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糖食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糖食以及糖果制品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糖是什么
营养学中指的糖,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是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的另一种称呼方式。根据 FAO/WHO标准,糖类根据分子大小、以及是否能够水解,被分为三种:单糖、双糖和多糖,各种糖互相连接形成寡糖、多糖。葡萄糖、蔗糖(白砂糖)、果糖、乳糖是我们最常见的甜味的糖。但是糖并不局限于此,也包括以多糖形式存在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面条、土豆红薯玉米等等。多糖在进入口腔内,经唾液淀粉酶水解可分解成单糖葡萄糖,例如馒头反复咀嚼出现甜味。糖是糖水化合物的通俗叫法,碳水化合物是糖的化学定义。
为什么被叫做碳水化合物?糖是如何为我们身体供能?
是因为在糖类的分子结构中,氢和氧比例为2:1(水分子同为2:1),额外多碳元素,故叫做碳水化合物。在生命的构造中,糖类不参与结构的搭建、也不参与细胞的构造,糖类唯一的作用是作为最直接、更高效个最廉价的能源物质来使用。我们所吸收的无论是什么糖,最终都会分解成葡萄糖的形式进入体内(只有果糖是直接到达肝脏),到达体内后随着我们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细胞,然后在胰岛素的帮助下进入到细胞跟氧气结合,然后在细胞的加工厂-线粒体里面燃烧,这样的话每一个细胞就产生热能。医院对于病危、或者是急救的病人,都会之一时间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原理就在于,通过输液把葡萄糖以更高效的方式,送进血液中,再经由血液循环、送到每一个细胞内部。在 *** 的60兆亿个细胞内部,都拥有自己的能量加工厂-线粒体,线粒体运用葡萄糖,以及氧气,合成细胞所需要的ATP(能量),同时生成代谢 *** 二氧化碳和水。
糖类来源非常广泛,几乎存在于日常80%以上的食物中, *** 缺乏糖类的可能几乎不会存在,有人会质疑,那低血糖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恰恰相反,低血糖正是由于在饮食摄入中,经常 *** 摄入容易导致血糖波动的食物,引起胰腺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在血液中过高的胰岛素浓度,是导致低血糖的直接原因。糖类的来源也决定了现代人很容易就会摄入过量的糖,糖类在身体内部的去处去向包括四个方向,一是细胞摄取葡萄糖转化ATP供细胞使用;二是合成肝糖原肌糖原临时储存;第三多余的葡萄糖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皮下或者内脏;第四多余的糖会转化成其他糖类物质(血液及 *** 内部的斑块垃圾)。由此可见,糖类的过量,身体没有能力进行分解、也没有能力及时排出体外,带来的健康隐患很大。
之所以说身体缺乏糖类的可能 *** 几乎没有,一方面是因为几乎所有的食物中都或多或少含有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在身体内部葡萄糖的来源,除了肠道吸收之外,可以由肝脏和肌肉内的糖原直接分解,及时肝糖原肌糖原无法满足能量需求,身体也会通过糖异生的生理机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生成葡萄糖供应能源。
也并不是说碳水化合物并无用处,因为廉价、因为容易消化吸收、也因为提供能量非常的高效和快速,他是我们饮食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一个重点在于,碳水化合物也有好坏之分,例如苹果虽然很甜,但是在苹果的碳水化合物中同时掺杂了丰富的水分和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决定了苹果不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大幅度波动,白砂糖就截然相反,按照引起血糖升高的能力,糖类食物被划分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GI升糖指数,指的是该种碳水化合物在进入 *** 后,引起的血糖波动严重水平,数值越高,此类食物的危害就会越明显。GI数值高于70的食物,包括了白面包、白米饭、面条、馒头、白糖、糖浆、蛋糕、甜甜圈等,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糖过量导致的风险,以上这一类食物,应该是杜绝过量食用的食品
另外,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分析,3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人类主要以游牧 *** 捕鱼的方式作为生产方式,直到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开始种植水稻和玉米、人工栽培谷数类食物。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300万年中,直到最近的1万年,才开始以碳水化合物作为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之前的299万年历程中,人类大部分饮食内容,都是肉类,只有到了每年瓜果成熟的短短几个月中,才可以吃到丰富的糖类。以基因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基因,并不适合饮食中过多的糖类,正因为如此,糖过量为题也是多种慢 *** 疾病高发的罪魁祸首。
虽然碳水化合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营养物质,但是由碳水化合物过量导致的健康隐患,正在全球范围了逐渐加剧,低碳(低糖)饮食结构,会是未来的健康主流。那糖作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非常重要的一类营养物质,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摄取呢?
1.回归我们应有的饮食:五谷为养。
从2个方面入手,之一那些进入身体立马就变成糖的是要坚决杜绝的,那就是糖本身,像可乐饮料,雪糕,果茶等这些含糖量高的,另外一种就是精制的精米精面,吃进去很快就变成糖,多余的糖就会转变成脂肪,造成糖尿病的隐患。要以杂粮为主。杂粮里面的糖被粗纤维包裹着是一点一点的在释放糖,这些一点一点释放出来的糖进入到细胞里面参与细胞的代谢及供能,也就不会在体内变成脂肪堆积。
二、戒糖是戒哪些食物
戒糖主要是戒除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和含糖饮料。
戒糖是指通过避免或减少摄入糖分,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控制体重或预防某些疾病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糖”主要指的是添加糖和天然糖。添加糖常见于加工食品,如糖果、巧克力、蛋糕、饼干等;天然糖则存在于一些天然食物中,如水果、蜂蜜等。
1.加工食品:戒糖主要需要避免的是含糖量高的加工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甜点、冰淇淋等。这些食品中的糖分含量非常高,摄入过多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含糖饮料:各种含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奶茶等也是戒糖时需要避免的食物。这些饮料中的糖分含量同样很高,而且往往摄入时不易察觉,容易造成糖分摄入过量。
3.部分天然食物:虽然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但正常食用水果不属于戒糖范畴。然而,如果个人戒糖是为了治疗某些疾病或特殊需求,可能需要进一步 *** 包括水果在内的天然糖摄入。
戒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体健康、控制体重以及预防一些与糖分摄入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在戒糖过程中,除了避免上述含糖食物和饮料外,还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戒糖以及具体戒糖方式,建议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戒糖主要是戒除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和含糖饮料,以改善身体健康和预防相关疾病。在戒糖过程中,应注意饮食均衡和多样化,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三、属于高糖的食物有哪些
高糖食品属于加工食品,与天然食品比,除糖含量高外,有的脂肪也很高,属于高糖的食物有:
1、糖果类。在所有高糖食品中,糖果的糖含量位居榜首,因为它以食糖为主要原料。不同糖果糖含量不一样,一般以食糖为唯一原料的硬糖糖含量更高。
额外添加乳制品的奶糖、添加坚果碎的酥糖或添加胶基的软糖,糖含量低些。建议吃糖果一天不超过5颗,因为一颗糖果5~10克,吃5颗就可摄入25~50克糖,已超出推荐量了。
2、山楂制品类。由于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来中和山楂的酸,所以山楂制品吃起来虽不甜,但其实主要原料是糖。
常见的有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山楂脯,根据国标《GB/T31318-2014蜜饯山楂制品》要求,山楂糕和山楂脯糖含量要低于70%,果丹皮和夹心型山楂片糖含量要低于75%,而干片型的山楂片糖含量要低于85%。从糖含量角度考虑,建议选山楂糕和山楂脯。
3、雪糕冰激凌类。记者在商超调查发现,有的冰激凌配料表前两位是水、白砂糖,有的冰激凌前两位是生牛乳、稀奶油,比如某品牌冰激凌的生牛乳含量>50%,稀奶油含量>9%。建议选购雪糕和冰激凌时看配料表,选择糖排在后边的。
4、饼干蛋糕类。糖在饼干和蛋糕的加工中起着提升口味、保持松软酥脆作用,虽不觉得特别甜,但饼干、蛋糕糖含量并不低。有测定表明,大部分饼干的糖含量在15%~20%。
整体而言,韧 *** 饼干和发酵饼干糖含量低于曲奇饼干、夹心饼干和威化饼干,脂肪含量没明显差异,所以从降糖角度建议选韧 *** 饼干和发酵饼干。也可根据食品标签选木糖醇饼干。
5、甜饮料。多数甜饮料的含糖量在8%~11%,有的达13%。以含糖量10%为例,喝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就可摄入50克糖,所以建议选择果味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时,对比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选含量低的。
因为对于这几类饮料,其添加糖量约等于标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于果蔬汁,建议选择100%纯果蔬汁;其他饮料建议选择低糖或无糖型。
6、粉糊类食品。市面上常见的有黑芝麻糊、核桃粉、红豆薏仁粉、莲子百合藕粉等,为提升口感,会加入不少糖,建议少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六种高糖食物要认清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