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鹿之乡 中国骆驼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驼鹿之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驼鹿之乡以及中国骆驼之乡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以花腹驼鹿为材料的作文
  2. 南方能养鹿吗
  3. 麋鹿的传奇经历

一、以花腹驼鹿为材料的作文

1、在西伯利亚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外形与普通驼鹿并没什么两样,但其腹部却布满着不规则的有些难看的花纹。因而,动物学家们称其为“花腹驼鹿”。

2、然而千百年来,这种驼鹿却一直受到当地人祖祖辈辈的礼遇。他们将其称之为“西伯利亚丛林勇士”,任何人都不可捕杀它们。他们甚至不惜与一些猛兽搏斗,从而来保护这些驼鹿们。

3、一次,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几个人看到了一头黑熊袭击一只母花腹驼鹿,他们战败了黑熊,将这只驼鹿带回了家,他们要为它疗伤。

4、没过多久,伤势痊愈的花腹驼鹿产下了一窝鹿崽儿。可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这些小鹿腹部并没有花纹。他们的好奇心上来了,索 *** 将这些驼鹿养着。然而四年过去了,这些幼鹿已长成了成鹿,如它们父母身上的花纹却依然不见。这一现象引起了 *** 动物学家们的注意,经过 *** 研究,他们发现驼鹿腹部的花纹是后天形成的。

5、每年秋季到来,母鹿都会带着小鹿们来到一个荆棘丛生的地方,然后让它们依次跳跃着穿跃 *** 的荆棘丛。由于小鹿的个子矮,力量又有限,腹下便被划出了一道道伤痕。因顾及疼痛,小鹿们便不能躺着休息,只能站着、走动着,尽管吃得很饱了,站着走动着的它们也就依然不断地进食。这样它们便储存了足够的能量,也就不至于被西伯利亚的酷寒夺走尚未成熟的生命。

6、四年的伤痕定格成了它们腹下的花纹印记。人们也由此恍然大悟:花腹驼鹿为什么会被当地人的祖先称为“西伯利亚丛林勇士”的原因了。

7、花腹驼鹿原来是在以疼痛成就其生命的强大,是在以疼痛博得人们对其的钦佩和珍爱。

8、有一名影视演员叫段奕宏,段奕宏也是因疼痛让自己的生命浴火,因疼痛闯出他人生的一片新天地的。

9、段奕宏是新疆的汉族人,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 *** 演员。19岁那年,他离开家乡伊宁赴北京考 *** 戏剧学院,几乎没有人对他看好。甚至有一位主考老师曾直言不讳对他说:“你的外表就通过不了,你退一万步也考不上。”

10、是的,他的“疼痛”就是作为一名演员最忌讳的“不帅”。一万步有多远啊!然而,他就是有着一股子不到长城不罢休的“顽强执拗劲”。之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再考,第三年,他凭着超常的表演技艺终于叩开了 *** 戏剧学院的大门。

11、他有“疼痛”,就只能靠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勤劳和努力。在校时,他力求把每个作业完成得很完美很准确,他要凭着扎实的学业和过硬的基本功让自己在演艺事业上走得很远。

12、毕业后,他选择了更具挑战 *** 的 *** 实验话剧院。在排之一部戏时,他饰演的角色,表演难度非常高。一开场,就有一段14分钟的独白,台词量相当大。而导演要求他在大量的独白和对白中,必须全身心地体验人物的复杂情感。每一次排演,无异于一次剧烈地感情洗礼!

13、这就是摆在他面前的“荆棘丛生”的演艺之路。他只能拼命地地揣摩、领悟,不停止地“进食”,人就像着了魔一般。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他旁边的人都在以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原来他于公共场合中也不自觉地忘情地在大声朗诵台词。

14、凡心血和汗水的付出都会是有收获的,很快,他就从演话剧进入到演电视剧。在演电视剧《记忆的证明》时,他饰演周尚文,这是一个历尽磨难和苦痛的人。有一场戏需要在废旧的游泳池里拍摄,当时的水温接近零摄氏度。群众演员不愿下去,他之一个跳入水中。这种自我磨砺与淬炼的态度,被深深带入他所饰演的人物的气质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紧接着,他又开始演 *** 。在《二弟》的演出中,他提前一个月上海岛体验生活。他与渔民同吃同睡,学习渔民们独特的步态,进入渔民们的心灵……直到把自己晒得黑不溜秋,与渔民们没有二致。

16、段奕宏汲取了大量的养料,集聚了丰沛的能量,终于度过了生命中的严寒。不仅如此,他还接二连三地在《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桃花运》、《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影视剧 *** 演了很重要的一些角色,已能将所饰演的人物气质、演员气质、和戏剧张力很出色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影视新星。

17、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因故带来的疼痛,都会是生命成长的营养素,都会是事业的催化剂。只有不惧疼痛勇于直面疼痛的人,其不仅不会被疼痛与苦难击败,而且还能倔强地成长为时代的骄儿,甚或被历史永远铭记住。

二、南方能养鹿吗

鹿体型大小不一,一般雄 *** 有一对角,雌 *** 没有,鹿大多生活在森林中,以树芽和树叶为食。鹿角为随年龄的增长而长大。鹿分布在美洲及亚欧 *** 的大部分地区。

书写笔顺:拉横撇折竖竖横横折撇折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

(2)同本义 [deer]鹿,山兽也。――《说文》即鹿无虞。――《易·屯》呦呦鹿鸣。――《诗·小雅·鹿鸣》鹿中容八算。――《仪礼·乡射礼记》

(3)又如: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鹤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4)比喻 *** ,爵位 [political power]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5)又如: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相传为殷纣王所造。武王伐纣,纣兵败,登台 *** 而死)

(6)方形粮仓 [granary;barn]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

(7)通“麓”。山脚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秋八月辛卯,沙鹿崩。――《谷梁传·僖公十四年》

(8)通“簏”。竹箱 [bamboo vessel]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

粗,陋 [coarse]。如:鹿布(粗布);鹿车(用人力推拉的窄小车子)

鹿、禄----《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晏注:“鹿喻帝位。”即鹿作“禄”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入门》(油印本),广西师范学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 *** 选》第47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鹿角 lùjiǎo [antler;deer horn]雄鹿的角。亦指为阻止敌军前进而设置的树枝、荆棘之类的障碍物

鹿卢剑 lùlújiàn [handle of sword wound with silk thread]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鹿茸 lùróng [pilose antler of a young stag]雄鹿的幼角

鹿死谁手 lùsǐshuíshǒu [at whose hand will the deer *** ――who will win the prize]鹿:谓猎取的对象。喻指 *** 。比喻最后胜利属于谁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晋书·石勒载记下》

鹿砦 lùzhài [abatis]用树木设置的形似鹿角的障碍物。分为树枝类与树干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防步兵。后者主要用于防坦克。设置时可用有刺铁丝、手 *** 和地雷予以加强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属约52种,大多数种类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四肢细长、尾巴较短,雄 *** 体 *** ,大于雌 *** 。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种类雌雄都有角或都无角。

大多数种类毛色深暗,从黑色、棕色、 *** 、深红色至淡 *** 不等。但驯鹿会出现白色的个体。

【保护级别】: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鹿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共16属约52种,从更大的驼鹿到最小的鼷鹿之间品种丰富。

【分布情况】:鹿的种类繁多,共16属约52种,全世界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

大部分种类地方常见,少数种类为濒危物种。其中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 *** 】:除驼鹿外大多数种类群居生活。

【生活环境】:山地、草原、森林均有分布。

【食物种类】:树叶、草、果实、 *** 、地衣、苔藓、灌木、花朵、水草、树皮、嫩枝、树苗。

【生理特征】:一般春季3~4月 *** *** , *** 期4~10个月,每胎1~3崽。2~3岁 *** 成熟。

其中梅花鹿的鹿茸是名贵的 *** 材。国内已大量进行人工饲养,并进行活鹿取茸(对鹿不会造成伤害)。角是鹿科动物中雄鹿的第二 *** 征(个别属无角,如獐属),同时也是雄鹿之间争夺配偶的 *** 。角的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 *** 激素的影响。北方的鹿过了繁殖季节,角便自下面毛口处脱落,第2年又从额骨上面的1对梗节上面的毛口处生出。刚长出来的角叫茸(我们通常叫鹿茸),外面包着皮肤,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随着角的长大,供血即逐渐减少,外皮遂干枯脱落。1~2岁时生出的初角几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

梅花鹿是鹿科鹿属的1种。因为身上有一些明显的白斑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梅花鹿分7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鼻端 *** 出而呈裂缝状;雄鹿有角,每年约4月脱盘长茸,其角一般到4杈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与眉杈相距甚远;冬天毛的颜色为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尾下部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红棕色,有的为暗灰褐色,背部 *** 地方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线变细,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方,日本,中国的东北、华北、东南和 *** 。现今野生梅花鹿数量非常稀少;中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一般不进入密林。冬季多在阳坡低凹背风处,春秋则在空旷少树地区活动。夏季喜荫凉,多在阴坡开阔透风的地方,有时为了避免蚊蝇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动。 *** 机警,晨昏时结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树叶、沙参等为食。每年8~11月 *** , *** 期7~8个月,4~6月为产仔盛期,每胎1~2仔。

麝(Moschus moschiferus),体型较小,体重约10公斤。雌雄 *** 皆无角。雄 *** 上犬齿獠牙状,突出口外。后肢比前肢长。具胆囊。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浓郁香气的麝香,是极名贵的 *** 材和高级香料。我国麝香的产量与质量均居世界之首位。在分类上有人主张麝应单 *** 科。

麂(Muntiacus muntjak),是华南地区常见中型鹿类。麂皮细韧,是服装制革和精密仪器用革的良好材料,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梅花鹿(Cervus nippon),夏毛红棕色,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冬毛棕褐色,白色斑点不显。 *** 具明显的白斑。雄 *** 角有四叉。眶下腺发达。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存于安徽少数地区和四川最北部。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养鹿场,进行人工繁殖,作为割取鹿茸的主要来源。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内脏等均是贵重的 *** 材。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大型鹿类,体重可达200余公斤,鹿茸也是名贵 *** 材,品质仅次于梅花鹿,但产量较高。

鹿曾经广泛分布于每个 *** ,澳大利亚有6种在19世纪引进的鹿,它们是:黇鹿、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于环境的 *** ,只分布在有限的范围。

通常只有公鹿长角,驯鹿是唯一一种公鹿和母鹿都长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会脱落,到春天开始长出新的角,那时鹿角会覆盖者一层皮,叫做鹿茸。当鹿角成型时,鹿茸就会脱落。

母驯鹿的角是在春天脱落的。另外,麝和獐无 *** 的还是母的,都没有角,它们用长长的獠牙去自卫。公麂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没有獠牙也没有角。

雪是鹿更大的敌人之一。如果雪并不是很大,那到没什么的。但当雪变得非常厚时,它们就很难找到食物,因为雪都把食物盖住了。另外,虽然鹿跑得很快,但由于有些鹿的体重可达300公斤,当它们跑时,它们就会陷到雪中,减慢它们的速度。仅50公斤的狼便很容易地追上了它们。

不像大多数动物,鹿没有固定的家。对鹿来说,所谓的家就是地盘。夜晚它们就睡在灌木丛中。在冬天时,当鹿的地盘覆盖着厚雪时,它们就会再找一个雪相对较浅的地盘。当很多鹿都选这个地盘时,它们就会分地盘。

总的来说,鹿科动物是哺乳类动物中最富有价值的种类。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来,由帝王、贵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论中外,都把“狩鹿”作为一种兼具体育 *** 、社交 *** 、娱乐 *** 以及实用 *** 的重要活动。在古代的记事中,“狩鹿”总是占有重要地位。连孔子所订六艺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关。中国古代射猎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是马鹿和驼鹿。

对一般人说来,猎鹿主要是着眼于经济价值。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无一不是 *** 材或补品,另外有几种鹿的毛皮,可制为高级衣物或皮革。驯鹿更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驮东西、挤奶,等等。近年来驼鹿和梅花鹿还有家畜化的倾向。

正是由干鹿的经济价值这样高,所以人们猎得出多。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几乎在一两 *** 前就已打绝了。梅花鹿由于鹿茸质量更优,所以在几十年前已将山西、河北两个亚种的野生种打绝,另外华南、东北、 *** 三个亚种也所剩无几。其他鹿种也有类似情况。现在国家固然已将绝大部分鹿种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在野外尚未受到严格的保护。有些稀有种,例如海南岛的坡鹿、华南的梅花鹿、西双版纳的豚鹿等,仍然处在濒危的边缘,值得严重注意。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属于鹿科的动物,全世界共有17属,38种,其中有10属、18种在中国曾经产或现在仍产。这就是说,中国产的鹿,占世界鹿属的一半以上,占世界鹿种的将近一半。相形之下, *** 的国土比中国大1倍多,但只有5属、6种;美国和加拿大面积和中国大小相近,各只有4属、5种;印度的面积固然没有中国大,但印度素以鸟兽种类“最丰富”著称,却只有鹿属4个、鹿种8个,仍远不及我国。更应指出,这四个国家,谁都没有一个特有属或特有种的鹿科动物,可是在中国产的鹿科动物中,至少有一个麋鹿属是特有属,有麋鹿、白唇鹿、毛额黄麂、小黄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个种是特有种。另外还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属2种,除 *** 和 *** 各产少数外,中国分布既广,数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视为我国的特产动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书上的名称,四不象则是民间的俗名。《 *** 演义》里讲到过四不象,说这是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乘骑。小说把四不象描述成“麟头豸(Zhi)尾体如龙”,这当然与真实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但这书中所说并不是纯粹出自想象。从化石资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纣的时代,正是麋鹿最为繁盛的时代,长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为最丰富,之后逐渐稀少,周朝以后更急剧减少,到秦汉时代已变得极少了。有人认为,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可能在汉朝时就已经灭亡了。但也有人考证说,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长江以北的苏北地区,还有残余的麋鹿生存,只是数目已微不足道了。

在动物学史上,关于麋鹿的现代叙述是从1865年开始的。一个住在北京城里的法国神甫通过种种渠道,结识了皇家猎苑北京南海子的守卫人员,干了一桩盗买盗卖麋鹿标本的勾当,在1866年1月弄走了两张鹿皮和两个鹿头。鹿头和鹿皮被送到巴黎,很快便引起欧洲各国动物学界和自然爱好者的巨大兴趣。各国动物园纷纷找路子,都想得到它。由1866年到1876年的10年间,英、法、德、比等国驻清使节和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种种手段,陆续从南海子猎苑搞到几十只麋鹿,运回国展览。从此中国的“四不象”遂名扬四海。我国特产动物中,最闻名于世的,人们都说是大熊猫,殊不知麋鹿扬名海外,还远在大熊猫之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间,麋鹿的遭遇是悲惨的。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种群的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种群,连遭打击与浩劫。 *** 4年永定河决口,洪水冲破了猎苑的围墙,逃出来的麋鹿和其他动物,被灾民吃去不少。接着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猎苑里的兽群全部被 *** 。据说还剩下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也死掉了。至此,中国特产动物四不象,在国内完全灭绝。

这时欧洲各家动物园里还剩下18只麋鹿。英国有一位贝福特公爵,素爱豢养动物,他花大价钱,把这18只全部买回,养在他的庄园里。麋鹿在里面繁殖顺利。结果,本来是中国的特产动物,中国却一只也没有了,中国人想要看它一眼,却不得不到国外去看。可见即使是一种动物,它的命运也是同祖国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的。

在英国的那群麋鹿,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幸运地保存下来,而且逐渐增多,到1948年已增至255头。1956年春,伦敦动物学会派人将两对年轻的麋鹿送到北京。于是,时隔50余年,中国人民重新见到久闻其名但无缘相见的“四不象”。由于饲养环境不适合它们的特殊要求,未能顺利繁殖后代。1973年底,英国朋友又送来两对年轻的麋鹿。1984年春,国内的麋鹿总数是12头,其中雌雄各6头,有9头在北京动物园,其余3头分别在上海、广州和保定的动物园。而外国动物园中所饲养的麋鹿总数,据1982年的调查,已超过1100头了。所有这些麋鹿,全部是百余年前弄出国去的那几十只的后代。

除了麋鹿是货真价实的四不象之外,我 *** 间还把另外几种动物也叫“四不象”。这些姑且称之为“假四不象”。这包括大兴安岭鄂温克人畜养的驯鹿;大兴安岭南部的驼鹿,又名麋;湖南南部产的黑鹿或水鹿;安徽黄山一带产的苏门羚,又名鬣羚。也许还有其他。没有学过动物分类学的人,往往把形态较怪的动物都叫四不象,这是误会。

驯鹿:在这么多“假四不象”当中,以驯鹿最容易引人误会,因为不仅在大兴安岭产地群众叫它四不象,而且许多种古书,例如《清文汇书》、《黑龙江外记》、《异域录》、《曹廷裘日记》等,都将它传得很广很久,使得人们相信这就是真的四不象。记得1950年春北京动物园重新开园之际,报纸上和动物说明牌上都有“四不象”一名,人们兴冲冲跑去一看,原来就是驯鹿。

驯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区别较大,即使外行 *** 不难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驯鹿的尾却极短。麋鹿的角好似没有眉杈,各杈皆向后发展,驯鹿却有非常复杂的向前生长的角杈,而且它是唯一雌雄皆长角的鹿种。在体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别。二者唯一相同之处,就是蹄子扁平宽大,间距较宽,悬蹄发达。这是因为麋鹿原来生活在沼泽和湿地,而驯鹿则长期活动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这种类型的蹄子。

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鄂温克族人所豢养的驯鹿,估计现有1000多头,不知当初是从哪儿得来的。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习 *** 上基本相同,都是属于半饲养、半野生的状态。日间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间 *** 觅食闲逛,晚上跑回村里过夜。有需要时,就把它套上拖雪橇,驮东西,挤鹿奶,甚至宰杀剥皮、割肉、炼油。寒带少数民族需要驯鹿,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

驼鹿:驼鹿的情况却不同。它是真正的野生动物。它的分布区不象驯鹿那样 *** ,在我国可以分布到大小兴安岭的北纬四十七八度一带。《动物学大辞典》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麋”。这就更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在大兴安岭有人口叫它“四不象”,但是在小兴安岭就没有人这样叫了。看来还是叫它“驼鹿”最为相宜,因为它身体高大如骆驼,四条长腿也有一点像骆驼,肩部特别高耸,略似驼峰。

驼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个体更大,角也更大的鹿。头很大,脸特别长,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许多垂毛,躯体十分雄壮短粗,四条腿却又细长得不成比例。雄鹿的角与别的各种鹿的角形状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铲状,中间宽阔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达三四十个。每支角的长度可超过一米,最长的竟达1.8米,宽度能达40厘米。两支角的重量就达三四十公斤。那支撑着如此巨大的角的身体,不用说也是大得可观了。在 *** 斯加曾经发现过肩高超过2米,体长将近3米,体重达到650公斤的大驼鹿。在兴安岭猎获的驼鹿,没有超过500公斤重的,毛色也较淡,角出较小,不十分宽扁。

驼鹿生活在亚寒带多湖沼的森林地区,不爱吃草,喜欢吃嫩枝叶和树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摄取水草和莲花、莲茎,冬季则在雪地上觅食各种苔藓。很少 *** 成群。牡鹿平时更喜欢独居,但在冬季缺食时,却有过混人牛群里觅食的情况。在 *** 阿尔山的牛群中,就曾有两只驼鹿被人捉住,其中一只雌的被送到北京动物园展览。

驼鹿和驯鹿也有鹿茸,论尺寸和重量都比梅花鹿茸大得多,但据说质量次, *** 用效能低。其原因还不清楚。驼鹿如此巨大,肉量自然很可观,可是味道如何,似乎没有多少人称道。但据说古代著名美味“八珍”之一的“猩唇”,就是它那肥大下垂的鼻唇。

驼鹿在外国是一种最重要的 *** 兽。人们猎它,是为了要它的巨角做纪念品。在我国,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猎它,是为了吃肉取皮。现在,它属于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至于麋鹿和驯鹿,因为都没有野生种,所以都不用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行列。

黑鹿:在湖南南部多水的山林里,还有一种“假四不象”,就是黑鹿。越过湘粤边境,到了广东北部的山区,人们叫它水鹿。在四川产地,它的名字是黑鹿。到了云南,人们又叫它马鹿。听说海南岛上的人还叫它水牛鹿。总之,除了湖南人叫它四不象之外,所有各地都承认它是鹿。

这是一种热带、 *** 带的鹿种,向南一直分布到 *** 、苏门答腊,最北的产区是在我国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 *** 岛上上有一个亚种。

黑鹿是一种大型鹿,身体粗壮,比驯鹿更为高大,和麋鹿差不多。我国产的黑鹿,雄的肩高可达1.25米到1.3米,体重可达200多公斤。雌鹿较小,重约130到140公斤。毛色一般黑褐,颈和尾的颜色更深。毛十分粗杂。尾巴虽比不上真正的四不象长,但比起其他各种鹿也算是长的。雄鹿有粗大的角,一般长达七八十厘米,粗达十七八厘米,最长纪录是1.25米。这种鹿的茸角,虽不如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茸价值高,但较优于驼鹿、驯鹿,过去为我国西南各省的主要土特产,每年收购数量相当大。现在它已被列入第二类保护动物名单。

前面曾提到过,在我国所产的18种鹿中,有四五种是中国的特有种。其中除了麋鹿举世闻名之外,还有两种也很著名,就是白唇鹿和毛额黄麂。另外有几种,虽不是中国的特有种,但确属珍贵稀有,比如海南岛的坡鹿, *** 昌都地区的白鹿, *** 的寿鹿和新疆西部的天山马鹿等。

白唇鹿:除70年代初,我国送给斯里兰卡一对(现存一只)和80年代初送给 *** 一对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见过这种中国特产的鹿。它的产地只限于青藏高原,包括 *** 和青海的大部地区,甘肃中部和东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它是高山区的动物,一般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山地,夏季甚至能上升到5000米,活动于高山灌丛或高山草甸区。身上有厚密的长毛,不畏风雪严寒,以山草和灌木嫩枝叶为食,是非常顽强耐苦的鹿种。

白唇鹿的主要特征,正如其名所示,就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白色且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端,所以亦可称为白吻鹿。在甘肃、青海等地,俗名叫做黄鹿或草鹿。白唇鹿夏毛棕 *** ,与当地俗名叫做青鹿的马鹿有显著区别。这两种鹿的鹿角也有明显的差异。马鹿角的眉杈与次杈相距很近,白唇鹿角则相距较远,且次杈特别长,主枝略呈侧扁。这些都不难辨别。

在白唇鹿和马鹿的产区互相重叠的地方,例如四川西北部和甘肃祁连山北麓,都曾发现过白唇鹿和马鹿自然杂交,并产生 *** 后代的情况。

近年来,在青海、甘肃、四川,已有几处养鹿场开始驯养白唇鹿,其中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养鹿场养的最多,达到数百头。据统计,该场从1958年到1979年,共捕获幼白唇鹿710只,驯养成活363只,成活率为51.13%。另外,集体和个 *** 有分散饲养的。据报道,现已能实行放牧饲养,这不仅可以减少饲料费,节约劳动力,而且也有助于改变它的野生习 *** ,增加繁殖率。

在国家保护动物名单中,只有3种鹿属于之一类,即白唇鹿、梅花鹿和海南坡鹿。

梅花鹿:梅花鹿,总的说来还算不上是稀有珍奇动物,因为这种鹿不但在公园、动物园里容易看到,而且在国内有很多养鹿场大批地饲养着。但是仍可以把它归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首先说“珍”。这种鹿的鹿茸是各种鹿茸中 *** 更高的,在 *** 材中被称为“黄茸”。另外,鹿皮、鹿肉、鹿鞭、鹿尾、鹿筋,等等,也都有较高的价值。所以说它是一种珍贵动物。

其次是“稀”。家养的梅花鹿虽多,但野生的却特别稀少,不仅河北亚种和山西亚种野生的早已绝灭多年,连从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华南亚种和从前数量也很多的东北亚种,现在也都所剩无几,前途岌岌可危。至于 *** 亚种,野外究竟还有没有,很成问题,恐怕只有到动物园里还能找到一些。所幸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先后又在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和甘肃南部靠近四川边界的迭部,发现了一个梅花鹿新亚种,数量估计约有一二百头。它们经常活动于混交林边缘或林间草地,有时与牛群同在一片草地吃草,有时与苏门羚、黑麂一起休息。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处动物园还未展出过这个新亚种,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世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对残余野生梅花鹿的保护工作,应作为重点看待。江西彭泽县桃红岭是江西省唯一产梅花鹿的地方,估计这里还残留有100头左右的华南亚种,现在这里已被划为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亚种虽多,在形态上差别不大,只是在个体大小毛色深浅、斑点的多少和大小、背 *** 的长短和明显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 亚种最小,肩高只有 *** 十厘米;东北亚种更大,肩高可超过110厘米,体重超过120公斤。

坡鹿:“坡鹿”是海南岛上的俗名,分类学上的名称叫艾氏鹿,也叫眉杈鹿。共有三四个亚种。在我国唯一的产地是海南岛。这里的鹿究竟是不是单独的一个亚种,至今还有意见分歧。

坡鹿的大小和梅花鹿差不多,属于中型鹿。肩高在105到110厘米之间,体重在60到100公斤之间,身上也有白斑,背部也有黑色 *** 。它的最主要特征是角形特殊,不同于梅花鹿乃至其他各种鹿。坡鹿的角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和后面的弯曲主枝接连起来,形成一个大角度的弧形。主校下面不分杈,看来好像没有次杈、三杈,其实是分杈位置较高,长到主枝上端来了。由于眉杈特别发达,所以外国著作中大都叫它眉杈鹿。

解放前,坡鹿在海南岛上的分布比较广,似乎除了北部以外,岛上至少有9或10个县的山地上,有相当多的坡鹿生存。据估计,在解放初期还有300多只。由于滥猎,到1979年,岛上只有东方县的大田和白沙县的帮溪二地,残余不过30多只。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保护,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3年5月间的调查表明,东方县的总数已增到80只以上。生活在东方县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内的坡鹿,只经过一年多的人工保护,就已逐渐习惯跟人接近,有的走近村旁休息,有的对过往汽车、牛车也不逃避。

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现在已将眉杈鹿,包括海南岛的坡鹿在内的各个亚种都划为之一级濒危动物,希望给予最严格的保护。

三、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今年,当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的时候,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 *** 将麋鹿放归自然;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 *** 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像”,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

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 *** 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

古人把能够 *** 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

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 *** ,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

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 *** 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福“禄”喜寿)。

那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秋季的一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爱尔温·大卫一脸风尘地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大卫从苑外土岗上向内窥视,他双眼一亮,那是一群神奇的、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

他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全世界唯一 *** 的一群麋鹿。无奈皇家禁地不允许外人进入。直到次年初,大卫才设法买通了守苑的军士,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猎苑的守卒秘密地以20两白银为代价将一对鹿骨鹿皮给了大卫。

一年后,经过动物学家的鉴定,大卫发现新物种的消息便轰动了西方各国。按照动物学界的惯例,应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这种鹿,从此麋鹿这种中国自古就声名卓著的动物便被称为了大卫神甫鹿,至今其英文还是Pere D *** id's Deer。清朝末年,麋鹿因大卫的缘故红极一时,从“养在深苑人未识”忽然“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1900年秋,八国联军趁清朝 *** *** 、防务空虚一举攻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中国本土最后一批麋鹿终于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像战俘一样被押上战船,开始了长达百年风雨飘摇的流浪生涯。中国大地上,再也见不到一头麋鹿的踪影。

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被欧洲一些动物园圈养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圈舍取代了湿地),种群规模逐渐缩小而纷纷死去,越养越少。这时出现了一位使麋鹿绝处逢生的人: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他喜欢动物,尤其是鹿科动物。

*** 8年起,他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这成为地球上奄奄一息、香火仅存的唯一一群。从各处收集来的18头麋鹿都被放养在英国伦敦以北70千米,占地12.1平方千米的乌邦寺庄园内。这座庄园水草丰美,林木葱郁,芳野幽旷,曲径绕湖。据说那些寄人篱下的麋鹿整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地呆立水畔,拉着长脸,表情呆板地顾影自怜,像害了思乡病一样,但毕竟能正常的繁衍了,

1914年,一战爆发时,乌邦寺里的麋鹿已达88头,二战时已达255头。二战以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保有世界唯一麋鹿群”为荣而一头也不肯出让,但二战德军战火染指英伦,当时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终于改变了主意,提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他惟恐这惟一的一群麋鹿再次毁于战火而遭后人的唾骂,便将乌邦寺内的麋鹿向国内外各大动物园 *** 了许多。

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 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其实,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

1985年8月24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后来,英国首相 *** 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 *** 访英的宴会上致辞,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 *** 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1999年,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曾风趣地用中文这样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

作为麋鹿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当记住爱尔温·大卫的名字,记住十一世、十二世贝福特公爵,记住他们保护麋鹿、挽救麋鹿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能忘记,100年前中国麋鹿在本土绝迹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耻辱的历史。

驼鹿之乡 中国骆驼之乡-第1张图片-

要复壮麋鹿种群,直至让麋鹿回归自然,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外科学家顺东部沿海对北至辽河、南达北海的麋鹿分布故地进行了艰苦的调查。

1985年春,麋鹿专家曹克清一行驱车在黄海滩涂考察。这里沟河港汊纵横,光滩舒展,芦荡遍布,草茂林深,上万公顷的海滨滩涂呈半原始生境。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更大的一片湿地,生物多样 *** 十分丰富,近年多次有麋鹿化石出土。

那一天,湿润的海风吹拂着绿树野草,成群的丹顶鹤和白鹭在沟边嬉戏。突然,一只牙獐从路边草丛中窜到路 *** ,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考察的车辆。这一戏剧 *** 的情节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牙獐与白鹭自古就是麋鹿的伴生物种,凡有麋鹿出没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牙獐伴行。那只精明的牙獐适时地亮相在考察组的眼前,不言而喻地传递着大自然神秘的信息。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我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之一个、也是迄今更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丰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是麋鹿野生放养天然的理想场所。

回到故土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与獐同戏,与鹤共舞。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 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更大的麋鹿种群。

1998年秋天,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实验。他们打开铁门,将经过选择的8头(公2、母4、幼2)麋鹿从鹿苑真正地放归自然。被圈禁数百年,一直处于圈养、半野生状态的麋鹿转眼间消失在黄海之滨一望无垠的草丛中。由此,中断数百年的野生麋鹿的生命链条在那一刻被重新连接。

通过 *** 电 *** 和野外观察,8头麋鹿在黄海滩涂湿地上已安全无恙地度过了之一个冬春。1999年3月18日, *** 的母鹿在野外安全地产出迄今为止世界上之一头全野生麋鹿幼仔,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8年和2002年,大丰先后2次将14头麋鹿野生放养并取得了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上午,在距大海1 000米的滩涂上,工作人员恋恋不舍地打开了栅栏大门,18头麋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从容地冲向大自然,开始了它们野生繁衍的旅程。

现在距离2003年的那次放养,已经2年过去了,放归野外的麋鹿生活得怎么样了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野生的麋鹿比之网栏中的麋鹿,膘情更好。最显著的变化是野 *** 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起居习惯更加变幻莫测。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已经达到52头了,相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麋鹿野放实验的国家级麋鹿专家丁玉华高级工程师介绍说,麋鹿在大丰保护区的数量在迅速增长,这是保护区20年来实行科学管理,采取对濒危动物拯救措施,促使麋鹿得到有效保护的结果。今后还要扩大野生种群,易地建立新的保护地。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是 *** 东方、太平洋西岸更大的湿地之一。这里湿地生态演替系列齐全,生物多样 *** 极其丰富。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 *** 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 ***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2006年6月16日,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截至2006年6月12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幼仔188头,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7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千头大关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南海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2米到25米。

南海子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麋鹿。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古代麋鹿分布在辽宁省康平、南界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这一广大的区域。由于古代先民的大量捕杀,以及人类的早期开发活动 *** 了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野生麋鹿种群大量减少。大约从秦汉以后,我国野生麋鹿种群就逐渐在原野上绝迹了。明清时期,仅在皇家苑囿南海子里,还保存有数量不多的麋鹿。

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浅褐,背部较深,腹部较浅。雄麋鹿有形状美丽的双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内有黑色纹理,形状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种都长,尾端生有丛毛,所以又称“大尾鹿”。它的鹿蹄宽大,而且能够分开,可以在沼泽地中奔走如飞。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颈像驼而又不是驼,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驴而又不是驴。因此,民间俗称麋鹿为“四不像”,把麋鹿看作一种“怪兽”。

乾隆皇帝为麋鹿写下两篇“ *** ”

更为奇特的是,每年到冬至,麋鹿角即自行脱落,而其他鹿科动物都是在夏季脱角的。这奇特的现象竟引起乾隆皇帝极大的好奇,为此乾隆皇帝还写过两篇研究麋鹿角的文章。

开始,乾隆皇帝认为,驼鹿或驯鹿就是古人说的“麋”,而“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写了一篇《鹿角记》,辨明世上并没有在冬天解角的鹿,鹿和麋都是在夏天解角的。可是《月令》为什么记载说,麋是在冬天解角呢?对此,乾隆皇帝未能“究其所由”,一直耿耿于怀,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5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季,乾隆皇帝从塞外承德避暑山庄回到北京。在冬至的第二天,乾隆皇帝忽然心血来潮,想起南苑海子里养着的那一群叫“麈”(zhǔ)的大鹿,会不会在冬至解角呢?

于是他立刻派御前侍卫五福赶快到南苑验视,看看那里的“麈”是不是正在解角。果然,南苑海子里的“麈”已经开始解角。有已经落地的,有的刚掉一只鹿角。五福等人将已经脱落的15只“麈”角携带回宫,进呈御览。乾隆皇帝一看,“乃爽然自失”。于是写下了一篇《麋角解说》。乾隆感叹道,古人把麈当做麋,而我却竟然不知道还有在冬天掉角的野兽,“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他遂即命人把这篇《麋角解说》镌刻在从南苑海子里拣回来的麋角上,以记其事。至今,这只与众不同的麋鹿角就陈列在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内。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从此,麋鹿在中国灭绝。

1985年8月24日,20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运回老家——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目前,麋鹿在我国已繁殖成活800余头。世界有2000余头。

麋鹿苑位于北京南城10公里处的南苑,它不仅是保护麋鹿的多样 *** 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及环保活动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正值麋鹿在我国灭绝100年之际,我们来到了这片近千亩的保护区。回顾麋鹿在我国灭绝的历史,将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珍稀动物。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海子皇家猎苑,在苑外高处眺望,发现苑内有一群陌生的鹿,据他判断当时这群鹿在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这使他惊讶。1866年,大卫将3只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动物学家的鉴定,认为这是一种除了南苑以外哪儿都没有的一种动物。从此,麋鹿轰动了西方各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先后以种种理由及手段,从北京南苑将麋鹿掠夺到他们国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致使中国特有的这种珍稀之物从此在中国绝迹。

然而,被掠走到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部分纷纷死去, *** 者无几。就在地球上麋鹿奄奄一息的紧急关头,一位酷爱动物、特别是喜爱鹿科动物的人士———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拯救了它,使麋鹿绝处逢生。从 *** 8年起,公爵陆续将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等地动物园的仅18头麋鹿用重金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的乌邦寺庄园内。良好的湿地条件使麋鹿开始繁衍,据统计,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时18头的后代,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让“海外游子”回归故里是中国动物学家们多年的呼声,同时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1984年,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考察麋鹿回放中国的地点,她与中国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南海子是最理想的回放地,乌邦寺主人当即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使它们重新回到一度灭绝的地方。

1985年8月24日,一架满载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专机,将20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便送至南海子麋鹿苑。就这样,时隔近一个世纪后,“海外游子”终于回家了。

麋鹿在南海子安家后,科研人员立即开展了繁殖工作。他们在麋鹿苑内开辟了300多亩的牧草种植场,对水域进行了治理,陆续修建了鹿舍和科研站,为麋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1986年夏,有14头母鹿受孕,1987年3月,回归故乡的之一批母鹿开始分娩,有10头小鹿平安降生。1987年9月,英国乌邦寺又赠送给南海子麋鹿苑18头雌麋鹿,这更加快了麋鹿的繁殖和复壮。据统计,自1986年开始至今全国的麋鹿已发展到800多头,而北京麋鹿苑内就有近200头。

麋鹿在南海子驯养繁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启动了又一项重大工程———让麋鹿回归大自然。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它们在水畔生活,遇到敌害可以逃到河流、湖泊或沼泽中躲避。科研人员经过大量考查取证和可行 *** 分析,认为湖北 *** 市的长江故道很适合麋鹿生长。那里面积3万亩,是典型的湿地,终年有麋鹿喜食的青草,19 *** 年国家在那里建立了天鹅洲自然保护区。

1993年和1994年,南海子麋鹿苑分别将 *** 头麋鹿送到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原始栖息的环境、天然的青草食物、良好的自然条件使麋鹿很快适应了自然生活,而且生长繁殖顺利,几年内就发展到了120多头,并逐渐恢复为自然种群。

麋鹿回归自然的工程如此顺利,使科研人员异常兴奋,为了更快地完成生物多样 *** 保护工作,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准备今年再向 *** 输送30头麋鹿,这样会促使麋鹿的自然种群更快地发展壮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麋鹿可以摘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帽子了。

北京麋鹿苑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走进苑内,人们不仅能了解到有关麋鹿的知识,在参观的沿途游人还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板,正面是问题,翻开便是 *** ,如“中国20世纪有哪些野生动物灭绝了?”翻开问题板便知有麋鹿、新疆虎、塞加羚羊等。沿途还有一些“绿色警句”很是给人启迪。

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1999年灭绝。这里还展示着即将灭绝及一些濒危动物的名录。走进这座公墓,人们无不为那么多的灭绝动物而叹息,而其中的一块“墓志铭”更是发人深省:工业 *** 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 *** ,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倾,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 *** 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这里孕育着种类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 *** ,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7月,UNDP/GEF《中国湿地生物多样 ***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保护区正式启动,此项目通过开展能力建设、社区宣传、公众培训、设备援助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水平。

走进这片广袤无垠的滩涂湿地,到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貌,这里有鸟类315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就有31种,列入《中日侯鸟保护协定》保护的 *** 93种。成群结队的珍禽飞鸟,碧波万顷的芦荡,一片连着一片的红果盐蒿尽显眼前,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风景画,同时又组成了一个天然美丽的动植物王国。

关于驼鹿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中国 鹿之乡 驼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