”、“甜乡”等。扶绥为 *** 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为甘蔗糖分积累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3、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谷氨酸等物质,不但是上好的糖料作物,而且本身也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及热量。而除了广西扶绥之外,甘蔗种植也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四川、云南、 *** 、广西、浙江、湖北、福建、江西、贵州、湖南、海南等省份,根据用途可划分为果蔗与糖蔗两种,前者用于食用水果,而后者则为糖料作物。
三、良庆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良庆区历史悠久,秦以前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良庆区属桂林郡。
良庆区历史悠久,秦以前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良庆区属桂林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重新统一岭南,良庆区地属郁林郡领方县所辖。三国时,属吴,后来又先后归西晋、东晋、宋、齐、梁、陈6个朝代管辖。
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此为南宁良庆建制之始。隋文帝开皇 *** (公元598年),改晋兴县名为宣化县。隋炀帝改州为郡,归郁林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改宣化县为南晋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南晋州更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此为南宁简称"邕"之起源。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分岭南道为东、西二道。岭南西道,治所在邕州(今南宁)。
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邕州为诚州,仍归楚。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复名邕州,归属南汉。宋朝统一全国后,良庆区隶属于广南西路。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属邕州路,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广行中书省分置广西行书省,良庆隶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即今南宁,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清朝实行行省制,改布政使司为广西省,今良庆区为南宁府宣化县辖地。
2004年9月15日, *** 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设立南宁市良庆区。将原邕宁县的良庆、那马、那陈、大塘、南晓5个镇划归良庆区管辖,良庆区人民***驻良庆镇。良庆区于2005年3月18日筹建,2005年4月30日正式 *** 成立。
良庆区始于2005年3月18日筹建,2005年4月30日正式 *** 成立。
良庆区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区南部。东邻邕宁区,南接防城港市上思县、钦州市钦北区,西连江南区,北隔邕江与青秀区相望,系南宁连线北部湾出海口的南大门。
良庆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温高,降水丰富。其特点是夏长高温多雨,冬短温暖干燥,无霜期长,属南 *** 带季风气候区域,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9%。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有霜日数仅4.3天,全年风向盛行东风和东南风。
良庆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钛、重晶石、花岗岩、石灰石。
至2011年底,良庆区土地面积13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9万公顷;林地面积5.28万公顷。
良庆区行政区域面积为1379平方公里。2010年,良庆区辖6个镇、1个街道、57个行政村、12个社区、436个自然村(屯)。
至2011年末,良庆区总人口24.02万其中农业人口20.72万,非农业人口3.30万;良庆区主要以壮族和汉族为主,其中壮族是良庆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总人口91.69%。
2009年城区生产总值585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1%。2010年良庆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1.3859亿元,同比增长15.02%,人均生产总值23948元。
2012年全年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亿元,增长5.0%;财政收入完成8.3亿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6亿元,增长3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6亿元。
2013年良庆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亿元,较2012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实际完成10.22亿元,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7亿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2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业产值30.5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406元,增长13%。
良庆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合适发展农业。
2005年良庆区农业总产值12.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40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09万亩,粮食总产量为7.90万吨,糖蔗总产量62.77万吨,蔬菜面积12.38万亩,总产量18.13万吨,水果总产量 *** 万吨;肉类总产量3.56万吨,水产品产量7.47万吨。
2009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621万元,比上年增长8.25%。
2012年年之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5亿元,增长5.0%;粮食产量9.7万吨,增长2.0%;糖料蔗产量111.8万吨,增长5.4%;水果产量6.3万吨,增长5.0%;蔬菜产量26.5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13.9%;肉类产量3.7万吨,增长4.8%。
2013年良庆区9000亩无公害蔬菜、1.2万亩火龙果、6万亩西瓜和5000亩黑皮冬瓜基地建设;在大塘镇建立甘蔗高产高糖示范区1万亩。建成那马镇那扭坡奶牛标准化 *** 、坛良村六改坡鳄龟 *** 、鱼塘改造等3个标准化养殖项目。
至2005年底,良庆区有工业企业195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61家。全社会工业总产值为35.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0.65亿元,规模以下产值完成4.76亿元。
截止2006年6月底,两个开发区共有投资企业360个,投资项目协定投资258.55亿元,实际投入资金98.25亿元,其中超2000万元的项目有79个,超亿元的项目有17个。
200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8622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80183万元。
2009年末,全城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5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城区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07670万元,增长19.36%,占全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7. *** %,比同期提高5.11个百分点。
2009全年轻工业产值4727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2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59%,比上年增加4.8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307433万元,比上年下降0.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41%。2009年,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8.91%,比上年降低14.45个百分点。建筑业平稳增长2009年,城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2420万元,比上年增长38.39%。
2012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60家,实现产值11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 %;其中有32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3%,完成产值10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 *** .8%。全年帮助企业融资1.3亿元。广西石埠乳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获得国家、自治区、南宁市扶持资金900多万元。
2009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251万元,比上年增长69.25%。2009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593万元,下降59.5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20万平方米,下降19. ***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24万平方米,下降21.02%;商品房销售额44433万元,下降24.36%,其中住宅销售额40674万元,下降24.82%。
2009全年第三产业投资506523万元,增长 *** .39%;工业投资继续增长,工业投资100 *** 1万元,增长7.13%。
2009年,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60090万元,增长113.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81%,比重比上年提高12.16个百分点。
2012年全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家,城区 *** 行业全年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50%。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增长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3%,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2年内资签约项目计画总投资194.7亿元;外资签约项目计画总投资358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完成4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0%,增长21.3%;直接利用外资完成3620万美元,增长16.5%。
2007年,良庆区有那陈镇六眼村一个 *** 聚会点,聚会点有信教民众32人,另有南晓镇信教民众57人,全城区共有信教民众 *** 人。
南宁市良庆区的"香火龙"文化全国仅有,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香火龙舞"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作为瓷窑的点火仪式,逐渐演变为每年农历8月14日-16日晚上走街串巷为村民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
"香火龙"传承至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至2010年已在南宁市良庆区举办两届。
2009年末,全区普通中学14所,全年招生3857人,减少331人;在校 *** 11461人,增加51人,上升0.45%;毕业生3536人。
2011年良庆区有国小67所,在校生3.16万人;国中13所(社会办8所),在校生1.09万人;高中2所,在校生977人。有教职工2326人。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辍学率0.17%,国小毕业生升学率98.90%;国中阶段入学率99.77%,辍学率2.90%;国中毕业生升高中毛入学率85.60%。资助家庭经济困难 *** 530人次、31.37万元。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创建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
2011年良庆区实施银海大道拓宽工程,全长13.30千米,计画总投资7.6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81亿元。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完成投资3697.20万元,房屋外立面、外墙改造2054户、面积42.99万平方米,坡屋顶改造面积5.51万平方米。投资1614.04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26户。
建设生态南宁,种植树木55.20万株。采取以房换地、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五象新区回建安置整体 *** 7个村、1个社区和3家企业,共3.67万人,五象新区农民回建安置取得规划定点项目12个,占地面积304.27公顷。
良庆区按照自治区、南宁市构建区域 *** 国际城市的要求,全面实施"两带两区一中心"的发展决策。
"两带"即沿海产业发展带和沿江都市生活与服务带。沿海产业发展带以沿海高速公路和南北二级公路为轴心,向北向南拓展、完善,形成以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南北经济带,其中北部和中部主要发展新型制造业、都市型工业和物流业,南部主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沿江都市生活与服务带沿邕江南岸向东、向西延伸,主要发展行政办公、生态居住、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配套服务业。
"一中心"即行政办公中心,处于"两带"交汇区域,主要包括北部的蟠龙小区和南部的玉洞小区、良庆小区三个组团,以南宁市、良庆区行政大楼建设为重要契机,加快办公楼、高档宾馆、大型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南宁南部最重要的以行政办公、外向服务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特征的服务中心。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2009年,区市创新项目13项,年内安排本级科技项目24项。2011年良庆区投入547万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2个。实施到期通过上级验收的科技项目10个。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28期,培训3370人次。
2009年末,全城区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门诊部(所)93个(含个体),村卫生室12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18张。
2011年良庆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36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城区4个,乡镇5个),集体医疗卫生机构9个,村卫生所120所,个体医疗诊所98所。卫生技术人员1128人(城区属402人)。医院病床1005张。投资118万元,完成农村卫生户厕建造1000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8.44万人,参合率91.57%。
2011年良庆区审批城镇更低生活保障对象755人次,发放低保金195.65万元;审批农村低保对象66 *** 人次,发放低保金384.86万元。发放抚恤金、定补金338.82万元,退伍义务兵家属优待金52. *** 万元。发放特困户、重灾民救济粮160吨(折款32.40万元),救济3329户、65 *** 人。发放冬令 *** 救济棉被700床、蚊帐400床、衣服3100件(套)。确定五保老人1170人,发放五保供养定补金247.68万元。农 *** 疗救助307人、50.51万元。办理结婚登记2831对, *** 登记236对。
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46 *** 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人,帮助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 *** %。农民就业培训14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495人。劳动监察立案查处8件,结案率100%;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契约1.78万人,个体户签订劳动契约 *** 1人。
良庆区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五象岭森林公园、大王滩、凤亭湖、屯六水库、绿都温泉、竹泉岛等旅游景点。
位于南宁市良庆区,总用地面积为1604.19公顷,其中林地1330.07公顷,城市公园用地149.82公顷,是南宁市生态环境与旅游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位于良庆区那马镇境内的八尺江畔,距离市中心约21公里,这里树木青翠,绿草如茵,环境清幽,碧绿江水缓缓流淌。
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南郊28公里处,依托大王滩水库而建,以秀丽的江南湖光山色和恢宏的现代水利工程而著称,人称首府南宁的"后花园",属绿都南宁十大景区之一,广西优秀旅游风景区。
地处广西十万大山北麓,属 *** 带季风气候,四季山清水秀,库容量超过2亿立方米,是南宁市的后备水源。水库水质清澈纯净,没受任何污染。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候,明净如镜的湖水点缀著上百个形态各异的绿色小岛,倒映着周围雄奇秀拔的山峦,水光山色,美不胜收。
良庆区特产主要有凤梨、甘蔗、龙眼、芒果、香蕉、绣球、壮锦等,另有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面食,该面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
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 *** 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 *** 粉以鲜滑清爽为特点。
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拌以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点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而不腻。
选料上乘,经传统工艺和独特 *** 秘制而成。色泽橙黄,皮薄酥脆,肉松味醇,入口芳香,酸甜甘美。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