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什么之乡 麻涌特产 - 之乡 -

麻涌什么之乡 麻涌特产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麻涌什么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麻涌什么之乡的知识,包括麻涌特产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请问麻涌旧八大景
  2. 广东东莞麻涌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3. 谁知道麻涌镇的13个村的名称是什么

一、请问麻涌旧八大景

1、麻涌朝东而立,濒海而居,"东海"(当地老百姓传统惯称为"东便海")之名,由是而得。此海襟东江而带狮子洋,鱼产甚为丰富。因而土人得其地利,从业于捕鱼者甚多。渔舟密集,有如星罗棋布。每当夕阳西坠,渔舟三三五五,持续归航,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由远而近,由疏而密,聚成满海歌声,籍以消除整日艰辛的倦意。其间有唱着信口儿歌的;有唱着风趣横生的咸水歌的;还有双双情侣在行歌相答,从而缔成爱花情果的。时入傍晚,在海心渔火之中,唱者愈劲,听者动容。

2、南坦,位于麻涌之南,原是一片基地所在。惟此地南连蛟塘(原番禺),广接万倾沙。由这基地远眺,一望无际的禾稻,真是田连阡陌,其面积之广,眨眼一看,难以估计。尤在秋熟之际,登高而应望,只见那禾黄稻熟,金光闪烁,与绚丽的晚霞交相辉映,真是禾连云、云进禾,禾云交织,禾云一色,田间金稻与天上彩霞所构成的奇观,令观赏者心旷神怡,怎肯遽然离去!西园夜市

3、西园市场位于麻涌五元坊(现麻四小学一带),兴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时乃麻涌商埠物流集散之地。此时,麻涌地域成形,氏族聚居初定。选址建市场乃民住所需。西园辟市以后,商铺林立,鱼虾肉莱摊档,接连摆开,大小食品加工店铺,手工作坊,洒楼食肆,陆续增加。经商的购物喝茶的,四方来客云集于此。每当夜幕降临,从事渔农者归航返家,外来货船泊岸,携壶趁市的议价声,商贩叫卖声,洒店饭馆传出的阵阵欢笑声,汇成一片。灯红洒绿,呈现一派热闹繁华景象。此为西园夜市之美景。

4、该集市东连元沙、慈悲、东仁三个坊;南接董叶乡(军城:现麻二村);北通崇仁坊、东宁坊、市心坊和西宁坊;西汇第五涌和第三水系注入珠江,河湾宽畅,水 *** 通八达,是当是得天独厚的商贸之地。

5、随着麻涌人口增加和地理环境的改善,到清朝顺治2年(1 *** 5年)迁市场于麻涌崇仁坊,自此,西园市为马元市所代替。

6、北丫蕉基,位于麻涌之北。此地得天独厚,土壤肥沃,所产香蕉,是麻涌特产之精英。这里风景优美,独出乎众。外来人但知芭蕉叶大可遮阳光,而不知其在雨中别饶风趣,韵味无究。真的,不雨则已,一雨则万叶随风摇曳,迎着飘零的雨点淅沥成声,像一支大型的交响乐队,正在巧夺天工地奏着清脆悦耳的琴曲,有如高山流水,扣人心弦。然有时在风满雨晦下,又发出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拆之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动游子之秋思,触诗人之雅咏。此时此景,使人自然想到古诗名句"芭蕉宜雨不宜晴",广东名曲"雨打芭蕉"。面对美景,何等抒怀。然而一雨之后,整个蕉林又纷呈新态,那千株万叶在清新空气之中,翠 *** 滴;带着雨珠的红蕾,含苞待放;雨后春笋般的嫩芽,勃然崛起,分外妖娆。没有雨,不能构成这幅天然美丽的图景;没有雨,不能让它四季长青、飘香吐实而享有"岭南佳果"的雅誉。一雨来之,风采焕然。

7、魁楼位于麻四之东南,始建于明永历八年(1654年)。萧奕辅以文官掌武印,功在明室,晚年倦政归居,建此楼以自如,此楼原高四层,虽无魁星踢斗之设,而有开卷览胜之幽,下设花园,衬以亭树。主人常在此穷经引典,观花赏鱼,怡乐晚年,直至65岁而卒。后至明末。该楼列为麻涌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无异古人登上岳阳楼,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拭目东南一瞥,但见狮子洋上水连天,天连水,浩浩荡荡,茫无际崖,倍感壮观;在暮云深处隐约可见的莲花山,泰岱传神;那座擎天一柱般的莲花塔,巍峨矗立,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一队队的银鹤自东而西,穿 *** 于暮云之中,正是"暮云与归鹤齐飞,碧水共长空一色"。倘若从近而望,左有南坦之禾云,右有北丫之蕉雨,遥相辉映,更有赏心悦耳的东海渔歌,另有一番韵味。

8、花桥佛庙,位于麻涌马元市中心,被一棵很大的古榕遮蔽着。佛庙人来人往,香火甚盛。相传明大中丞萧奕辅考中进士那年,亦曾到此进香拜佛。自此佛庙榕荫已成一景。后至明末,公元1 *** 6年,在小佛庙前加建一座大木桥,横跨于一河两岸,籍以沟通小河东西两坊,方便过容。此桥初建时,原为宽阔的木板桥面,间有榄核形的粗线条;桥柱上端,亦雕有花纹,故日"花桥",又名"佛庙桥"。 *** 24年(1935年),此桥由木桥改建为钢筋水坭桥。建成之日,由乡绅萧履始拖孙过桥,以作开道。佛庙楼荫,已在1943年马元市第二次大火灾中付之一炬,而从"花桥"改建成的钢筋水坭桥,则因建国后乡镇建设的需要,于1995年拆毁。

9、归义庵位于麻涌荒园(今麻四七坊)。庵名"归义",其来有因,明末大中丞萧奕辅,有一女,甚孝,但少而守孀,长居父母家,愿至老不嫁以事父母。一次,奕辅由京乞假回家,其女跪而请日:"儿愿削发为尼,求父母在附近择地建一庵堂,使儿居此扳依我佛,既可尽节,亦可常见亲颜。"奕辅嘉其志,乃择定邻近荒园建此庵以成全之;并亲笔命名题为"归义庵"。自此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庵内佛像雄伟,香火鼎盛。建国前还有数尼姑居于此,为人求卜解签、追悼亡灵、做法事。土改后,尼姑均已还俗。该庵" *** "时已拆毁,改建为麻四小学校。小八景美名日:"一树两县"、"一河两岸"、"马元古庙"、"上呼下应"、"辅鱼透入"、"高墩远眺"、"柏基乌榄"、"淡趣木棉"。

10、在古朴的水乡麻涌,各村的沿河,埗头边遍布凉棚,甚至在蕉基田畴的河边上也是星罗棋布,形成了水乡的一大特色。

11、在过去,尤其是夏秋季节,人们在劳作返村必到凉棚休息。有的睡凉,有的聚坐一处,谈论种植生产,交流经验;有的说些路边笑话或谈古论今;有的弹唱一曲,以娱乐身心,消除劳动的疲劳,实为村民尤其是男 *** 乘凉过夜和谈天说地的公众之处。同时也是人们看管农用船艇和农具杂物所需;又可以看管小孩在河涌埗头学游泳的好地方。

二、广东东莞麻涌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华阳湖湿地公园:位于东莞市西北部的麻涌镇华阳村,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相连,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泽乡花田、芭蕉小筑、湖畔塔影等景点,整个湿地公园集融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文化、城市生态功能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

2、麻涌香蕉:香蕉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也是东莞市水乡、沿海地区三大传统作物之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明末清初屈大均记载东莞中堂蕉利村芭蕉满海天,清嘉庆年间蕉多出麻涌蕉利一带可见当时水乡的香蕉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

3、西园市场:位于麻涌五元坊,兴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时乃麻涌商埠物流集散之地。灯红洒绿,呈现一派热闹繁华景象。此为西园夜市之美景。

4、魁楼:位于麻四之东南,始建于明永历八年。萧奕辅以文官掌武印,功在明室,晚年倦政归居,建此楼以自如,此楼原高四层,虽无魁星踢斗之设,而有开卷览胜之幽,下设花园,衬以亭树。该楼列为麻涌八景之一。

麻涌什么之乡 麻涌特产-第1张图片-

三、谁知道麻涌镇的13个村的名称是什么

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深圳走廊的中部。东距东莞市区22公里,西距广州市区29公里,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南临珠江口狮子洋,水路至 *** 72海里,广深高速公路立交口位于镇中心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华南更大的内陆港口新沙港位于镇西部,港口经济成了新的增长点。

麻涌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6.84万人,另有外来人口2.9万人,麻涌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平原广阔,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投资环境优越,以世界上更大保险粉生产商——中成化工厂为首的一大批中外商大企业在此立足。麻涌镇又是东莞市的中心镇,站在水乡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麻涌镇粤曲文化源远流长,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

香蕉是麻涌镇的主要农产品,历史悠久,久负盛名。麻涌镇所产的香蕉以高芭龙牙蕉、黄皮油蕉、大种矮芭蕉等品种为多,其特点是蕉 *** 甜、嫩滑、蕉皮光亮薄身,不易起黑斑点,2002年香蕉的种植面积30337亩,总产55282吨。镇内设有十几个香蕉交易市场,形成了香蕉贸易产、运、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优良的香蕉品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使麻涌香蕉远销全国各地。全镇近年来不断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蔬菜、花卉、地毯草、畜牧、水产等多种经营,形成了传统特色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布局。

OK,关于麻涌什么之乡和麻涌特产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麻涌 特产 么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