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陶瓷彩绘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陶瓷彩绘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淄博陶瓷(瓷砖)有多少年历史了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学家研究考证,在新时器时代,淄博地区的先民,已掌握制陶术。
大汶口文化时期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今张店区傅家乡浮山驿、临淄区齐陵镇的宋家庄、
后李家庄、薛家庄和淄川区口头村等人类遗址,均出土过此时期做的陶器。
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陶器制
作已分布比较广泛,今已发现此时期的人类遗址10余处。
以临淄区桐林--田旺遗址,张店区马尚镇 *** 子坡,周村区周
村镇爱国村,萌水镇水磨头村,贾黄乡商家村,淄川区太河村,博山区石马等遗址出土的陶器都颇有 *** *** 。
其中漆黑光亮、器壁厚度仅为0.5~1毫米的“蛋壳陶”,为史前淄博制陶工艺的杰
从商代到西周大约九百年的时间里,淄博的制陶工艺显著进步,并烧出釉陶器。
陶器生产不仅大量制造生活器皿,而且开始转向砖、瓦、下水管道、建筑陶等,出
现了用灰陶制做的量器和随葬用的彩绘陶、陶俑及动物雕塑等。
生产组织形式,则出现了官营和民营制陶作坊。
国临淄并设有主管制陶手工业的官吏--陶正。
临淄附近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制陶作坊。
秦汉时期,制陶业仍以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为主。
西汉以后,陶工们又掌握了铅釉 *** 技术,烧制出了低温
1957年淄川双沟乡南铺村出土的绿色釉陶壶和1976年在淄川寨里镇汉墓 *** 土的绿色、褐绿色盆、罐、
钵等器物均具有较高水平,反映出陶器 *** 已开始向瓷进化。
到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淄川寨里窑开始烧造青
《中国陶瓷史》1982年本称:“山东省淄博寨里窑,这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的产地之一。
市淄川区城东约十余〔市〕里,年代为北齐时期。
它发展较早,持续生产的时间颇长,是北方青瓷一个重要的产地”。
隋唐五代,除寨里窑烧造青釉瓷外,又有一批新窑场崛起。
淄川磁村窑自唐代中期开始由烧制陶器转入生产黑釉
瓷、青釉瓷及酱色釉、茶叶末釉等产品。
黑釉瓷当时较河南、陕西为大,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
宋金时期,窑场蜂起,生产规模扩大,技艺日趋精进。
著名窑场有淄川磁村、郝家、巩家坞、坡地窑,博山区的大
磁村窑由于规模较大,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税,博山北岭村并建有“窑神庙”。
之多,装饰技法之纯熟也是前所未有。
元代,由于连年战乱,陶瓷业受到严重摧残,部分窑场废弃,传统技艺失传。
元世祖以后,虽部分窑场恢复生产,但
品种很少,器形厚重,装饰单调,以黑釉、褐色釉、白地黑花为多见。
元末,又横遭战祸与洪水之害,一些著名窑场如
磁村、坡地、万山等从此一蹶不振。
明朝,采取降低商税和废止元代对手工业工人实行工奴 *** 后,陶瓷业恢复。
靖三 *** )博山出现“陶者以千数”的盛况。
主要窑场有:北岭、大街南首、八陡、西河、窑广、山头、李家窑等。
天启年间,西河窑场有大、小窑百余座,成为名噪一时的陶瓷产地。
清代前期和中期,博山已成为淄博陶瓷的集中产地和销售中心,以“瓷城”遐迩闻名。
部分手工业户已由家庭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手工作坊,窑户间的分工随之形成,有的专利坯釉,有的
*** 匣钵,有的专事烧成,产品各具特色。
城内则瓷器张列,窑货设市,商贾辐辏,产品除供省内,河北、河南、江苏、
《山东通志》称“其利民不下于江右之景德镇矣”。
但产品以销农村为主,实用精品甚少,多系
十九世纪末,德、日 *** 竞相扩大对山东的经济掠夺,大量倾销“洋瓷”,淄博陶瓷业遭到空前打击,一些
著名的窑场,如务店窑、八陡窑、窑广窑日见萧条,昔日繁盛的瓷城博山亦黯然失色。
“戊戍变法”以后,在维新派的推动下,为摆脱外国资本对山东陶瓷业的威胁和打击,1905年,山东巡抚批准山东
省劝业道,拨库银二万两,在博山下河(今 *** 附近)兴办工艺传习所,以改良制瓷工艺技术,改观博山瓷器粗俗之貌,
该所建立后,经过试验恢复了失传多年的茶叶末釉。
在白瓷、彩绘、烤花及陈设品的生产方面
由于该所经营管理 *** ,连年亏损,最后以倒闭而告终。
陶瓷业经此熏陶濡染,则有新的转机,
1918年博山地区已恢复发展的窑场达60余家。
1914年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乘欧洲列强无力顾及远东之机,扩大和加强了对山东的军事占领和经济掠夺。
首先,由渡部逸 *** 于1916年在博山火车站以北 *** 山下,建立日华窑业工厂,聘用日本专业技术人员,雇用当地陶
二、陶瓷壁画的景德镇陶瓷壁画
至于世界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壁画,是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著称。那时,中国工艺美术 *** 王锡良,在康家钟等陶瓷艺术家的支持配合下,创制了以《井冈山》为题材的陶瓷浮雕加彩壁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 *** 的《西江月》的词意,用于装饰当地 *** 礼堂,这可算是世界瓷都——景德镇解放后最早问世的一幅大型陶瓷壁画,这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之一幅陶瓷壁画;而用于装饰我国首都人民 *** 江西厅的以《井冈之春》为题的陶瓷壁画,则为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 *** 张松茂所创作,其绘制也是出自世界瓷都——景德镇陶瓷彩绘名人集体之手,都是以其隽永的艺术魅力,在壁画家族和陶瓷艺苑中独领 *** 。从此,创制和 *** 陶瓷壁画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形成一股热,并影响到全国各地陶瓷产区都来创制和 *** 陶瓷壁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座落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的我国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大兴创制陶瓷壁画之风,一次展出大小陶瓷壁画竞达二十幅之多,使陶瓷壁画创制进入旺盛时期。被誉为“瓷国明珠”的景德镇市艺术瓷厂,是一家兼营创制和 *** 陶瓷壁画的企业, *** 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祝大年 *** 的《森林之歌》就曾得到该厂一批陶瓷彩绘高手 *** 成陶瓷画,高3米3,宽21米,它是由景德镇24位工艺师费时3个月在3000片瓷板上用新彩精致的描绘,烧制而成。那宏大幽深的意境,贴近生活自然气息,以及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写实中带装饰意味的艺术表现手法,均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追求和创造能力,作者根据有名风景“小鸟天堂”,并集中漓江、澜沧江等名胜创作,很好地表现了 *** 带雨林、万木丛生、百花争荣、百鸟喧哗、生意盎然的景象,奏响了一曲生命之歌,镶嵌在首都国际机场,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王学仲设计的,也是该厂一批陶瓷彩绘高手 *** 成的,我国首次出口日本的《四季繁荣图》大型新彩陶瓷壁画,色彩柔和,清秀雅致,画面上呈现出中日人民在美丽的樱花盛开时,游览壮观的日本古典式上野村,欢快的大熊猫在大口地吃翠竹,象征吉祥的腾龙飞凤在 *** 山前舞荡。这幅壁画镶嵌在上野火车站的厅壁上,与环境非常和谐,显得气势格外雄伟,使人顿生“人在厅前立,身在画中游”之感。余工陶瓷壁画当前,要谈陶瓷壁画不得不谈余工陶瓷壁画。余工陶瓷壁画是一支集陶艺师、建筑师、景观师、室内设计师和工艺师、工程师为一体的环境陶艺团队,由余炳锋教授担任艺术总监,艺术设计一流,技术力量雄厚, *** 工艺精湛,陶瓷材质独特、丰富、精良,设有业务部、设计部、 *** 一室、 *** 二室、工艺材料研究室及施工队,门下有陶瓷壁画有限公司、景观瓷厂等。仅2011年重点工程有:由张婧婧教授设计、余炳锋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为 *** 工程,集旅游购物为一体的陶瓷古街——景德镇红店街设计 *** 的世界上首幅106平方米的高温(1220摄氏度)快烧釉中彩陶瓷壁画《景德镇红店街》,已成为红店街最亮丽的景点;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 *** 工程,景德镇一江两岸设计 *** 的高8米、长542米的4336平方米的高温(1320摄氏度)烧成巨幅釉下彩陶瓷壁画《景德镇瓷与茶》,以一幅长卷的形势倘佯在世界瓷都的昌江河畔,为家乡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 *** 工程,景德镇沿江西路设计 *** 的陶瓷景观《瓷源》镶嵌在昌江两岸十八渡的山体上,“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陶瓷壁画与实物相结合,古代工匠挖掘瓷矿石,釉果的劳动场景以壁画形式描绘,而山体上的瓷石、坯房、窑房、窑炉、窑材、匣钵、青花瓷均以实物再现了古代制瓷过程,受到陶艺界的一致赞赏;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景鹰高速设计 *** 的世界上更大(高4.7米、肚径1.5米)的青花梅瓶(已申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证书编号:08197-1102-01)和更大(直径4.5米)的镂空青花八角瓷盘,成为高速上独特的景观;由余炳锋教授设计、担任艺术总监,为湖南科技学院美术楼设计 *** 的1377平方米的世界上更大的高温(1220摄氏度)快烧釉中彩陶瓷壁画《阳明山》(正在申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相信余工陶瓷壁画能创制和 *** 越来越多的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陶瓷壁画来;祝愿余工陶瓷壁画朝着洋溢时代精神,弘扬陶瓷文化,坚持艺术品味,拥有观念效应的目标,继续走下去,再上新台阶。
三、汝瓷之乡在哪里啊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 *** 和过渡 *** ,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2、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3、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4、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 ***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5、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 *** 。
6、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 *** 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唐代瓷器的 *** 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7、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 *** 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 *** 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 *** 。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8、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9、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0、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 *** 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11、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12、东汉以来至魏晋时 *** 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13、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14、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 *** 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 *** 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更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更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15、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16、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17、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 *** 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18、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19、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